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0-2-2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7850
贡献
ST
道具劵
|
我也借題發揮抒發抒發情懷吧,雖然我早過了你們這個經歷年齡,但我一樣深有體會。你應該和我親妹妹是同年,她今年和你一樣準備讀大一。也是準備離家了,去遙遠的意國念書,不要說她本人,我們全家都很傷感,畢竟才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女孩,瘦小如斯的身軀和純真的稚臉心智看到孤身一人要奔赴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國度和語言文化生活習慣通通不一,媽媽也為此哭了不只三兩回,人未走就先想到生離死別,我看到她們這樣也非常內疚,畢竟妹妹到歐洲一事全是我辦理和要求,我好像在把自己的家庭拆的分崩離析一樣。所以我很能體會你的心情。
不知道兄弟你是否知道或記得《庄子·內篇·大宗師》裡面有一句名言是:“泉涸 魚相與處於陸 相呴以濕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的含義。是說兩魚互相以嘴裡的濕氣來餵對方, 苟延殘喘。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 還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 互不相識的來得好。這裡庄子的價值觀很明顯,也體現了道家文化的精髓:自然。一切歸於自然,如果我媽媽總是要想著留女兒在身邊,因為不捨得所以不願意往更好的地方送去學習,如果我妹妹因為怕獨立怕陌生人而放棄了一個可以拓展人生格局和增進知識的機會,那麼不正是庄子所說的: “相呴以濕 相濡以沫”嗎?因為妹妹不離開的原因是在媽媽身邊更有安全感,媽媽不放她走的原因是骨肉之情難免有割肉之痛,很容易看到她們其實是好像兩條魚在相互“濕氣來餵對方”。
曾經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批孔批庄,就拿過這話來批,說庄子沒有人情味,毀掉所有道家的經典書系。庄子更為難免,直到今天國內的國學教育教科書中庄子也甚為少提。因為庄兄希望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 互不相識的來得好”,批判的理由是親情和一切感情特別是當年的黨情怎麼能“互不相識更為好”一說?不是說黨是咱們的親爹親媽嗎?這僅僅是當時一些政人斷章取義的污蔑。其實《庄子·內篇·大宗師》這話根本沒有完結,後面還有一個更深刻的類比昇華:“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在庄子的年代,對於他來說的歷史人物就是尧和桀這樣的“大腕”,庄子說要稱讚這個貶抑這個,不如全部忘掉而歸於道,這個道的最大層次可以升級到自然。正如《道德經》25章提到開篇提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和最後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見到其實一切事物的本源,是自然,通往結束之境地,也是自然。對於我妹妹要出國念書的事兒,如何用這些國學文化去理解?
或者我們應該更深的去看,挖深一些。你看,人要自然不是自以為然,而是隨心跟從自然界的法則,最基本的普世自然界的人道法則,就是自由。內心的自由,有選擇人生的自由。試問如果我妹妹固執要留在媽媽身邊直到嫁娶,她何來自然,如果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她何來談及什麼是相濡以沫?什麼是相忘於江湖?如果她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那麼她就只是被世俗和宿命安排好的棋子,按照人生應有的規程來耗盡時光,直至命滅。因此我給她一個選擇:離家判斷自己需要的人生是什麼。如果她以後還想留在國內抑或家人身邊,大可畢業後自行選擇。我說這麼多,僅僅是希望前路既然注定就不要回顧太多,回顧太多包袱只會越多,包袱太多人很容易拿其自我膨脹,這樣的準備是消極的,就好像我妹妹一樣,我說妳現在什麼都不要想,一口流利的義大利文是你目前最需要的,以後所有選擇都靠妳自己,唯一堅持的一定要保持妳的正規中文字書寫(繁體),時刻記得妳的母語(粵語)和民族,這19年的所有暫時先放下,捨棄。因為有捨才有得。
美好生活才剛剛開始,積極樂觀的心態,是首要。加油!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