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2-1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19
贡献 
ST 
道具劵 
 | 
 
| 
本帖最后由 刘一德 于 2011-4-9 21:00 编辑
x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从音阶配弦说起(一)
 作者:刘乐坤     2011.4.8
 按音阶配弦的依据就是和弦与主旋律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协和的,因此为某首歌曲配和弦就是顺着这首歌曲的调式音阶配下去。我们对和弦的认识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就很想一直追寻下去。对这个问题我也很想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一、主旋律结束音判断调式选配和弦
 任何歌曲都是音乐创作人员在叙述一段娓娓动听的故事,将他要叙说的情调,包括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情绪,喜、怒、哀、乐抒发给听者,让听者能跟作者有同样的感受。每首歌曲作者通过每个音符来表达他所需要表达的东西,比如每个调式都有它唯一的一个主音,这个主音贯穿了整首曲子,它在全曲中起到了完全支配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主音决定调式(大调、小调、民族调),音阶决定调式种类(如自然、和声、旋律),主音的音高位置决定调性(如F大调、d小调)的原则,来决定全曲结束时所要选配的Ⅰ级主和弦。
 1、结尾旋律音La⑥:La⑥是小调的主音,也是民族调式羽调(6)的主音,但这两种调式的Ⅰ级主和弦都是小三和弦,因此结尾和开头旋律音是La⑥则配Ⅰ级小三和弦(613)。至于曲子内部需要将这两种调式分开选配和弦,则可通过歌曲的名称以及歌曲的体裁形式内容,风格特点等来确定是小调还是民族调式羽调,然后按该调式音阶进行选配和弦。
 2、结尾旋律音Do①:Do①是大调的主音,也是民族调式宫调(1)的主音,但这两种调式的Ⅰ级主和弦都是大三和弦,因此结尾和开头旋律音是Do①则配Ⅰ级大三和弦(135)。其他和第一点相同。
 3、结尾旋律音Sol⑤:Sol⑤是非大、小调主音,但Sol⑤和Do①有纯五度的协和关系,而与小调主音La⑥有着大二度的不协和关系,它不可能配小调主音和弦。但同时它还是民族调式徵调(5)的主音,因此必须判定它是大调还是民族调式。则通过定量分析,看全曲中Do①的份量多还是Sol⑤的份量多(以四分音符时值为一个计算单位)。Do①的份量多则配Ⅰ级大三和弦(大调135);Sol⑤的份量多则配Ⅰ级大三和弦(徵调572)。
