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音符之声扩展包豪华版V6重磅发布: s670 770 970 775 975 sx700 sx900 Genos Tyros5
查看: 1377|回复: 8

[聊天] 老话题提个想法,天赋论和左右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天早起了,今天看到帖子讨论,键盘手是否需要天赋,就想到以前都搜不到乐感和左右脑的详细联系,。本人从小就对左右脑着迷,也知道了不同部位分工不同,想和大家探讨这方面的东西。
左右脑的分工这个知识比较普遍,都找得到,先谈谈出生已定的左右脑使用率,一个人出生后开始就固定了哪边是优先使用脑,键客老师说的“正评估自己”我觉得就属于这方面的判断,有逻辑优先适合演奏用谱运用各种类型的东西,创新力和想象力优先适合记忆 加强节奏感 创新即兴和作曲编曲等,但前期每个人都还没让左右脑好好联合,就需要不同的方法,先练哪种也是每个人不同的。
  既然是左右脑,用脑方式就有四种,不知道所对应的“天赋”有几种呢哈哈,还没研究呢,以我目前的知识得出的细节方法也就那么点点,慢慢写出来嘿嘿。
  有人天生就学东西慢,排除懒原因,他可能出于右脑优先者,这类人如果学会了方法(当然过程很幸苦)就有可能创造新世界,可以想象为打勾的抛物线。 有的人学东西快,排除好动兴奋激素多(乱写的哈哈)这种应该充分使用了左脑分析能力,如果加上右脑的广义接受,会学的更快,但这类人如果变成了机器运作者,就很难有新的,弹
东西出来也单一,创造就别说了,弹出来的东西也,可以想象为向上扔并缓慢上升的抛物线,就不可能有呵呵 又是写了一半又删了, 有兴趣朋友记得跟帖哦忙去了先

补充内容 (2012-11-17 14:01):
- - ! 又是不能编辑的帖子了,本想有空再编辑的发现只能补充啦?
有这方面想法的欢迎跟帖,也可以推荐书籍和看法,大家一起整合~ 一起学习~ 我还有很多没弄懂呢,毕竟时间有限能力也有限,只能集合大家的力量啦~

补充内容 (2012-11-17 14:09):
记得有个帖子说,没有系统的什么方法,多久都不能练成,我想说我的方法就是越细更细在细,从源头抓起,而控制这些的就是人脑,也许有人会说开发这个是另一范畴,但这个世界是交集的,而且是曲线交集,有太多种可能了

补充内容 (2012-11-17 14:16):
^_^等有心人来坐坐,我把沙发留着,我很少坐沙发的,这沙发是我买的,所以我偷偷先坐坐看看舒服与否?

补充内容 (2012-11-19 15:45):
无法编辑不好玩, 转移战地~ 先到此为止 嘿嘿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3 收起 理由
luwen + 3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tljtl224 于 2012-11-17 15:26 编辑

沙发可以编辑吧?
还在看其他类似的帖子, 稍微整合一下天赋分类,都是我的看法 不是从文献照抄的,所以会有错希望大家提出来,看不懂的请选择打酱油不能盘桥侧记哦,可能这些东西有点旁门左道,或者可有可无,或者偷懒不用功,那就各打酱油吧~
小脑这块我太懂,我的映像它从脑干接收指令然后动作,掌管平衡,感觉不太需要单独讨论,距离感不知道是不是它掌管的呢?我不查啦谁告诉我吧

接收类分工比较明显

逻辑接收类:,公式,计算,数数,推理,软件应用,节拍计算(逻辑的),听音对比,混音对比,都是慢速的,判断依据为可以很细心的听别人解说,一根筋,专心,固执与否还不太确定,分析力强,组织力强,能很好的理解看到的东西,但缺乏审美感,只能看到表面,在听感上面只能听出浅层的东西,但对比度恨准快。

抽象接收类:短效迅速的面积记忆,模糊记忆,和永久记忆(识谱,旋律感,节奏感)空间感,对比,都是迅速的,出错率这个我还无法很肯定,判断依据为谈话容易分心,容易打岔,记忆强,情绪多,一般喜欢同时处理几件事,看到的东西很全面但模糊,审美感苛刻,在听感上面也接收全面,对比方面会拿经验和瞬间激发的灵感做对比,乱而多而慢

