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
查看: 2296|回复: 8

[和声] 音阶的历史使命及音乐理论平台第三功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8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音阶的历史使命及音乐理论平台第三功能

——献给热衷于音乐理论发展及关心音乐理论平台的读者

作者:SCZ
QQ邮箱:2918534580@qq,com
电话:15524149270

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调式与音阶是两个最重要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有关对它们的介绍已经在《调式解析》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现在共同回顾两者之间的关系:
调式是音阶在音乐作品中的外在艺术表现
音阶是调式在音乐作品中的内在逻辑归纳
这是一个在西洋二元化音乐理论范围内具有定理意义的表达。
两者之间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存在所谓一种调式对应几种音阶的现象,当然也没有一种音阶对应多种调式的可能性。然而如此谬误的产生暴露出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调式概念的某些缺陷,表现在调式本身存在的某些问题,对于一些超出已知调式名称的旋律以及生僻调式的旋律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很容易出现调式“挂靠”的错误倾向,造成了以调式为基础的传统音乐理论所受到的必要質疑。比如:《樱花》的调式音阶与正宗和声小调音阶根本不是一回事也没有任何瓜葛,而在某某教程中把《樱花》确定为和声小调式这就是同一个特定旋律出现两种不同音阶错误理论观点的具体表现同时暴露出当代调式“挂靠”的典型范例。从另一个方面进行分析,《樱花》有它自身唯一的音乐组态和它的音阶且被说成角调式,如此混乱局面的产生肯定的说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的调式概念脱不了干系。当然在音乐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某个特定区域特殊时代调式与音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当进入音乐多元化以流行音乐为主流的时代调式与音阶的积极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再也不是不可或缺的理论概念。   
在整体《和声法则》中完整的解决了有关“调式”在当代音乐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五讲给它做了定论并明确替代的处理手段,在根本没有所谓“调式”的状态下仍然能够顺利的完成在二元化音乐理论范围内以“调式”为基础的所有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超出二元化之外的音乐作品也完全可以胜任。因此有理由说西方古典音乐二元化理论中“调式”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既然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调式”与音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理所当然的音阶与“调式”一样必然会出现同样结局。在传统音乐理论中有许多与音阶有关的基础理论内容,如音程、和弦、和声等等直接与音阶有关,当去除音阶之后必然想到运用什么手段替代音阶及如何使用新的理论体系解决处理原有音阶的所有功能问题,与旧的音阶相比较新理论功能要完善理论根据要充分使用方法要简单。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调式定义可以看出它与具体旋律无关,给人一种无根之水无缘之木之虚乌有虚无缥缈的神秘感,由于音阶也不是来源于旋律而是产生于“调式”因此音阶也被调式代入到虚幻境地。如此的神秘感不是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为加入带有某种古弄玄虚味道。
音乐组态有足够能力完全替换音阶。由于它来源于音乐作品的旋律而不是象音阶那样来源于调式,因此音乐组态是阳光下的概念没有任何神秘感并且可以运用运算工具加以操作而且杜绝了出现类似调式“挂靠”所带来的歧义性。《和声法则》第二十五讲明确了使用音乐组态替代“调式”的具体方法并没有明确对于音阶的处理结论,现在可以肯定的说与调式一样音阶也是去除对象,使用统一的音乐组态加以替代,这样就把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两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归结为一个简单实用有如地平线上的朝阳充满无穷活力的“音乐组态”。接下来以一首歌曲说明上述问题。

