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音符之声扩展包豪华版V6重磅发布: s670 770 970 775 975 sx700 sx900 Genos Tyros5
查看: 1997|回复: 10

贫穷是一回事,不诚实是另一回事[论国人的道德缺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道德,在任何一个文化中都存在,都是一个民族凝聚的中心。西方社会基本上是以基督教的道德观在起作用,而在中国是以儒家为中心的道德体系在起作用。虽然体系不一样,但有些基本的道德观是具有国际性的,比如说诚实,几乎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标准。然而,我们中国人近来似乎对诚实的要求很低。欺骗,几乎成了一种能被普遍理解的求生手段。

我有一次钱被一个美国人骗走,这个美国人很穷,带着三个孩子。我给中国人提到这事儿,都几乎是一致的回答:咳!太穷了!语气中有不肖,也有那么一些理解。而当我给几个美国人说道这事,提到这个美国人的动机可能是因为穷,他们却都一致地斩钉截铁地回应道:It’s one thing to be poor, another to be dishonest! (贫穷是一回事,不诚实是另一回事!)

这句话在西方似乎就像一句人人皆知的“成语”,是他们从小就听习惯了也说习惯了的话。而在我们中国人中流行的却是一句刚好与之相反的千古名言,人穷志短!*

我们很多中国人似乎认为贫穷是万恶之源。只要是因为穷,作了什么坏事都是可以原谅的。因为“穷”,我们可以去偷去抢;因为“穷”,我们可以去欺骗,可以去出卖自己的人格。总之,一个“穷”字可以成为做任何坏事的借口。中国人之所以产生这个结论,我认为是一种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在起作用。物质主义认为人的精神意志是被人的物质需要所左右,道德修养的高低,与财富的高低成正比。一个物质主义者,有多余的财富的时候,他们可能也会给以(也可能不给予),没有多余的财富的时候,就绝对不会给以(当然也无可厚非),而在自己不够的时候,就会不择手段的去获取。物质主义不只是在中国才有,在西方社会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力,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物质文明极度发达以后。但总的说来,西方人的道德观,即使是现在,还是更多地被以基督教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所左右:人的灵魂是和肉体分开的,灵魂的需要高出与肉体的需要。

为什么中国和西方会有这么不同的道德观念?照理说,西方社会在进入工业革命以后,物质文明领先于所有其它国家或民族,他们应该比中国人更懂得物质享受。但现在却出现一个令人疑惑不解的事实,中国人正陶醉在从西方人那里“拿来”的物质文明之中,道德的需要,成了中国人思考的最后一个问题。

这,可能要从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史上去寻找原因。

人是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结合体。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人从动物到人,的确是物质在先,精神在后。物质需要主要是满足人的动物性的一面。当人的作为动物的属性得到满足后,人便开始了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精神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所以人在精神方面的发展的越充分,人性就越充分,在进化上就越先进。反之,精神的成分越少,人的成分就越少,在进化上就处在很低的水平。任何一种文化,在满足了物质需要,物质文明基本达成后,都会经历一个对精神需要的狂热追求时期。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期应该是体现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

在西方文化历史中基督教出现了一个极端发达的时期:从罗马帝国末期到文艺复兴初期(5-15世纪)。这个时期也正是西方在物质文明上大大落后于中国,而精神的追求却不同寻常地“泛滥”的时期。那时由于罗马帝国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基督教徒。教徒们过的是非常清贫的生活,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生活的中心全部在于对“神”的追求,对“灵魂”的追求。那个时候也是人对自己的物质需要与极端排斥的时期。因为越多地体现热的物质需要,人似乎就觉得自己更像动物,离“神”越远。人只有在对自己肉体需要和欲望的排斥中,才能显示人的精神性。于是很多教徒甚至放弃唾手可得得优厚物质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物质需要。这样的例子,现在在很多西欧和美国人当中仍然可以见到。

