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音符之声扩展包豪华版V6重磅发布: s670 770 970 775 975 sx700 sx900 Genos Tyros5
查看: 2162|回复: 8

中国最牛的中学教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8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纪连海:成为称职的历史老师都是学生给“逼”的  
2007年05月18日 来源:北京日报

--------------------------------------------------------------------------------







  2005年7月的一天,《百家讲坛》上,出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开始《正说和珅》。随后,他创造了《百家讲坛》的好几个第一:第一个敢于用评书风格正说历史的人;第一个登上《百家讲坛》的中学教师;他创造了《百家讲坛》创办以来的收视率第一,至今尚无人突破;另外,他还是《百家讲坛》迄今为止惟一一个仍然站在中学讲台上的《百家讲坛》主讲人。他完全不同于其他专家学者的独特讲述风格赋予了《百家讲坛》另一种不寻常的魅力。“五一”节前,他的《正说鳌拜》系列又在《百家讲坛》热播。他的讲演激情澎湃,甚至有些“张牙舞爪”,他的讲述栩栩如生,甚至像是在说评书,他,就是北师大二附中历史教师纪连海老师。

  凭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的精彩表现,纪连海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名师”。如今,他已经从中学教师生涯的幽静中走进喧闹的传媒视野,成为观众和媒体追捧的学术名人。他有自己的博客、自己的论坛、自己的贴吧。在这样一个“超女”风行的时代,这位年逾不惑的教师意外地也拥有了众多的“粉丝”——他们给自己取名“海飞丝”或者“海米”。

  很多观众写信给纪连海,称呼他为“老爷子”、“老先生”,《百家讲坛》栏目组也曾收到很多观众来信,询问纪连海退休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实际上,纪连海并不老,“我是1965年1月出生的,到现在才过了42岁,我从参加工作时就有人叫我老头儿,我现在用的许多照片都是我大学时候照的,跟现在绝无二致。我参加工作21年了,还在退休返聘状态呢!”

  我忍不住和这位幽默的老师一起大笑起来。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1.高考成绩优异的他,却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

  纪连海出生在北京昌平区的农村,父母没有什么文化,整个小学他都是在“文革”中各种“批斗”中度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根本没工夫认真学习,我还没学会写字呢,就先学会写大字报了!”

  上中学时,学校终于有了一个图书馆,“我最喜欢的就是读书,那时候读了许多小说,其中许多你说了上句,我能给你接出下句来。我的眼睛不是学习学坏的,而是那个时候看小说看坏的。”

  那时,纪连海的眼睛已经近视到1000度了,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只报考了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现在的首都师范大学的前身)。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只不过是只招收北京地区一般本科而已,而自己的分数已经超过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他以为被录取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可他万没有想到,因为视力的原因,师范学院最终没有录取他。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攥着他的档案,既不录取,也不下放,直到招生工作全部结束。于是,纪连海落榜了。

  9月1日,万分沮丧的纪连海只好回到农村的家里,到生产队干农活去了。后来,他初中的校长把他请去教英语,虽然纪连海的英语成绩不好,可他是全公社惟一一个懂英语的人。

  就在纪连海打算安心做一名农村教师的时候,他意外地接到了他生命里最为感激的人——高中年级主任林照泉老师的电话。原来,林老师一直在为这位全公社惟一一个能考上大学而没有被录取的孩子奔波。

  林老师问他:“你想上学吗?”纪连海说:“想,做梦都想。”林老师就说:“那你明天过来一趟吧。”纪连海说:“不,我马上过去。”他赶紧向学校请了假,直奔高中母校的教务处,找到了林老师。林老师让他先写一个保证书,保证大学四年期间,如果眼睛出了任何问题,均由本人负责,学校概不负责。

  纪连海高兴得发愣,林老师告诉他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还因为激动,把“期间”写成了“其间”。林老师指着错字笑他:“瞧瞧,真不像是上大学的学生。”在林老师的帮助下,纪连海到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报到了。那时候,大学已经开学了整整七个星期!

  没想到刚刚入学,纪连海就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

  “城里的孩子见过世面,最起码人家知道西单商场在哪,我哪知道西单商场在哪,我不知道。”

  那时候,学校里流行跳交谊舞,为了融入城里人的生活,纪连海也尝试过。

  “真学来着。学两回就觉得不是说你学不会,是你的脑子不开化。你搂着一女孩,这女孩你也不认识,认识不认识的就在那儿跳,手往哪摸?男女授受不亲嘛,农村人意识还是比较保守。手特别僵,老在想手搁哪合适,尽想这些了,就再也没有学会。”