 4、结尾旋律音Mi③:Mi③是非大、小调主音,但Mi③与大调主音Do①有大三度的不完全协和关系,且与小调主音La⑥有纯四度的协和关系, 因此有配Ⅰ级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的可能,必须看主旋律是否还有大、小调(和声或旋律)音阶特征的变化音,如简谱(首调)有b6或#5(和声大、小调)以及有下行b6和b7或上行#4和#5 (旋律大、小调)。全曲有这些大、小调音阶特征的旋律变化音则配Ⅰ级大、小三和弦(大调135;小调613);若没有大、小调音阶特征的变化音,则还要视主音La⑥(自然小调)和Do①(自然大调)和Mi③(民族角调)在全曲中的出现率哪个多来确定(以四分音符时值作为计算单位)。La⑥多则配Ⅰ级小三和弦(小调613);Do①多则配Ⅰ级大三和弦(大调135);Mi③多则配Ⅰ级小三和弦(角调357)。
 5、结尾旋律音Re②:Re②和大调及小调的Ⅰ级和弦都有着大二度的不协和关系,因此Re②在结尾不可能配大、小调主音和弦。如果全曲未结束,可配Ⅴ级和弦(大调572)或Ⅳ级和弦(小调246);若全曲结束,则配Ⅰ级小三和弦(商调246)。
 6、结尾旋律音Fa④和Si⑦:Fa④和Si⑦和大调及小调的Ⅰ级主和弦都有着小二度的不协和关系,它不可能配大、小调主音和弦。同时也都不是民族调式的主音。因此Si⑦可配Ⅴ级和弦(大调572;小调357);Fa④可配Ⅳ级和弦(大调461;小调246),都属半终止,全曲还未结束。
 例一: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C,其结尾音为Re②,请配结尾Ⅰ级和弦。
 一看结尾音就知道应配民族调式D商调Ⅰ级小三和弦Dm(246)。因为它不可能配大、小调Ⅰ级和弦,而Re②是民族调式D商调的主音。为了验证主音在全曲中扮演骨干角色所占的份量,我们不仿作一次主音统计(以四分音符时值作为计算单位,可按全音符,二、四、八、十六分音符分别统计)。
 结果是:Re②是128个计算单位;而Do①是18个计算单位;La⑥是52个计算单位;可见主音在全曲中所支配的份量有多大。
 例二:歌曲[樱花]1=C,其结尾音为Mi③,请配结尾Ⅰ级主和弦。
 没发现有任何旋律变化音;对主音La⑥、Do①、Mi③作一次统计。
 结果是:La⑥是13.5个计算单位;Do①是5个计算单位;Mi③是11个计算单位。所以应配小调Ⅰ级小三和弦Am(613)。其实这是一首日本民歌,主旋律中没有出现Sol⑤音,也就没看到#5变化音,但对结尾配弦没有影响,无论是自然小调还是和声小调都是配小调Ⅰ级小三和弦,歌曲内部按自然小调配弦还是按和声小调配弦都可以(没出现Sol⑤音,通常会按和声小调配弦)。本实例是按和声小调配弦,其Ⅴ级和弦应配大三和弦E(3#57)。
 二、和弦进行的一般规律
 和弦在进行中也有它一定的规律。按音阶配弦原则,每种调式、调性都有七级音级所配的和弦,每级和弦都有它具体的功能:
 Ⅰ-T Ⅱ-S(Ⅱ) Ⅲ-TD(Ⅲ)  Ⅳ-S  Ⅴ-D  Ⅵ-TS(Ⅵ)  Ⅶ-D(Ⅶ)
 注:T为主功能,最稳定;S为下属功能,不稳定;D为属功能,很不稳定。
 下面根据它们的功能序进进行排列(大调)。
 Ⅰ-Ⅵm-Ⅱm-Ⅳ-Ⅶm-Ⅲm-Ⅴ-Ⅰ
 如下面进行:
 1、二度进行 Ⅰ-Ⅱm-Ⅲm  Ⅳ-Ⅴ
 2、三度进行 Ⅰ-Ⅲm-Ⅴ Ⅱm-Ⅳ Ⅵm-Ⅰ
 3、四度进行 Ⅰ-Ⅳ-Ⅶm-Ⅲm  Ⅵm-Ⅱm-Ⅴ-Ⅰ
 4、五度进行 Ⅰ-Ⅴ Ⅵm-Ⅲm  Ⅳ-Ⅰ
 注:以上进行必须向正方向进行,同时也可以联合进行,如三度进行+四度进行…等等。
 (A)大调类的通用进行式
 1、 Ⅰ-Ⅳ-Ⅰ
 2、 Ⅰ-Ⅳ-Ⅴ7-Ⅰ
 3、 Ⅰ-Ⅳ-Ⅰ-Ⅴ7-Ⅰ
 4、 Ⅰ-Ⅱm7-Ⅰ7-Ⅰ
 5、 Ⅰ-Ⅴ-Ⅴ7-Ⅰ
 6、 Ⅰ-Ⅴ-Ⅵm-Ⅲm-Ⅳ-Ⅰ-Ⅱm-Ⅴ7-Ⅰ
 7、 Ⅰ-Ⅴ-Ⅵm-Ⅰ-Ⅳ-Ⅵ7-Ⅱm7-Ⅱ7-Ⅴ7-Ⅰ
 8、 Ⅰ-bⅢ-(或#Ⅰ-)-Ⅱm(或Ⅱ7)-Ⅴ7-Ⅰ
 9、 Ⅰ-Ⅵm(或Ⅵ7)-Ⅱm-Ⅱ7-Ⅴ7-Ⅰ
 10、Ⅰ-Ⅰ+-Ⅳ-Ⅳm-Ⅴ7-Ⅰ
 11、Ⅰ-Ⅲm-Ⅱm-Ⅴ7-Ⅰ-Ⅲm-Ⅳ-Ⅴ7-Ⅰ
 12、Ⅰ-Ⅲm-Ⅵm-Ⅰ-Ⅳ-Ⅵ7-Ⅱ7-Ⅴ7-Ⅰ
 13、Ⅰ-Ⅲm(或Ⅲ7)-Ⅵm(或Ⅵ7)-Ⅱm-Ⅴ7-Ⅰ
 14、Ⅰ-Ⅲ7-Ⅵ7-Ⅱ7-Ⅱm-Ⅴ7-Ⅰ
 15、Ⅰ-Ⅲ7-Ⅵm-Ⅱ7-Ⅴ7-Ⅰ
 16、Ⅰ-Ⅲ7-Ⅵm-Ⅰ7-Ⅳ-Ⅳm-Ⅴ7-Ⅰ
 17、Ⅰ-Ⅲ7-Ⅵm-Ⅰ7-Ⅳ-#Ⅳ--Ⅰ-Ⅴ7-Ⅰ
 18、Ⅰ-Ⅲ7-Ⅵm-Ⅰ7-Ⅵ7-Ⅱm-Ⅱ7-Ⅴ7-Ⅰ
 19、Ⅰ-Ⅲ7-Ⅵm-Ⅰ7-Ⅳ-Ⅰ-Ⅱm(或Ⅱ7)-Ⅴ7-Ⅰ
 20、Ⅰ-Ⅲm7b5-Ⅵ7-Ⅱ7(或Ⅱm或Ⅱm7 b5)-Ⅴ7-Ⅰ
 21、Ⅰ-Ⅲm7-Ⅱm7-Ⅱ7-Ⅴ7-Ⅰ
 22、Ⅰ-Ⅶ7-Ⅲm(或Ⅲ7)-Ⅵm(或Ⅵ7)-Ⅱm(或Ⅱ7)-Ⅴ7-Ⅰ
 注:小调更加自由些,可进行些逆向处理,如Ⅰm-Ⅴm-Ⅳm-Ⅰm进行 。
 (B)通俗流行类的通用进行式
 1、Ⅰ-Ⅳ-Ⅴ-Ⅰ
 2、Ⅰ-Ⅵm-Ⅴ-Ⅳ-Ⅱm
 3、Ⅰ-Ⅵm-Ⅱm-Ⅴ-Ⅰ
 下面是使用和声力度较柔和的二、三度进行,并且重复循环使用。
 4、Ⅰ-Ⅲm-Ⅱm-Ⅲm-Ⅳ-Ⅴ-Ⅱm
 5、Ⅰ-Ⅲm-Ⅳ-Ⅴ
 6、Ⅰ-Ⅲm-Ⅳ-Ⅲm-Ⅳ-Ⅲm-Ⅱm7-Ⅴ7
 7、Ⅰ-Ⅱm-Ⅲm-Ⅳ-Ⅱm7-Ⅴ-Ⅰ
 8、Ⅰ-Ⅴ-Ⅵm-Ⅲm-Ⅳ-Ⅰ-Ⅴ
 9、Ⅰ-Ⅱm-Ⅲm-Ⅳ
 三、主旋律音的变化音判定
 无论在五线谱还是简谱,主旋律音的变化音存在着下面三种情况:
 (1)由于调式在歌曲中交替变化,使歌曲产生转调。如自然大调转成和声小调,由于音阶的要求,使得主旋律音的某个音提高或降低半个音(即简谱#5;五线谱调号音高加升纯五度音,如调号#F,即为G调,G加升纯五度音为#D) 。
 (2)由于调性发生改变,使歌曲产生变调。原来是G调(#F),五线谱中出现变化音#C,即变成了D调。
 下面就列出这两种变化音的判定
 1)升号系统调
 1、C调……...2、G调……....3、D调…....4、A调……...5、E调……....6、B调……..........
 ……………....#F…………… #F#C……. #F#C#G…..#F#C#G#D…#F#C#G#D#A…
 [(#G)]( #F).[(#D)]( #C).[(#A)]( #G).[(#E)]( #D).[(#B)]( #A)...[(#F)]( #E).