我们中国也曾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是从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魏晋时期到南北朝前后,大概3,4百年。这个时期修行的教徒们也崇尚苦行,苦修,极端排斥物质享受。从在中国敦煌出现的佛教壁画上看,早期佛教的风格都是比较粗狂,人的形象简略,注重表现经书的内容,让人想起中世纪的基督教绘画。但很快,到了隋唐时期,风格为之一变,色彩明快起来,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画面的气氛开始有了世俗的味道,更为舒适宜人。这个转变,被称为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内容,也从苦修苦练以达到觉悟的目的宗教哲学,变成了一种和道教一样的烧香拜佛以保佑生活平安的迷信。也就是说,佛教在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充分具备追求精神性的印度本土风格,但经过短暂的几百年时间,便被改变了其本来面目,成为了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一种更世俗的,为现实生活(物质生活)服务的宗教。

如果我们把这个宗教的狂热时称为宗教的严肃时期,那么,中国的佛教的严肃时期是很短暂的,只有几百年,并且影响范围窄,仅限于佛教徒中,占的人口比例是少数。而西方的基督教笼罩了西方的整个中世纪时期(近一千年),并且范围很大,教徒占了人口比例的大部分,宗教成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的几乎全部意义。

正是因为西方人经历了这样一个对精神属性的无条件的追求时期,才使他们产生了一个把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截然分开的道德观,才使他们懂得,人的精神追求,很多时候不需要物质基础,或者至少不需要奢侈的物质基础。人是“灵”与“肉”的综合体,两者不是不可以分开的。而我们中国,正因为没有一个长期的垄断大部分人的生活的宗教的严肃时期,才会有今天的物质主义的泛滥,才会有在充满激情地“拥抱”西方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对西方的精神文明(不光是基督教)视而不见。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不得不问自己,如果说一个文明的先进是以物质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的充分发展为尺度的话,我们中华文明中是否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虽然我们中华文明是最早成熟的文明之一,有几千年的发展史,但在精神年龄上,我们这个文明是不是还年轻,很幼稚?

*当然我们中国也又有另一句古话:人穷志不穷。但“人穷志短”似乎更为普遍地为人接受,更能代表大部分人的人生观。

*物质主义非同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世界观,是对世界本原的一种解释。而物质主义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中心的生活态度。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发表于 2007-8-21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没有办法的,我看完只好无语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1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可能太悲观了,少数人的缺德不能把它说成大多数人都这样,社会上还是好心人多,我是这样看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会有好多现实反差的现象折射出来,让你迷惑、费解。每每这时候大脑第一时间发出一个信息:我们到底相信哪些 。。。从小接受传统教导(不说学这个那个英雄之类),仅从喜好看书方面接受到做人准则标准都可以熟背三车。中国出了不少圣贤教人怎么做人,时下洋圣贤也在传输快速成就的秘诀。“人穷志不穷”这是老祖先说的,“人富志富”者自驾飞机上天,你尚架破马车会“志不穷”?时下人人都在接受现实 。。。

[ 本帖最后由 7737333 于 2007-8-21 23:03 编辑 ]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

这也是老祖宗说的哦……

说起来……还真是中国的传统理念在作怪啊……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3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 东方和西方的物质文明不一样,生活习惯和道德水准也不一样.
(我是音乐之旅)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贫穷,就是因为不诚实,活该!现在好像一切都反过来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说明,国人的钱包再鼓,也不能改变其裂根性的本质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8 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ojun 于 2007-8-27 12:58 发表
事实说明,国人的钱包再鼓,也不能改变其裂根性的本质


这话说的有些极端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种天生就是劣质的。
我认为根源不在于穷,而在于“钱”,尤其是在某个阶段,贫富差距加大,而少部分富人的财富正是因为不遵守传统的道德观而得来,正直诚实的大多数反而得与贫穷为伴,这种现象颠覆了人们心中的价值观,让人们心里极度不平衡,即便已然无法扭转自己的命运,也会这样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老实就要吃亏。

如果说人有劣根性,那也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我们只是在度过一个特殊的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规范,相信国人慢慢变好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8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ojun 于 2007-8-27 12:58 发表
事实说明,国人的钱包再鼓,也不能改变其裂根性的本质




说改变是不对的,应该是“加剧”(当然这里面有我的“贡献“)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无聊  2从洋媚外 3狭窄 4光看不好的 5刚说好的  6 不知道你是怎么做的?

[ 本帖最后由 痛苦的信仰 于 2007-8-28 09:27 编辑 ]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0-26 10:59 , Processed in 0.0439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