  没能融入城里人这个圈子,纪连海感到非常失败,但是不久,他乐观的一面就冒了出来。

  “我总是想自卑和自信是不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你会桥牌,但是我看的书比你多,我记忆力比你好,我考分比你高,我会拿别的方面来弥补,因为人无完人,那个时期就这点我是真的,就是没有人鼓励你,你就自己鼓励自己。”

  纪连海从小喜欢读书,上了大学之后,学校发给他的每月33元生活补助,他要把其中的一半用来买书。“我们老师说,师院的图书馆是北京五大图书馆之一。我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去图书馆。我读书能够做到今天借明天还,不管这本书是300页还是400页。没钱买书但又碰到特别好的书时,我就把书整个抄一遍。我抄过一本书叫《中国殖民史》,那本书200多页,我压缩到了80页的本子上。笔记本的每一行我都抄两行字,密密麻麻的。”

  四年的大学生活,纪连海读书无数,他的博学多才和惊人的记忆力给他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51年1月11日,你知道这个是金田起义的日子吧?知道。你知道金田起义还知道这是什么日子?那天是农历洪秀全38周岁生日。你说洪秀全哪天吃的毒药呢?是1864年6月1日,哪天死的呢?是6月3日,这太容易了。我在这方面是最在行的,对于我的同学们,像这种大吃一惊他们已经见多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成为一位称职的历史老师都是学生给“逼”的

  1986年纪连海大学毕业后,来到昌平四中做了历史老师。昌平四中当时还是一所“薄弱学校”,而且历史课在很多人眼里也是“副科”,课堂上,很多学生睡觉。遇到这种状况,纪连海心里很难受。“我不会责怪学生,我会反思我自己:我为什么把学生讲睡着了?我的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呢?我会很自责。我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差学生’,而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差老师’。”“我一直追求的是在我的课上,学生们能够不睡觉,专心听讲,能够喜欢上我的课,从我的课上能够有所得。”希望自己的课充满魅力,十七八年前,他还买了相声名家刘宝瑞30集单口相声《官场斗》回来研究,“所以你们看,我现在讲课都有点评书的意思。”纪连海告诉我,其实在课堂上他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不仅是相声或者评书,他会在课堂上用电脑做课件演示,会用当今学生们最时髦的语言讲课,课余还会用QQ、MSN和学生、朋友们聊天,为他们答疑。

  这种变化很快就扭转了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学生开始喜爱他的历史课,学习成绩也飞速提升。“没想到我第一次教高三,就把对手学校拉下了十几个百分点,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么多年,我从不给学生定参考资料,我只给我自己买参考资料。任何一套资料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的任务就是把其中特别好的给学生刻成资料。举个例子,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难理解,因为我知道考那个时候的苏联,就只能考这块内容。别的我都不讲。我把关于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各式各样的习题印给学生,告诉他们,新经济政策就这10道题了,你不用背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这个永远不会考。”“到工作以后给学生刻蜡纸,我只会用最便宜的那种钢板垫在蜡纸下边,用铁笔书写的那种。我中指的茧子就是那时候磨的,这么多年不刻了,这疙瘩还在。那时候,茧子厚得像一个小球球,我的食指和中指根本没办法并拢。”

  2000年,纪老师要去北师大二附中了,最难过的是昌平的学生,但孩子们又特别兴奋,他们私底下说:“你知道咱们老师干吗去市里?是去教教他们,让他们知道历史课怎么上!”

  纪连海讲课注重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传授知识的水平和方法。但来到北师大二附中之后,纪连海开始深深感觉到知识的不够,因为这里的学生太优秀了。以前只需要知识面广,现在还要有深度,有独到、高深、与众不同的见解,否则,你无法面对学生。

  一次,班上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论汉代名人之死》,让纪连海指点一下。这篇文章把纪连海给震住了,这个学生是通读《汉书》之后写的,更让他吃惊的是,这个学生还是学理科的!面对这样的文章,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无知了。

  光靠嘴皮子讲课已经不行了,必须在某些方面让学生追不上,纪连海想。以前,可以给学生的是一滴水、两滴水、三滴水,但现在必须要给他们一桶水了。“高中历史一共5本教材,书中所有的人物、事件、地点,只要出现,我就要求自己全部掌握……”和珅,书本上不过两个字,短短几句介绍,但纪连海却为此看了无数本书,搜集资料,集合众家之长,做成一个专题……“观众在《百家讲坛》听到的很多东西都是那个时候积淀的。”纪连海说,这些“专题”不能算是“研究”,都是学生“逼迫”的结果。