范例1、在没有任何调式和音阶蛛丝马迹的参与下求解出针对歌曲《走向复兴》(1=bE)主音是“1(简谱唱名Do)”【注1】的和弦材料及原始数学模型。

解:
音乐理论宝典初始化:
【ROOT】=【1】=【宫】=【Ⅰ】=【0】=【C】;
【#】=【7】=【变宫】=【+5】=【Ⅶ】=【B】;
【b】=【4】=【清角】=【—1】=【Ⅳ】=【F】;
输入已知条件:
将歌曲《走向复兴》的简谱送上音乐理论平台得到以下截取:
【7】—【3】—【6】—【2】—【5】—【1】—【4】;//如果是五线谱这一步可以缺省,直接做音名截取。
再输入另外一个已知条件调号1=bE,需要移动A塔板完成:
【1】=【bE】。//等同于输入乐谱上已知的调号。
从而得到音名截取:
【D】—【G】—【C】—【F】—【bB】—【bE】—【bA】;//明确在键盘上需要使用三个黑键分别是【bB】、【bE】和【bA】。
第三步输入主音“1”。方法是移动B塔板:
【Ⅰ】=【1】;//【Ⅰ】是罗马音级主音,【1】是已知条件中的简谱主音。
得出对应的由罗马音级所表达的音乐组态:
【Ⅶ】—【Ⅲ】—【Ⅵ】—【Ⅱ】—【Ⅴ】—【Ⅰ】—【Ⅳ】;//这样的表达式整体奠定了歌曲《走向复兴》的调性,而不是只由4、5、1决定,所以调性基础更为牢固,虽然已经去除了调式和音阶的概念仍然是调性音乐理论这一点是原则读者必须明确。调性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调式”没有必要的生存关系,许多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范围内没有调式名称的旋律仍然保持着自身的调性。
最后运用D塔板上的和弦模板分别计算出各个音的三度叠置和弦。
【Ddim】—【Gm】—【Cm】—【Fm】—【bB】—【bE】—【bA】;//这就是针对歌曲《走向复兴》专用量身定做的和弦材料,如此精确的求解方法在音乐理论平台上就是雕虫小技,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难度也没有任何神秘感。
同时得出原始数学模型:
【Ⅶ0】—【Ⅲm】—【Ⅵm】—【Ⅱm】—【Ⅴ】—【Ⅰ】—【Ⅳ】;//从中可以产生为《走向复兴》量身定做的和弦公式。也明确了音乐理论平台上的和弦公式的必要条件是来源明确目的清楚,从上述过程上看运算步骤清晰无需死记硬背说明音乐理论平台自身的理论要求是相当高的。标志着已经完成了和声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面的求解过程理论根据充分可操作性很强,更为重要的是在去除了调式和音阶的影响下完成,可以证明“调式”与“音阶”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在《和声法则》第二十讲 和声编配的规范流程当中确实提到了“列出音阶”当时是处于还没有介绍音乐理论平台概念的情况下,对于多数读者来说“调式”与“音阶”是两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存在着挥之不去的历史情节,绝不是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三言两语就可以使读者脱胎换骨般的清除头脑中的一切调式和音阶的痕迹。因此必须采取逐步推进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先后去除这两个概念也是一种把理论难点分散的阐述形式。在大多数读者看来现在的音乐理论平台已经构建完成并逐步得到巩固,很明显现在谈论去除“音阶”相比当初讲解废除“调式”理解上的困难与读者的阻力要小很多,所以第二十讲和声编配的前几步可归纳为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产生原始数学模型就是范例1、的通用过程,已经达到了在和声编配的流程当中去除“列出音阶”的时候了。
请读者高度注意以下论述!
在音乐理论平台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具有通用性而具体所得到的结果针对旋律具有量身定做的专用性。
这是与传统音乐理论最大的理论上的区别。如此看来在音乐理论平台上进行和声写作不是什么高不攀的难题更不是运用和声法则学习和声是看什么“天书”,当然对于那些一提到音乐就是西洋大小调笃信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不能自拔的读者来说音乐理论平台上的任何点滴书文墨迹都有可能是天书。以下是在音乐理论平台上如何完成和声写作片段。

