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4-3-1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307
贡献
ST
道具劵
|
首先,搞清楚地震带来破坏性的参数:
1、震级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Richter Scale)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2、烈度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度。
Ⅰ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震级与烈度统计的对应关系:
震中烈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XⅡ
震 级 1.9 2.5 3.1 3.7 4.3 4.9 5.5 6.1 6.7 7.3 7.9 8.5
3、震中距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根据距离,地震可分为3种
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
近震: 震中距为100~1000千米的地震。
远震: 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
4、震源深度
将震源看作一个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发生在地表以下几公里至数百公里,而绝大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都是几十公里。根据震源深度,可以分为3种。
浅源地震: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
中源地震:60—300公里。
深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震中烈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关系
4、地震矩张量指数
涉及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变化情况。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