表达类一般是双脑联动的

逻辑表达类:,罗辑演奏都是慢速的,初期的学视奏可以靠计算,再后来就要注重豆芽对应键位的右脑记忆而放弃左脑,(如果采用对应音符,需要再转换所以我不提倡)。还有整段豆芽的快速记忆,俗称熟能生巧 再后期运用右脑对曲子或者键位的记忆而演奏,还有最牛的生谱视奏也不再需要计算 判断依据说话稳重,领导口气,出来的东西是按部就班的


抽象表达类:创作,编曲,新的东西,灵感,键位感和距离感,(在演奏方面我还分的不太清楚,但从快慢来说可以理解为用经验演奏,用记忆演奏,声谱视奏,速度是很快的,就连逻辑公式也可以转换为右脑的长久记忆,要用的时候比左脑快得多,并脱离左脑计算)

每个人优先拥有一个接收和一个表达,所以有8种人,这东西日本的一本书有个判断方法,这个需要贴图,当然经过环境等因素,每个人并没有那么专一,很多人都可以同时运用两个以上,但科学和有意识的运用是我一直追求的,否则用错脑就额弥陀陀了,这也是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明确的道路,不要百分百做到,只要一天比一天进步就好了~很需要大脑但大脑也很难控制,例如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和坏习惯,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被楼主的“抛物线”绕晕了,静等下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tljtl224 于 2012-11-17 15:32 编辑
摇滚王勇 发表于 2012-11-17 15:25
已经被楼主的“抛物线”绕晕了,静等下集。


抛物线呀  就理解为 在没有改变原有天赋的情况下
一个学的慢但后期可以很厉害
一个学的快但后期慢吞吞没有上升默默无闻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jtljtl224 发表于 2012-11-17 15:27
抛物线呀  就理解为 在没有改变原有天赋的情况下
一个学的慢但后期可以很厉害
一个学的快但后期慢吞吞 ...

那就比如我吧,小时候学什么都挺快,但现在学什么都很慢,这应该怎么解释呢?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tljtl224 于 2012-11-17 17:30 编辑
摇滚王勇 发表于 2012-11-17 15:59
那就比如我吧,小时候学什么都挺快,但现在学什么都很慢,这应该怎么解释呢?


是语言类学的比较快么?还是什么? 长大了定性思维比较普遍,越被经验制约,越难接受新东西,小时候几乎是空白的,很多东西容易接受也很好骗哈哈

我错了  好像过了一段时间就无法编辑的?   唔 就当是吧,下次打字要想好再发哈哈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可以就这个帖子不断回帖连载哈~来晚的可以点击,只看楼主的^_^。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tljtl224 于 2012-11-18 02:02 编辑

嗯  这方面东西在国内很少研究的感觉,有也全是记忆这种表面的东西,真是爆什么天物啊。最有表现力的其实还是细节,完全可以跳过理论,这层就随便说说细节吧,

学习难免要用到阅读,这时候要优先使用逻辑接收,强制自己一字一眼的看,甚至回看,才能很好的理解各种关系,右脑会在同时记下来,其实双脑很多时候都是联动的,只是联动率多和少罢了,必要的时候做笔记,(这里我比较懒,念书时候不懂事不用功,所以现在自学,都是先把乐理扔了,只有需要的时候才来有目的的恶补)   嘿嘿如果是看小说就要“一目十行”,这种看法在左脑看来是“不科学”的,就会推卸责任给右脑接收,用右脑处理小说内容才是最有意思的。

视奏方面有补充的,就直接转图片为键位?用逻辑演奏,忘了要补充什么了。。可能没组织好有点乱吧,我又不是哲学家,我就爱开玩笑。。

等大家补充吧

双手分家的练习,这个是怎么控制的,我看了那么多书问了些人也都没有很好的答案,感觉应该是右脑掌管为主,然后传达给左脑再控制肢体,其中经验和记忆占很大优势,也只有多练了关于分家有没有人志同道合的?鼓手应该有接触过的吧~