范例2、在范例1 的基础上对于《走向复兴》的旋律片段配和弦。

歌曲的前奏部分是弱拍起上行四度,是这类歌曲常用的创作手法。如《国际歌》、《国歌》等等。共有九个小节,其中有八个完整小节组成两个和声语句分别用①—⑨小节加以表示。①小节只有弱拍属音的不完全小节。
《走向复兴》的和弦材料已经在范例1中计算完成:
Ddim、Gm、Cm、Fm、bB、bE、bA;
请读者注意!这可是针对《走向复兴》经过通用的运算方法得到唯一一组专用和弦材料因此不会有歧义性。
决定《走向复兴》的专用和弦公式的集合表示在已经存在于范例1 计算出来的原始数学模型中:
【Ⅶ0】—【Ⅲm】—【Ⅵm】—【Ⅱm】—【Ⅴ】—【Ⅰ】—【Ⅳ】;
具体和声写作首先确定主和弦的位置,由于是歌曲的起始部分并且是两个语句因此应当有三个主和弦【Ⅰ】,分别在②⑥⑨三个小节,旋律内部的主和弦必须由属和弦的特定倾向性加以引导构成Ⅴ(7)—Ⅰ的结构形式。所以在①⑤⑧小节配上属和弦Ⅴ(7),三个小节的位置上与三个主和弦构成属——主关系(由于①小节是弱拍起也可以不加和弦)。
其它几个小节根据原始数学模型从横向考虑,具体位置从纵向参考旋律音的兼容性。
③Ⅴ,Ⅵm④Ⅱm。
第二句:
⑦Ⅳ,K46。
两句的和弦连接:
①(Ⅴ)—②Ⅰ—③Ⅴ—③Ⅵm—④Ⅱm—⑤Ⅴ7—⑥Ⅰ—⑦Ⅳ—⑦K46·⑧Ⅴ7—⑨Ⅰ—。
由于③Ⅴ到⑥Ⅰ距离较远达三个小节需要加入③Ⅵm作为阻碍终止,理论根据是Ⅴ级后应当接主和弦构成Ⅴ—Ⅰ或者由Ⅵm替换Ⅰ级构成Ⅴ—Ⅵm【注2】其它选择为病句。之后的③Ⅵm到 ⑥Ⅰ是一路畅通的纯五度下行,特别是④Ⅱm到⑥Ⅰ的和弦进行符合当代流行的所谓 2、5、1的结构模式。⑥Ⅰ到⑨Ⅰ和弦进行是典型的古典和声应用的1、4、5、1,只是增加了一个装饰性和弦K46用来修饰Ⅴ7,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用原位Ⅰ级替换K46。同时看出两个问题,和弦的数量不是由小节决定也就是说不是一小节必须只有一个和弦,决定权限是原始数学模型中的和弦连接关系。第二个问题是和弦连接关系对于整体旋律必须做到一直到结束中间不能有断点(包括转调、离调)具体的讲就是必须能够使用“—”和声运算符将所有和弦连接起来直到旋律最后的终止式,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整体感,否则将会出现支离破碎有如几个无关的旋律随便凑合的大杂烩。对于读者来说不用担心分不清和声语句,事实上每个原位主三和弦Ⅰ级都是语句的分界线,原位主三和弦之后没有了“—”和声运算符表示和声已经结束。当然也没有必要特别关注副三和弦的存在问题,原始数学模型本身的主和弦周围就是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起骨干作用的正三和弦而远一点就是副三和弦,只要按着原始数学模型加入和弦很自然副三和弦不会少,更何况在音乐理论平台上已经没有了区分主副和弦概念只有原始数学模型和弦之间的关系形成和声进行指南,典型的范例在爵士和声中的2、5、1不包括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骨干和弦 4级与音乐理论平台理论观点惊人的一致并且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也可以合理的运用4替代2构成4、5、1解释西方古典和声。主副和弦的概念也是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保留下来的内容应用范围局限在二元音乐七声之内,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不再存在所谓主副和弦粗放的分类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表明每个和弦的区别并强调关联的原始数学模型,这种既有联系又表明各自和弦功能特点区别的表达方式明显优越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主副和弦的概念。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Ⅰ、Ⅳ和Ⅴ级被认为是三足鼎立地支撑着调性客观上形成缺一不可局面,从现时的音乐实践来看是不够严谨比如爵士乐中常用到的和弦2、5、1的走向不包括Ⅳ级动摇了Ⅰ、Ⅳ和Ⅴ理论根基。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不承认“三足鼎立”是支撑调性的理论观点只是对西方古典音乐中稳定音的概念保留了兼容作用,从音乐理论平台产生的音乐组态可以看出是多点支撑着调性的存在使其基础更为巩固,但是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仍然能够通过它的变体(替换)解释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的Ⅰ、Ⅳ和Ⅴ同时也存在爵士乐中常用到的正统和弦进行2、5、1,这才是音乐回归多元化正常规律的标志之一。音乐理论平台上支持调性音乐,在音乐理论平台上所体现的调性定义应当是:以整体音乐组态为基础所支撑的音乐体系。
还有就是明显过时的所谓“功能体系”,在原始数学模型中已经包含它的全部内容并明确每个和弦的具体和声位置和功能包含替换能力这样的表达方法不是传统“功能体系”可以相提并论。而且“功能体系”是西方古典二元化理论中的产物不适应多元化的音乐,音乐理论平台能够解决有关“功能体系”的问题说明音乐理论平台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具有兼容性不是证明“功能体系”还有存在的必要,更不能对它继续炒作。因此在音乐理论平台体系中不可能再回到以它为重点。类似以上在传统音乐理论中存在的不适应当代音乐的观点还有很多,有待后续逐一在音乐理论平台上加以解决,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音乐理论平台具有区别于传统音乐理论的三项主要功能特点:
第一、准确的解释包括西方古典音乐在内的音乐现象并从中发现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的缺陷,典型应用范例是在音乐理论平台上完成了废止“调式”概念的重任。
第二、建立了针对具体旋律量身定做产生和弦公式集合的有效机制。从而彻底放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那么多来路不明去向不清的和弦公式并且引入了运算功能。
第三、音乐理论平台上存在理论开发功能,能够从某些音乐现象总结出其中的某些规律形成解析形式的数学关系,之前所介绍过的那么多有关理论公式都是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产生而在传统音乐理论范围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音乐现象的不断出现这项功能的应用空间也是无穷无尽。
    下面将以一个范例说明这项功能的应用方法,在范例中主要不是明确本身的含义而是了解如何运用音乐理论平台开发新的理论内容。