  自从受到媒体关注,纪连海已经接受了很多采访。尽管每次采访内容不尽相同,他每次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我把中学历史教师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个职业。”“我是凭着20年的教学经验说出‘把教师当事业而不是职业’的话的,不是上了《百家讲坛》,就不说人话,把自个儿当成神了。”他认为,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向学生们传授的不应该仅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传达一种情感。“我是一个非常有激情、有血性、有英雄情结的人,我会体会当时人的感情,属于‘戏台底下掉眼泪’的。有人说这是史家之大忌,可我不这么认为。我一直认为历史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司马迁的写法,一种是班固的写法,我喜欢前者。”班固以史实翔实占优,而司马迁则以感情取胜。纪连海无疑更倾向于司马迁,他认为《史记》中充满了感情,这可以让人们了解史实之外,得到更多的东西。每次他读完一个人物,都会有很多感受。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他认为向学生们传授的不应该仅仅是历史知识,毕竟知识是很容易就能获得的,更重要的是应该传达一种情感,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情感。

  以前,别人对纪连海说,看看十几年了,你的朋友跳槽了,混得都比你强。现在他们说,纪连海一举超过了所有人,可算“熬出头”了。但纪连海没有多少所谓“比人强”的“胜利的喜悦”。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坐十年冷板凳”,第二句是“坚持就是胜利”。并且,怎么能说“熬”呢?当老师挺好的,有一种满足感。“看到‘差生’成人了,就会觉得很幸福;看到好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这是一种安慰。当老师可以看到这些‘作品’,这些‘作品’不是死的,是鲜活的,会说话的。太不一样,太不一样。”纪连海连用了两个“太不一样”,谈起学生,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学生在变,老师也要随之发生变化。纪连海说,现在的孩子精力旺盛甚至过剩,太聪明,太有想法。你必须拿出十二分精力来提高自己,“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但是让纪连海遗憾的是,有时还没“斗”完,学生就毕业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阎崇年的儿子推荐我上了《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创办的前几年,收视率并不高,可以说已经到了濒临被淘汰的边缘,这从当时的播出时间段就能看出。后来节目组请了阎崇年、刘心武等名家,才开始有了转机。不过编导们发现,但凡是收视率高的主讲者,都曾经做过中学老师,编导们觉得既然曾经做过中学老师的嘉宾可以带动收视率,那么为何不直接招聘一个中学老师来做节目呢?这样他们就着手准备从全国100多个优秀的中学教师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

  当时,阎崇年正在《百家讲坛》录制节目,他的儿子阎天有时候会陪着他到录制现场。于是,节目编导就找阎天打听有没有老师可以推荐。阎天当场就推荐了纪连海。“我只教了阎天一年,但可能给他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于是他便向编导推荐了我,这样我就成为了这100多个中学老师中的一个。当时做阎崇年节目的编导就给我打了电话,要我试讲。

  “我讲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第一个人物——林则徐,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我教了20年中学,对这个人物也比较熟悉。本来一节课45分钟,结果我一讲就讲了80分钟,把大家的午饭都给耽误了。我觉得林则徐是我讲得最好的。”说到这里,纪连海显得有点得意。

  充分把评书和相声融入讲演,是纪连海讲演的另一大特色,同时也是他能够拥有这么多“海飞丝”的一大法宝。对此,他坦言:“我不敢说这样的表现方式是我首创的,但是在《百家讲坛》栏目中,我还算是比较新型、比较独特。就此而言说我比较另类,这点我同意。”

  纪连海讲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激情万丈,配合着丰富的肢体语言,讲到动情处常跺脚、拍桌子,甚至双手颤抖、呼吸困难。谈到自己另类的讲课风格,“我在生活中就爱激动,我平时跟学生讲课比在电视上要激动一百倍,我20多年来都是用这种地动山摇的方式讲课。我嗓门儿也大,我在教室上课,你站在对面的宿舍楼都可以听见。知道的知道我在上课,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干架呢。”“其实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做不到别人那样理性,比如说我经常会不自觉地为别的人——或者历史上的人、或者今天的人所感动。我学了那么多年的历史,有很多的思考和想法,我要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渗透在我所讲述的每一个人物当中。我所讲的人物渗透了我的悲欢离合和我对悲欢离合的一些感慨,所以我肯定控制不住。”去年在《百家讲坛》讲袁崇焕时,他完全沉浸在袁崇焕的世界里,以至于接着要录制的另一场讲座被迫取消。“我讲到后来觉得自己就是袁崇焕,那种委屈无奈让我万箭穿心、泪洒现场。现在想起来,我都有点情绪失控。”

  纪连海主讲的节目都是“正说”,《正说和珅》、《正说纪晓岚》、《正说刘墉》、《正说多尔衮》等等,他说要以此区别于“戏说”。可历史终究是不完整的,也正是由于这些不完整,才诞生了种种“戏说”。纪连海在节目中也能根据史书中的几十个字讲整整两节课,他把这些需要补充的细节定性为“合理推断”,他在准备一次节目前,不仅要查阅大量的史料,还要参考很多人的家谱,这都是些确凿的史实,再根据这些确凿的史实进行合理推论。

