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6-2-2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208
贡献
ST
道具劵
|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论坛里,经常看到有很多朋友多次提出诸如 “我年纪大了,还能否学琴”等话题。的确,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到底还能不能学琴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能,只要有恒心,一定行!下面我用自己50岁才开始学电子琴,3个月后开始跑场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应该说,我学琴是被“逼”出来的。
近年来,我所在的省城加快开放步伐,尤其是亚洲“东盟”年会永久落定该市定期召开后,城市的迅速扩容带来建筑业一片兴旺,吸引了数十万外来民工进城从业。这些民工群体在白天忙碌劳累后,晚上却无所事事,娱乐生活甚少。很多精明者由此看出了商机,纷纷在工地周边设立“音乐茶座”(下称茶座),为民工提供娱乐。不可否认,这种茶座是属于低层次和低水准的档次。或许“清高”者会不屑一顾,但业经出台,立马深受广大民工的欢迎,场面相当火爆。较高的回报使投资者蜂拥而至,一瞬间这种茶座林立,成为当地一大特色。
2006年初,我工作的单位因效益不好只给员工发放基本生活费。迫于生活的压力,很多朋友看到茶座火爆,就建议我学电子琴去跑场创收。说实话,我年轻的时候曾自学拉了8年的小提琴,系统练过《开塞》、《克莱策尔》之类,后几年还经常参加市级的业余管弦乐团排练,多次上体育馆之类的大舞台演出,至今对音乐还真有一份难舍的情怀。故很快就采纳了朋友的建议,买电子琴来练去跑场。同年的2月份,我注册成为本网站的会员,经过一个多月的潜水后锁定640琴,于3月底通过中介,与南昌的一位键盘手受让了一台,开始了我的学琴生涯,此时离我满50岁还差1个月。
当我迫不及待地从物流公司打开属于我的640检查并播放示范曲时,立刻就被它的音效所震惊,没想到这黝黑家伙的音色竟那么丰富且逼真,自带的喇叭播放三频平衡不错,低频下潜尤深。完全改变了我向来认为电子琴不过是儿童玩具,难蹬大雅之堂的偏见(也难怪,我经常在超市里听到的琴发音真不敢恭维,简直在糟蹋耳朵)。回家后,马上到书店购买了“拜耳”、“哈农”和“599”等教材。从此,每天早上到单位报到后,匆匆赶回“琴房”练琴。至于“蝌蚪”和乐理对我完全没有障碍,只是以前没有认真看过低音谱表,开始还不大适应。不过这倒没关系,我干脆就把它按高音谱位置来认,然后提高3度来唱,很快就Ok了。就这样,我坚持按时敲音阶、练琶音、弹练习曲,每天乐此不彼,不觉枯噪,仿佛又找回了当年练小提琴的感觉。
练习一个月后,自我感觉挺好,无论手型和指法都基本符合教材要求,已能用C调弹凑一些简单的曲子。但同时我又产生了新的困惑,如此按班就步地练,这对于夯实基础,为日后提高演奏水平来说是必须的。但用此传统练法不够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根本无法上场的,这就背离了我学琴的初衷!经过2天的思虑后,我立即作出调整:一是改练固定调为首调,一切按单编实战的要求练习,左手采用单指和弦做自动伴奏则比较容易上手;二是充分利用该琴“移调”功能专攻C调指法,以“简单、实用、速成”为原则,力争在短时间内上手后寻找机会去跑场,然后又通过多跑场来促进技能的提高。
为了尽快使左手能实现“盲弹”,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多练右手。我根据单指和弦的特性以及参照电脑键盘操作手指分工的方式,自创了所谓的“五指定位法”。即无论弹任何调,一开始就将左手的五指固定在该调的“1”音键上不动,用相应的指分工弹根音,不用移动手掌,一个“把位”(小提琴术语)就全部搞定。以C调为例:大调:Ⅰ级和弦按五指、Ⅳ级按二指、Ⅴ级按一指(Ⅴ7多加二指按黑键);小调侧全部用一指(或扩或穿指)来弹根音,同时相邻的指配合按黑键。如Ⅵ级按一、二指;Ⅱ级一、四指;Ⅲ级一、三指。此方法果然非常凑效,三天后我不用看左手就能配和弦了。用“五指定位法”作上行移动可弹10个调的伴奏。但上到bB和B调时,由于Ⅵ级和弦的位置已超过自动和弦区不适用(当然可以通过重新设分割点来解决,但我习惯出厂设置)。此时我就将指法由上行反为下行,用一指按指Ⅰ级根音,其余则参照上述指法变通应用,还是保持用一个“把位”来解决问题。进入“实战”练琴模式后,我习惯每天先用1小时来弹音阶、琶音和选练1条哈农(按既定计划只练右手,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对音阶定位的手感),然后再打开自动伴奏练歌曲。与此同时,我从网上下载了近千首MP3歌曲来听,记录其调子、过门和速度分类编好装订成册,以供演奏时快速查阅。真没想到如此“实战”演练2个月后,跑场的机会果真来临。(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