范例3、运用音乐理论平台建立七声和五声音乐组态连续截取范围内的和弦数量计算公式。

从范例1、可以看出其和弦材料共有三种大三、小三和减三,各自的数量是三个、三个和一个。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范围内《走向复兴》是七声自然大调式,从大调的理论观点也是三类和弦。现在摆在读者面前一个新的问题不同的音乐组态所能够求出的和弦材料其数量是有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当然可以通过在音乐理论宝典进行计算求出所有和弦材料,不过这不属于理论上的解释。现在就来介绍这部分内容从中了解和弦数量求解公式的建立过程。
从音乐理论宝典上可以看出大三和弦走向是从开始的大三度4个位置编号再折反小三度3个位置编号整体位置空间是4个位置编号。小三和弦的走向是从小三度的3 个位置编号再折反大三度4 个位置编号,所以也是整体占有4 个位置空间。四度挂留和弦从纯四度—1 个位置编号再折反大二度+1个位置编号,整体占用空间为2 个位置编号。减三和弦从小三度3个位置编号再继续向前小三度3 个位置编号,总计占用空间是6个位置编号。增三和弦从大三度4 个位置编号再继续向前大三度4个位置,占用总的空间为8个位置编号。
所有不同和弦在音乐理论平台上都要占有各自不同的位置空间。而不同的旋律的音乐组态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也要占有它所专用的连续位置空间这个空间用使用它的级数加以表达(实际存在着:级数空间=所占空间数+1),这个级数空间能够容纳多少个和弦与和弦占有空间大小有必然的联系。这样的联系在音乐理论平台上是可以找到的。
在连续音级的截取范围内存在着以下的运算关系:
CM表示和弦最大位置空间。如:大三和弦的CM=4,小三和弦也是CM=4。
n表示连续截取的音级数。如:自然大调的音乐组态连续截取 n=7 表示七声在音乐理论平台上的空间,n=5表示民族五声存在空间。
N表示允许使用的和弦数。