  在获得巨大声誉的同时,纪连海的考证观点也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质疑,每每被批评为噱头有余而严谨不足,是在“游戏”学术。他说自己从在《百家讲坛》开讲以后,常常接到各种各样和他探讨观点的电话,不过这样的争议,他认为是很正常,“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考证的过程,好多东西没有定论。但是我得告诉观众一个确切答案啊,我不能说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所以我只能讲我的观点。《百家讲坛》是一个普及性的节目,当然会让学者们觉得不严谨,学术是学术,这是有区别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4.20年来我没有耽误过一节课

  从走上《百家讲坛》开始,纪连海就注定将与平静的生活作别,如今各地讲座、电视节目录制、写书等等各类活动已经占据了他生活很大部分的时间。有很多人问过他:这么大名声了,以后想没想过不在中学教书了?

  纪连海说:“我很清楚,我的阵地就是中学老师的讲台。我也有义务经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名中学老师。我首先是一名中学老师,要我放下我的学生,我做不到。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还是首选中学历史教师这个行业,这个才是我的本钱,是最有信心做好的一个工作。人的工作有两种,一种是职业,一种是事业,职业是用来赚钱的,而事业是自己喜欢的,能陶醉其中的。如果把中学历史老师当成职业,那我现在就应该放弃这个工作,去赚更多的钱。但是做老师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喜欢在这个三尺讲台上驰骋,我觉得我从事的这个事业是神圣的。”说到这里,纪连海老师又激动起来。

  现在的教学工作,对于做了20年老师的纪连海来说可谓驾轻就熟,但是他一点都没有因此而对自己的要求有所降低。“我的所有工作都是建立在我能够合理安排好我的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的。教书这么多年来我没有请过一天假,特别是大家认为我成名以来,我没有耽误过一节课。”

  能够做到20年不请假,恐怕作为学生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过正当我惊异于纪老师的敬业精神时,他自己却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哦,也不能这么讲,我年前因公去长沙耽误过一节课,除此之外我没有耽误过课。”

  纪连海对自己的成绩并不在意,他认为,教师还应该以教学为本职工作。“研究历史,给我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是多面的。我教历史,就是希望人们能从历史中有所悟,有所得。”

  纪连海也是很赶潮流的老师,现在的他也经常写博客。他为自己的博客起名字“历史的江湖”。“历史——我是学历史的;江湖——在我心目中,江湖是正义的,应该是宣泄正义的场所。”纪连海那双藏在厚厚镜片后面的双眼,分明透着几分孩童一般的狡黠。

  他的自我介绍就显得非常与众不同,职业:教师;年龄:42;个性介绍:外貌成熟,心理年轻,幽默,健谈。QQ:105854397。我曾出于好奇打开纪连海的QQ的自我介绍,不禁感到吃惊:昵称是“晴间少云”,而年龄一栏中竟然填着:17岁!这是纪老师自己的QQ吗?

  “的确是我的QQ,而且是我自己使用的。我就觉得,17岁能代表我年轻,心态年轻。昵称起名‘晴间少云’,‘晴’是我希望在和大家相处的时候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少云’是告诉自己要少生气,不生气。在此之前我还叫过别的名字。总之,我在注册的时候有着很多很多的想法,也有很多的用意,并没有什么心态不正常。”

  “现在事情多了以后,我不能保证每天回家上网浏览,但是一般我会在学校上班的时候抽空上网看看,关注一下别人在说什么。如果时间宽裕的话,我也会回复或者留言。”

  现在,他还是会依照自己的习惯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七点之前就赶到学校。“学生有任何问题都能在早上找到我解答,我肯定会比学生早到学校,这是我的职责。”纪连海很认真地说,“不过我也习惯一放学就下班,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的。不过现在下班后并不能休息,各种活动都安排在我自己的业余时间了。”以往寒假和暑假,纪连海和家人还能休休假。而现在,他想和夫人去马路上走走都成了梦想。他说:“现在认识我的人多了,我和家人交流的时间变少了。以前我和夫人每天都有一个小时‘轧’马路的时间,但是现在,那已是一个梦想了。好在夫人很支持我,毕竟我们是10多年的夫妻了。”

〈完〉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国史讲的好。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9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有时间去看看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很喜欢听他的段子[尽管他的表演带着教书先生的习惯],看了楼主的帖子更是...... ,怎么说呢?说震撼吧?其实我心里早就可已想象,说钦佩吧?似乎还是不那么贴切,他是人生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应该照照.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9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讲的很好啊,佩服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0-26 04:57 , Processed in 0.0494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