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查看: 2190|回复: 0

宽广温暖的忧郁 ——倾听拉赫玛尼诺夫 朱欣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30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些时候,一位作家朋友准备写一组俄罗斯纪行的散文,同样怀有俄罗斯情结的我,高兴地开书橱,把凡是含有俄罗斯和前苏联资料的书刊及画册,满满装了一袋子送去供参考,并特意推荐两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前者的作品具有经典的俄罗斯气质,后者的一些作品则表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人的复杂情感……
作为业余爱乐者,我初识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的作品大约在二十年前,当时市场上的音乐品远没有今天丰富,许多作品只是从书上得其名。一天,学音乐的弟弟翻录了一盘拉赫玛尼诺夫的《e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推荐给我。乍听之下,心就深深地陷进去了,在散发着浓郁俄罗斯气息的旋律中,早年习画时所熟悉的俄罗斯绘画涌现眼前:丰富温润的灰色调,宽广沉郁的大地,白桦树黄绿相间的秋叶,静静流淌的河水,悠思绵绵的气息……拉赫玛尼诺夫曾说:"在我的作品中,我并没有刻意去体现什么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什么也没有。我只是把从自己内心倾听到的音乐让它流泻到纸上。我是俄国作曲家,我的祖国无论是在我的精神气质上,还是在我看问题的观点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的音乐产生于我的气质,因此,无疑是俄国音乐。 "
后来,喜爱收藏老唱片的我,一次出差到北京,逛东安市场的中国书店,偶然在角落里发现一张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唱片,如获至宝。那是1987年9月2日汤沐海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演奏的。
就这样,我走进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世界。
要认识一种色彩,只有把它与其它色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同样,要品味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可以把他与其他俄罗斯音乐家对比一下。在他之前的柴科夫斯基,音乐色彩绚烂华丽,欧化和贵族味儿较浓,感情丰富但多愁善感,宣泄时缺乏节制,显得脆弱;其他如鲍罗丁等人的作品,俄罗斯民族风格大多表面化。在他之后的肖斯塔科维奇,更多地运用现代作曲手法,极具个性,常常使听众在不和谐的音乐中,体会到不可名状的复杂情感。
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属于历经生活磨难、耽于思索、不甘沉沦的人。倾听他的音乐就像倾听一位中年人朴实的倾诉:声音纯朴雄浑,思绪既高远又倾注大地,忧伤、疑虑中不乏坚韧的信念,满是创伤的心中蕴含着温馨的回忆,虽历经坎坷但仍然不失对生活的热情,这种热情不再是年轻时的冲动,它不事张扬,沉稳而大度。
与二元化的强烈对比不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表现是多层次多色彩的,从中可以看出,作曲家对生活的态度不是绝对化的,充满了宽容和对人类的悲悯。像当年许多离开俄国的知识分子一样,他的这种情怀注定无法使他适应十月革命后疾风暴雨般的生活,他们所坚持的普适价值、终极关怀,无法与政治家的现实需要相协调。
离开了祖国的拉赫玛尼诺夫饱受思乡之苦。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巴黎的一家书店,他偶遇一位从国内来演出的指挥家朋友,便关切地打听莫斯科的朋友,可没说上几句话,就激动得哭起来,跑出书店……
[ 与留在国内的人相比,拉赫玛尼诺夫又是幸运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听他的音乐时,我常想起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及同名电影。帕斯捷尔纳克和他书中的日瓦戈一样不幸,在获得诺贝尔奖后竟遭举国批判,因害怕失去国籍而放弃领奖,两年后郁郁而终。所以,要体味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及同名电影是最好的参考,尤其是电影结尾的主题曲与拉赫玛尼诺夫的一首著名的《前奏曲》,都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沧桑感。]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音乐这种超越国度的语言,能够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岁月如歌》,讲的是几个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文革中的遭遇和文革后的命运,其中多处选取了拉赫玛尼诺夫的《e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由此可见,这首乐曲的确契合了当时一些人的心境。据杨健的《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介绍,在经历了文革最初的狂热后,一些青年开始失望、怀疑,成为"逍遥派",他们带着迷惘、苦闷聚在一起,吟唱外国歌曲,传看属于"内部读物"的禁书:《铁托传》、《斯大林传》(托洛茨基著)和表现人道主义的苏联小说《第四十一》、《白轮船》等,带着种种疑问,热烈讨论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他们成为最初的觉醒者,尽管后来一些人为此横遭厄运,如遇罗克等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正是他们开启了对那个非人时代的叛逆。当时的那些地下沙龙,成就了后来的一些著名作家和诗人,如史铁生、食指(郭路生)、北岛、芒克等。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不管环境如何恶劣,只要人性尚存,它就会萌发出人类的良知,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人们应当对那些用生命酿造音乐的作曲家充满感恩之情,他们不仅表达出人类的丰富情感,给芸芸众生带来慰籍和精神寄托,更重要的是,他们用来自心灵的乐声,使我们在尘世的污浊中得到洗礼,提升我们的精神,追寻生命的质量和高贵。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三十多颗以拉赫玛尼诺夫等音乐家命名的小行星,也在注视着我们,他们的音乐是我们心灵永恒的守护神。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1-1 15:11 , Processed in 0.0368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