公式:

N=n—CM//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产生的计算连续截取的和弦数量公式,极为简单。

求解大三和弦数量。
已知:
CM=4 //大三和弦最大空间为4。
n=7 //表示《走向复兴》是七声。
代入公式N=n—CM 得到:
N=7-4
N=3
结果:在《走向复兴》中包含有三个大三和弦与音乐理论宝典计算结果相同。

计算小三和弦方法与大三和弦方法相同。

减三和弦:
CM=6//减三和弦最大使用空间为6 个位置编号。
n=7 //表示《走向复兴》是七声。
代入公式N=n—CM 得到:
N=7-6
N=1
结果:只能有一个减三和弦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的说法相同。

四度挂留和弦:
CM=2//四度挂留和弦使用空间很小只有2个位置编号。
n=7 //表示《走向复兴》是七声。
代入公式N=n—CM 得到:
N=7-2
N=5【注3】。
结果:《走向复兴》包含五个四度挂留和弦。

证明《走向复兴》不包含增三和弦过程如下:
CM=8//从音乐理论宝典上可以计算出增三和弦占用最大空间是8个位置编号。
n=7 //表示《走向复兴》是七声。
代入公式N=n—CM 得到:
N=7-8
N=—1。//负值表明和弦占用空间大于音乐组态连续截取空间,容纳不下该和弦。所以《走向复兴》的和弦材料中不包含增三和弦。

对于五声民族音乐的计算公式相同,只是n=5。以此通过公式完全可以计算出大、小三和弦及四度挂留和弦的数量。
求解大三和弦数量:
已知:CM=4,n=5。
代入公式:N=n—CM。
N=5—4
N=1。//表示五声旋律吸能存在一个大三和弦。
求解小三和弦的过程与大三和弦完全相同,只能有一个小三和弦。
求解四度挂留和弦数量:
已知:CM=2,n=5。
代入公式:N=n—CM。
N=5—2
N=3。//表示能够容纳3 个四度挂留和弦。

从上述分析过程明确的表示出是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产生的理论公式形成理论概念,这个公式在音乐组态连续截取范围内是通用的不仅仅适用于三度叠置和弦也适用在音乐理论平台上所能计算出的其它和弦如四度挂留和弦【注4】。如同这样理论公式的产生以至于整体和声法则包括音乐理论平台的理论观点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读者,由于理论基础上的差别需求不同认识不同甚至某些动机上的区别及理解能力强弱出现不同看法发出某些不和谐的感叹声甚至一概否定不值得大惊小怪。许多真心实意支持和声法则的读者已经对它有了清楚的认识和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笔者只关心读者对于音乐理论平台上的理论概念是否存在某些理论上的问题以及理论观点上的错误这也是笔者欢迎并必须回复的内容而且在笔者现有的权限内给以加分必定是旁观者清,最为重要的是衷心期待有哪位读者能够创造出新的理论观点取代传统音乐理论体系而适应于当代音乐于是自然而然和声法则也没有必要存在下去,笔者认为这也是最佳的去除音乐理论平台的手段也是给持反对立场的读者指出一条达到目的正大光明之路。但是如果仅仅以评论家或批评家或者是“差评师”的口吻不涉及实际具体问题并带有某些无法理喻的回复甚至没有任何新的理论观点而抽象地全盘否定音乐理论平台【注5】限于笔者精力有限不能给以任何回复留给读者自行分析表达看法的机会。笔者在迁居长白岛之前常常去建筑工地与一位钢筋工聊上几句了解工程进度,有一次突发奇想地问道“你知道盖这栋高楼需要多少种钢筋吗?”他愣了一下回答“不知道”接着他反问“有意思吗”。确实对于一位辛勤劳做钢筋工来说了解多少种钢筋没有什么必要,但是对于一位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来讲需要多少种钢筋必需了如指掌。同样是在建筑工地上混出来员工差距就是那么大,更何况是在如此庞大的音乐领域。
现在与读者共同探讨的目的不是针对区区几个三度叠置和弦,而是论证音乐理论平台具有针对音乐现象产生结论的功能。
西方古典音乐理论必定是几百年之前洋人遗留下来的东西,必然存在需要传承其中优秀的精华并去掉阻碍发展的落后理论内容。在音乐表现多样化的当代加之高度发达的乐器制造业特别是电子琴合成品的逐步完善的今天,如果还是完全停留在亨德尔巴赫时代的理论概念特别是高端理论不得不令人深思。因此,不分青红皂白无休止的炒作过时的内容实在是不合适宜并且对音乐的发展有害。笔者相信昨天的剩饭即便费尽心机在热锅里不断地炒来炒去也不能再成为美味佳肴。
笔者不反对古典音乐不排次坚守西方古典音乐理论阵地的音乐人,反过来你也不能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阻止别人进入到音乐多元化的新时代。
最后敬告读者:
有限的音乐理论平台完全能够容纳无限的人类多彩音乐。