 
 注:中括号内表示和声小调音阶变化音;小括号内表示旋律小调音阶变化音;无括号为该调性的变化音,下同。
 步骤:先辨认变化音是否符合原调的和声小调或上行时旋律小调音阶变化音;否则即继续找出将要变调的哪些变化音能否与变调前组成新调,若能组成新调,则新调加升纯五度音就是和声小调音阶变化音,若再有一个升纯四度音(但两个变化音都必须在上行)就是旋律小调音阶变化音。(见上表)
 举例:参见上表,调号为#F#C #G即A大调,曲中出现变化音为#D和#B( 见上表第5项)
 判定:变化音#D和#B并非原调A大调的和声小调或在上行时的旋律小调音阶变化音;而变化音#D能与A大调组成E调,结果曲中A调变调为E调(#F #C #G加上#D);这时#B变化音(E大调加纯五度音)为该E调的和声小调音阶(Ⅶ级)变化音(见上表笫5项)。
 注:若增加另一变化音#A(E大调加升纯四度音)(上行,#B也要上行)就成了旋律小调了。
 2)降号系统调
 1、F调……..2、bB调……..3、bE调…....4、bA调……....5、bD调……......6、bG调……
 bB………….bBbE…………bBbEbA…….bBbEbAbD……bBbEbAbDbG….bBbEbAbDbGbC…
 [(bD)]( bE).[( bG)]( bA).[( bC)]( bD).[( bF)]( bG)....[( bB)]( bC)......[( bE)]( bF)..
 步骤:先辨认变化音是否符合原调的和声大调或下行时旋律大调音阶变化音;否则即继续找出将要变调的哪些变化音能否与变调前组成新调,若能组成新调,则新调加大六度降音就是和声大调音阶变化音,若再有一个大七度降音(但两个变化音都必须在下行)就是旋律大调音阶变化音。(见上表)
 举例:参见上表,调号为bB即F大调,曲中出现变化音为bE、bA和bC ( 见上表第3项)
 判定:变化音bE、bA和bC中并非有原调F大调的和声大调或在下行时的旋律大调音阶变化音;而变化音bE和 bA能与F大调组成bE调,结果曲中F调变调为bE调(bB加上bE、bA),这时bC变化音即bE调的和声大调音阶(Ⅵ级)变化音(见上表笫3项)。
 注:若增加另一变化音bD(bE调加大七度降音) (下行,bC也要下行)就成了旋律大调了。
 至于简谱中,无论原调变成哪个新调(如A调),和声小调音阶(Ⅶ级)变化音总是#5 ,而旋律小调上行音阶(Ⅵ、Ⅶ级)变化音总是#4、#5;而和声大调音阶(Ⅵ级)变化音总是b6,旋律大调下行音阶(Ⅶ、Ⅵ级)变化音总是b7、b6。这是因为变化音是用首调唱名来表示的(五线谱是用固定调音名来表示,表示键位)。唱名不反映调性,只反映调式音阶。调性用主音音高表示,如1=G 6=e 这一点请注意。
 附:调式音阶(用首调唱名表示)
 自然大调(1234567)  和声大调(12345 b67)  旋律大调(下行12345b6b7)
 自然小调(6712345)  和声小调(671234#5)  旋律小调(上行67123#4#5)
 (3)装饰音临时离调
 除了以上调式、调性音阶变化音(简谱唱名没有调性音阶变化音)外,其他的变化音就是主旋律的装饰音了。但要注意其变化音的先后次序,看下面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例:歌曲在五线谱中,调号是一个#F(G调),现主旋律在进行过程中出现#G和#E,判定一下这两个变化音是什么性质的变化音。
 判定:G调中增加一个#C变化音才进入D调,再增加一个#G变化音(即有#C和#G)才进入A调,可现在就出现了A调音阶中的变化音#G,缺少了变化音#C(五线谱上C位置有旋律音,但无变音),因此成不了新调的条件,变化音#E也成不了在A调和声小调Ⅶ级音阶的变化音。所以这两个变化音#G和#E都是歌曲临时的装饰音。对原调(G调)的配弦没有影响。
 注:若五线谱C位置无旋律音,则按原调配弦;也可使用离调和弦进行配弦来处理。
 待续
 |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