(谱子上的) 或 (记忆里的) 或 (听到的旋律)转换为演奏,都要使用右脑,谱子就不再说啦我的弱点,前面也有提到过就不重复喽。后两种好多人都是转换为首调来演奏,可能我的绝对音感不太好吧,音的判断很垃圾5个半音内错误率,这里我比较赞同用音程来解析旋律,八度外再以首调为辅。但感觉没多少人有说到音程这个观点,也许我看漏了,也希望大家指出我的不对。训练的方法包括好多 熟悉音程和弦的辨认,还有其对应的键位距离,并且是右脑永久记忆的熟悉,训练过程中不要有半点的计算,哪怕弹奏速度再慢也要让右脑优先,时间充裕的情况下 逐个熟悉每种调性这个大家都知道啦真理来的,不过谁能帮我补充逐个补充的顺序?哪些常用哪些可以延后。

关于练耳方面,也就是记忆了 把每种音程和音都印在右脑,音程要全部都过,和音只需捡和弦构成部分来练,感觉没必要每个和音都练,同和弦不同不太能通过感情色彩来辨认,只能靠够清晰的音色,听清就能辨认了。用脑方面,这个过程中除了初期可能要推断一下加强记忆,再记忆的方法可以用:
对比记忆,例如熟悉的曲子某段有什么和弦,什么音程,但不太建议用,后遗症就是用了对比的以后要先想想那曲子才知道是什么音,有点推理的感觉,我就踩到两个好难改,当然不是完全不可取,可以在快进入永久记忆的时候换成直接记忆,这个比较抽象自己理解吧哈哈。
直接记忆说白了就是死记硬背,好方法哦,配合一些“不科学”的东西强制右脑接收更好。本人最讨厌那种回复就说“多练” 很不负责任,但也只有这个我也不负责任了哈。
色彩记忆,每个和弦每个音程,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不要给他们命名这是我得出的经验,记忆的东西就要一步到位否则又要转换,算死记硬背的衍生吧,还有个赠品,随便拿一个音程,他的反八度的可以成对的记忆,对键位感有帮助,当然你觉得有用才练,就像和弦的转位一样,一般后者比较被重视吧。听力我大概就是这样过来的,还有节奏感没文采了 不会写 ,先归类到分家练习吧以后补充。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点反困意, 上面那些只是理想主义,因为要全做到绝非易事,天赋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用这个就要先放下那个,而且很难想用哪个就调出来用。例如:

你让一个抽象派的人唱歌,人家脑子里想的会成倍递增的,在你看来他的节奏很乱音都跑掉,其实只是不熟练和没有基础,但在他脑子里运作的东西其实是很完美的只是外人听不到,这样说很牵强,可是你想想,如果他练好基本的东西,再表达绝对会很精彩,(厚脸皮也是有原因才厚的)我身边就有个 几个月一首歌(励志的)不口水,可他就一根筋花钱找人学编曲,学了很久啊,当然出来了编的伴奏还不错,还想继续学修音,混音,这道路肯定艰难,那些软件让我上很容易就学会,而他学的时间是我的三倍,当然用得好我不一定比得过他

让一个逻辑派的写歌,也许只会剽窃,拔带搞半天还不能拔全,能很快的上手乐器,搞几个solo装装,,可能是个谱子播放器,甚至录音级别的乐手了,有个富二代想买上面说的励志歌,一首几万块,心疼啊可是他的狐朋狗友那么多,也是玩音乐的,当着我们的面骂他们写不出个鸟屎.另一个朋友逻辑强学吉他,但以前我把自己改装过了- -,也可能是没找到诀窍。 比我迟学的他就比我进步快

我想表达的就是尽量调出来使用,其实我就是个小白鼠,改装过自己,原本属于逻辑接收,抽象表达的那种,学东西很快,灵感天赋低于全接收表达全抽象的那种,就我那文采,很好的证明逻辑表达很差,语句不通总要想很久,想什么就写什么的这种随便性格就是抽象派的象征。研究这东西可能没把握好,近几年前自己变得更神经气质,全学校我最神经,彻底是个抽象派为所欲为啊,表现就是想法多好动,做的事情大家都不理解,神经是别人给我的外号。现在年纪越大却越失去了一个领导者该有的稳重,不知道是不是糖吃多了?哈哈,还好在需要逻辑的时候我还可以变得很严肃,(我是维修高手哦,朋友曾经很惊讶“你个傻吊修起东西来还能这么细心?” ),可是性格就改不了,总是吊儿郎当的,小时候很乖的- -!。

补充内容 (2012-11-19 15:44):
无法编辑不好玩, 转移战地~ 先到此为止 嘿嘿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9-22 15:40 , Processed in 0.0439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