【注1】原谱为简谱,任青作曲可百度查看并视听全曲。
【注2】西方古典音乐理论遗留下来的Ⅴ—Ⅵm是合理的属于精华内容,从当代音乐理论平台解释是由较低和声进行位置Ⅴ提高到较高的位置Ⅵm,从而加大了和声写作空间并且减弱了和声进行力度从而突出了由于Ⅵm的加入所带来的意犹未尽并没有终止感需要继续前进的境地。虽然Ⅲm从计算上讲也是Ⅰ的替换对象,由于Ⅵm与Ⅲm内部构造上的区别当使用Ⅲm时音响效果不如Ⅵm,确切的说使用Ⅲm是病句。
【注3】由于四度挂留和弦不是三度叠置和弦在传统音乐理论中没有详细解释,读者可以自行在音乐理论宝典上计算验证是否包含5 个四度挂留和弦。
【注4】音乐组态连续截取范围内所计算出来的和弦数量并不一定是该音乐组态所具备和弦的最大数量而是具有应用价值的最低保证数量,这是另外一个理论问题。由于本讲主要介绍在音乐理论平台上具有开发功能只是局限于连续截取为范例。
【注5】否定别人的理论观点之前应当具备自己并认为成熟的理论观点驳倒对方特别是在需要创新时代的今天,否则即便能够点出自己认为别人的若干不是也显得你自己苍白无力。必定人家是在努力思考创新,你又在做什么呢?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接受“建设不足破坏有余”的现象存在。


        2015年2 月 18日          于沈阳长白岛


评分

参与人数 2活力 +12 琴币 +5 收起 理由
终生的恋情 + 3 辛苦了,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qyjs + 9 + 5 原创内容,新春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9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4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SCZ
老师你好,这是我给《走向复兴》配的和弦请你给批改一下。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SCZ老师你好,这是我配的《走向复兴》的和弦
(另一个版本)。您再给批改一下。您再看看哪一个配的好一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3 琴币 +3 收起 理由
scz + 3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cz 于 2015-3-25 15:29 编辑
蓝精灵怨怨 发表于 2015-3-24 19:29
SCZ
老师你好,这是我给《走向复兴》配的和弦请你给批改一下。谢谢!


