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人喜欢的港台音乐,幕后的制作人很多是大陆顶级音乐家.因为国内的改革,很多专业团体都解散了,他们就被港台唱片公司给挖走了.总之,中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中国不喜欢人才. |
我认为,如果电子琴晚进入二十年,音乐制作、创作编曲研究、演出领域、娱乐场合,会受一些影响,但整个社会青少年学习领域,根本不受影响,缺了电子琴,一样发展。缺了电子琴,可能就动脑筋开发更好的普及教学了。有了电子琴,也没有见学明白的人有质的飞跃。某某厂家产的电子琴,本来就从思路上框死了中国的音乐教学,打了折扣,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电子琴老师对电子琴的开发,比电子琴本身更打折扣。折上折。没看出用电子琴有什么实质的领先。当然这不是说老一辈白奋斗了,她们的付出当然不是白费的。但是时代在变,过去起一些推动作用,架不住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该改变一些了。 |
参与人数 1 | 活力 +1 | 收起 理由 |
---|---|---|
![]() | + 1 | 陆老师说的很对 |
卢鑫 发表于 2016-1-4 00:31 很赞成您的说法,即使是到了现在,我自己带学生或者周边老师(包括老前辈,)在内,真正会开发使用琴的老师寥寥无几,很多老师甚至连琴上的混响设置或者Harmony都不会用。而其他专业的老师(古筝吖二胡或者什么的)甚至连英文面板都不会看,注定只能用最低端的国产琴,用最土的方法教,令整个教学圈子差上加差.再加上处于商业利益外加自己见识不够,很多老师故意让学生买些基础系列的琴,而忽略调琴的本身,试想一下,全国只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改用650或者类似级别的琴,您看看国内教育状况会不会完全改观? |
卢鑫 发表于 2016-1-4 00:31 再加上国内考级以及比赛制度的缺失,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几条 1 老师素质不到位(甚至完全不懂得也能当“老师”) 2 家长学生辨识能力不足, 3 国内教材老旧,以及配套不完善 4 比赛以及考级制度缺失或过时 |
以我的记忆,好象中国是最早使用电子琴的国家.七十年代未,中国自已生产的电子琴就用到了电影配乐中,记得用电子琴给电影配乐中国是最早的.那个年代,中国电子琴技术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改开以后,因为造不如买的缘故,中国很多高端科研机构都解散了,那些高科技人才都流失到国外去了.据说现在国外的很多电子琴品牌背后的技术研发团队里面,大多数都是国内移民出去的. 还有,中国人喜欢的港台音乐,幕后的制作人很多是大陆顶级音乐家.因为国内的改革,很多专业团体都解散了,他们就被港台唱片公司给挖走了.总之,中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中国不喜欢人才. |
前几天给一个朋友修了个电子琴,好象是YAMAHA早期的产品.四排键.那音色难听死了.足以证明,中国改开前的日本,电子琴技术不如中国. |
我百度百科查找“卢鑫”两个字,出来一个女医生,好失望~ |
国人喜欢的港台音乐,幕后的制作人很多是大陆顶级音乐家.因为国内的改革,很多专业团体都解散了,他们就被港台唱片公司给挖走了.总之,中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中国不喜欢人才. |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7-16 05:09 , Processed in 0.04916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