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查看: 3303|回复: 2

(转)让琴童喜欢坐琴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的调查,约50%的独生子女接触过钢琴、电子琴或其他乐器,平均学习乐器的时间是3.88年,学习时间最长的是13.25年,最短的为两个月。当众多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成为琴童之后,他们遭遇到了什么?父母经常性的批评?威胁甚至打骂?比其他孩子更严厉的管教?家有琴童的父母,回答大都会是肯定的。因为父母们都有着良好的愿望:希望音乐能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多一份爱好和特长能丰富孩子的生活……父母们的愿望看似为了孩子,但又有多少父母触摸到了孩子的心灵?
    让孩子喜欢坐琴凳,得从孩子而不是父母的需要出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层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父母可以从孩子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孩子乐于坐每天都得坐的琴凳。
最低级的如“乖,弹好了,我们吃肯德鸡去!”或“弹好了,你才能和小伙伴玩!”,这其实是一种威胁,言外之意是“我不弹好,没得好吃也没得好玩。”父母将弹琴作为一种满足孩子其他需要的手段,而这些需要本就是每个孩子应该享受的。
    孩子归属和爱的需要表现在希望获得自己所在的群体如家庭中的父母、班级中的老师和同学等接受、喜欢和认可。琴童学琴当然更多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所以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觉得他每天的点点滴滴进步都让父母喜爱。即使孩子没有明显的进步,他的坚持同样可贵得足以让父母为他竖大拇指。
    孩子有被尊重的需要,表现为希望在自己所在的群体中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能够在班级的晚会上为大家表演节目、在音乐课上为大家伴奏等,这些都是孩子学琴的动力。有个弹电子琴的6岁男孩和一个学舞蹈的6岁女孩,他们在一起最喜欢的活动是:他弹她跳。
    孩子有审美的需要。美妙的琴声,优美的旋律,能激发孩子的弹琴愿望。孩子弹完一首曲子,让他思考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帮助孩子展示音乐中的美能激发起较高的学琴动机。
    对孩子来说最高层的需要可能是认知的需要,通常表现为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孩子若能对琴充满好奇,那么学琴无论对他还是对父母都是一件愉快的事了。作者:徐速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发表于 2004-9-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现在有不少家长想用贝多芬父亲的教学方法来教出个小贝多芬来。但很显然这种方法在现在是很难行得通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啊。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1-3 12:08 , Processed in 0.0470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