蓝精灵怨怨网友:
你的和声作品笔者在琴上进行了数次视听比较,得出了一定看法。由于和声写作其结果不是唯一的,所以这里的评论只供参考,只是在你的要求之下共同加以讨论,如果有疑问请回帖明示。
先说第一个版本。
前奏部分语法正确。如果要说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音响效果有些四个和声语句的味道,在3、4小节若不出现Ⅴ—Ⅰ的终止语句就不是四个和声语句,其中的含义是主三和弦的加入应当慎重,你试试看将4 小节重拍和弦改为Ⅵm是否有变化。另外37的加入构成了转调语句Ⅴ7—Ⅰ效果,去掉或只使用3。
10-13共4 小节。2m作为装饰和弦有一定道理只是时值有些长,去掉也没有问题。1/3不合理6m的特定倾向性不是1/3就是替换也轮不到1/3,改为Ⅳ级更合适构成4—2—5—1。  
14—17小节。这一句不应当理解为转调,因此2m不能作为终止和弦应当改为Ⅴ级。如果理解为转调这一句虽然正确与下一句的连接存在一定问题。5/2虽然可以这样使用要明确道理。
18—21小节。存在转调的条件转为关系小调终止式正确,两个2m和19小节6m的使用需要重新进行处理。
22—25小节。将7/2改为原位和弦构成整体纯五度下行。2m改为2更为强劲。
26—29小节。作为两句没有太大问题,2m改为2力度感强一些。如果理解为一句出现问题28小节的1 应当修改。
30—33小节。可以,局部会产生极度不协和现象问题不大。
   结束语句。写的好。将4 改为2m构成251可能更好。

  先写到这,有些事情必须先停下来,你的第二个版本如果需要过些日子再上传。
   
  提示:当你写入每一个和弦时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这样写不能盲目。笔者不主张“扒带”。笔者从刘老师那里了解了一点“扒带”的常识,从那里学会和声写作难度很大。而且也不是学习和声的捷径,有如将《樱花》确定为小调的和声编配出现在教程里和带了里如果你“扒”了这样的“带”子不仅仅是走上了弯路也可能是歧路。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5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SCZ老师的点评。我从中又学到很多东西。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精灵怨怨 发表于 2015-3-24 19:37
SCZ老师你好,这是我配的《走向复兴》的和弦
(另一个版本)。您再给批改一下。您再看看哪一个配的好一些。 ...

