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6-7-13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700
贡献
ST
道具劵
|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九一八,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
今天是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73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在时隔73年之后,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纪念这一事件,确实是“迟到的纪念”。
这使我想起3个多月前的诺曼第登陆纪念日。其实,让人关注的诺曼底登陆60年纪念活动,前后持续了近两个月。人们都说,欧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这样的文化底蕴是怎么练就的?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不间断的纪念活动。因为只有不断的纪念,人们才能不会让记忆磨灭,而文化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历史的记忆。有多么深厚的记忆,就有多么深厚的文化。
而我们恰恰在某些方面善于遗忘。台湾作家柏杨在《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中曾经说,中国人的“记忆文化”,一直被“遗忘文化”冲击。依中国人的观念,过去我们常强调,要人们忘记过去。“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这种表面看来既往不咎的“温柔敦厚”,乃是因为不敢面对过去的屈辱和苦难。但是,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何敢奢谈文化?在我看来,如果“遗忘文化”总是强于“记忆文化”,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将会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急功近利,这些文化的弱点,可以说,都是因为善于遗忘造成。
备注:九.一八那天发生了什么
73年前的今天,一声爆炸,东北沈阳城外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被日军炸毁,长达14年的中日战争拉开序幕。
至今令中国人感到耻辱的是,在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下,一个月时间,整个东北三省相继沦陷,20万东北军精锐之师,被迫撤回关内,扔下几千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长达14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东北军将士流亡关内,唱起这首歌,条条汉子热泪纵横。
时间之车轮,滚滚向前到21世纪的今天。在民间仇日情绪泛滥的网络时代,对于73年前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该反思什么?该如何反思?
每年的6月22日,俄罗斯全国民众要为二战默哀;以色列每年4月27日,全国默哀并鸣警报,纪念二战被屠杀的犹太人;日本每年8月15都有一批政要去参拜靖国神社,纪念二战阵亡的战犯……
而中国,在怒对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我们该以何种方式纪念9·18?以什么方式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将士和民众的亡灵?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呜呼,9·18,国之耻,国之殇!
[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06-9-18 20:51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