蓝精灵怨怨网友:
现在讨论你的第二个版本的和声写作。
歌曲的前奏部分共8个完全小节,你的和声写作反映出是四个和声语句,如果改成两个和声语句是否会好一些。
第一句“迎着....路上,”四个小节中开始的Ⅰ—Ⅴ7—Ⅰ使用属于病句,理论根据是语句刚开始就使用终止式Ⅴ7—Ⅰ与歌曲情感不符。而本句终止的Ⅴ也存在不足应当使用Ⅴ7。
第二句“是优....章”与第一版本类似,仅从本句来看属于转调与持续的过渡和弦的连接可能有问题。说它是转调的理论根据是出现新调的终止式Ⅴ7—Ⅰm。如果把这句改写为原调的半终止语句这些问题不会出现这时的结束和弦必须是Ⅴ(7),终止式为Ⅱ—Ⅴ(7)。
第三句“迎着....臂膀”开始的Ⅴ7—Ⅰ使用的不好,一开始就终止有点添堵听起来也别扭。建议改写为Ⅰ—Ⅴ—Ⅵm—Ⅳ—Ⅴ7—(后接下一句的主和弦Ⅰ),这里需要解释Ⅴ7的使用,Ⅴ7与所控制旋律音6 构成Ⅴ级高叠和弦仍然具有属功能效果更好,终止和弦不建议使用Ⅳ级和弦,尽量少使用变格终止。
第四句写的好。好在既有很强的和声进行力度又有明确的终止感还丰富的色彩。
第五句“进!..浪。前”问题还是一开始就出现终止式。参考第三句。
第六句“进!..望。”写的好。具有传统风格,如果将4改为2m具有现代风格。
结束语句正确。
上述所讲到的传统风格指的是按着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和弦功能体系所完成的和声,重点是4—5—1。现代风格是指和声法则中的音乐组态 2—5—1与爵士音乐相一致并通过 2 与4 的替换兼容4—5—1。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SCZ老师你好,您的点评我看了,先谢谢了,你说的前奏8个小结我确实是按4个语句配的和弦,因为前奏是4个语句还是两个语句我有些纠结不清。看了你的点评我明白许多。
第一句“迎着.路上,”四个小节中开始的Ⅰ—Ⅴ7—Ⅰ和第三句“迎着.臂膀”开始的Ⅴ7—Ⅰ我也觉得不太好,只是很纠结差在哪,看了点评明白多了。
第二句和第五句“进!..浪。前”跟第一个版本是一样的毛病。我也进行了改正。
您的点评让我学到不少东西。谢谢老师!
我把这个版本改一下老师看是否可以:
第一至第五小结|1|5|6m,2m|5|
第六至第九小结|1,3m|6m|4,5⒎|1|
第十至第十三小结|1,5|6m|4,2m|5⒎|
第十四至第十七小结|1,2m,1|3m|4,2m|5⒎|
第十八至第二十一小结|1,5|6m|4|5⒎|这里的结束音6我一直以为只能配4或者2m,6m却不知道也可以配5⒎所以这一小结就配了4.长知识了。
第二十六至第二十九小结|1|5|6m,2m|5|
第三十至第三十三小结和结束语句改不改都可以,因为把4改成2m只是传统风格和现代风格的不同。
还有一点请老师说一下,这首歌我看到旋律感觉是民族7声宫调式因为这首歌里的4和7出现的不多又都在弱拍位置,跟自然大调不一样所以配和弦时就只用了一次4和弦和7减三和弦就是我给您看的第一个版本。又觉得有自然大调色彩所以我又配了第二个版本就是您刚刚点评的这个。这也是按着您的理论进行区分的,根据您的理论民族七声宫调式的组态和自然大调式的组态我看是一样的二者如何区分呢。您说过只要看4和7在旋律中的地位,也就是在旋律中是否处于弱拍位置或者都是经过音的位置,如果是就是民族调式。如果4和7都在强音位置而且弥漫到整个旋律中就是自然大调式。你看这样分可以吗?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精灵怨怨 发表于 2015-3-26 13:05
SCZ老师你好,您的点评我看了,先谢谢了,你说的前奏8个小结我确实是按4个语句配的和弦,因为前奏是4个语句 ...

蓝精灵怨怨网友:
五声民族音乐宫调式与自然大调式的区别不仅仅是两个偏音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和弦材料的不同。自然大调的和弦材料是有七个三度叠置和弦而五声民族宫调只能具有两个三度叠置和弦,这样的区别是原则性的也是读者必须清楚的内容,否则无法正确为民族音乐进行和声创作。事实上只要正确的通过音乐理论平台计算出和弦材料,对于任何五声民族音乐作品绝对不可能出现所谓“偏音”,这一点与传统音乐理论是不同的,也是传统音乐理论不能理解和正确加以解释的。确实7 和4两旋律音多用于和弦外音,但这并不是民族音乐独有,大小调式也存在。在这个问题上很容易产生纠结,在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第138页例256将五声音阶和弦按七声音阶列出就说明这个问题好在书中偏音位置加上实心圆点,不由得读者会问为什么不能准确的给出不包括偏音的和弦呢?问题的根源又回到西方古典二元化音乐理论体系上受到大小调式的限制。
和声法则去除了调式就是对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的颠覆也是挑战,这样的意图原本隐藏在文章之中后被刘老师同非先生破解。很多的范例证明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范围内相当绕手的问题移到音乐理论平台上变得容易很多。笔者的这编文章是在音乐理论平台体系内的理论观点不是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调式基础上,因此不能加入调式的理论内容。
当你在和声编配及解决任何音乐问题时不要再考虑调式的存在,当你看到《走向复兴》时就应当认为它没有什么调式,直接送上音乐理论平台。你的回复中再次回到“调式”令人有些意外,笔者的头脑中已经没有了原本调式的概念只是某些有幸被音乐家命名的音乐组态。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4-3-29 18:29 , Processed in 0.06616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