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音符之声扩展包豪华版V6重磅发布: s670 770 970 775 975 sx700 sx900 Genos Tyros5
查看: 2477|回复: 8

支持国货,龙芯2号主频明年达1G 突破通用CPU设计核心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CPU是计算机系统及各类电子设备的核心,其设计和制造是技术实力的象征。因为缺乏自主的CPU设计和实现技术,我国信息产业中与CPU相关的许多核心技术及产品仍然主要依赖进口,不仅经济上受制于人,产品的增值空间小、盈利能力弱,而且信息系统的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也面临威胁。因此,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甚为必要。

  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中科院把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解决我国信息产业“空心”的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并以高性能通用CPU的研制为突破口,于2002年启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进行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CPU的研制。这项工作同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的支持,成为该主题的重点课题。项目以中科院计算所为依托单位,并联合微电子所、自动化所和北京微电子所等单位进行集中攻关,在通用CPU的芯片设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龙芯2号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在研制过程中就有了很好的市场前景,出现了“市场等芯片”的局面。

  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实现跨越发展

  根据中科院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要求以及计算所作为国立研究所的定位,所领导和课题组在立项之初就制定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高起点,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即从通用CPU入手,先发展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突破其中的关键技术,再在此基础上带动嵌入式的应用。上述目标对龙芯2号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通用,即龙芯2号不仅可以作为PC机和服务器芯片使用,而且可以在大量的嵌入式场合使用。二是高性能,作为通用CPU芯片,龙芯2号必须达到一定的性能,在性能上与Intel、IBM、SUN等公司生产的通用CPU芯片差距不能太大。

  龙芯2号的研制目标为:通过研制与主流兼容的64位、四发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掌握现代CPU的核心设计和实现技术。在性能方面的目标为:在0.18微米工艺条件下达到500MHz主频,使用国际通用的SPEC CPU2000测试程序测试的分值为300分。其中SPEC CPU2000的分值达到300分,意味着500MHz的龙芯2号实际性能将与1.3GHz左右的PIV性能相当,超过威盛CPU的实际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课题组制定了如下技术路线。

  一是做到战略上的高起点和战术上的稳扎稳打相结合。在任务紧难度大的情况下,课题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做到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在实现方法方面,在结构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阶段都进行步步为营的验证和分析,尤其是在结构设计阶段进行一拍一派的C模拟器模拟,并把C模拟文件作为详细结构设计的文档,实现 “可执行的结构设计”。在项目进度方面,为降低风险采用“小步快跑”的策略,进行多次流片并根据流片结果不断优化结构和物理设计以提高性能。目前龙芯2号已经进行了两次成功的试流片,龙芯2号0.18um的定型芯片也已于2004年7月初交付中芯国际进行流片。根据实际的性能测试和分析,龙芯2号首片的性能是龙芯1号的3-5倍,而7月份流片的定型芯片的性能又是首片龙芯2号的3-5倍。

  二是充分发挥结构设计优势和进行软硬件协同的设计。在结构上通过CPU中各个层次的并行性开发来提高性能。这些并行性包括指令级并行、数据级并行以及线程级并行。龙芯2号在并行性开发上主要开发指令级并行技术,即实现四发射结构,并实现充分的乱序执行技术有效发挥多发射通路的效率,减少指令间的互相等待。此外,龙芯2号还实现了数据级并行的媒体处理部件。软硬件协同主要指通过编译优化及硬件对编译器的支持提高性能,既不片面追求复杂的硬件,也不把沉重的优化负担完全压在编译器身上。龙芯2号的后期版本及龙芯3号将进一步实现线程级并行技术。

  三是从兼容起步的策略。由于现代计算机中软件开发费用已经大大超过硬件开发费用,因此兼容性设计是龙芯CPU设计的重要目标。龙芯CPU与主流CPU之一的MIPS兼容。除了用于计算机外(SGI的工作站主要使用MIPS兼容CPU),MIPS CPU还在网络、打印机、游戏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支持MIPS兼容的指令系统,除了很容易运行LINUX操作系统外,龙芯CPU还能支持VxWorks以及WinCE等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当国家与企业有足够的投入和其他条件成熟时,将按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设计自己的指令系统。

  四是坚持系统设计、物理设计和验证的紧密结合。首先,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在龙芯2号的设计中,流水线的最大逻辑路径不是由体系结构设计的需要来确定,而是由物理设计的要求来确定。即先确定每一级流水线的最大延迟并在此约束下进行结构设计。其次,验证工作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占总工作量的60-70%。验证的难度在于对于CPU这样的复杂系统,任何验证工作只能证明错误,不能证明正确。因此,验证的目标是为了增加项目管理人员的信心,验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

  二、坚持产出导向,加速产业化

  根据计算所领导关于科研人员应该以产出为目标,而不是以申请经费为目标的要求,龙芯课题组在龙芯2号的研制过程中就着眼于龙芯2号的未来应用,并随时根据市场的要求调整设计目标。

  龙芯2号的研制目标是实际性能达到PIII或低端的PIV的性能。这样性能的芯片与目前主流的通用CPU芯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课题组在分析了CPU从Performance per Second,到Performance per Dollar,到Performance per Watt的发展过程后,在低成本和低功耗设计上下工夫,提出CPU加上北桥芯片的成本在20美元之内,功耗在3-5瓦之内的设计目标。为此,课题组在经费和任务都紧张的情况下进行了北桥芯片的设计,以降低系统成本。

  龙芯2号的主要应用目标是Linux桌面PC、低端服务器、信息家电、网络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其低主频的早期版本也可以用于NC、无盘工作站等瘦客户机。针对上述应用,在龙芯2号样片的基础上已开始进行系统设计,为潜在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正是由于在龙芯2号的研制过程中紧密联系市场的需求,使得龙芯2号在设计过程中就有了很好的市场前景。虽然龙芯2号定型芯片还在设计,但已有很多企业使用龙芯2号的试验芯片进行系统及市场开发。还有不少海外企业准备购买龙芯2号的IP(龙芯2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出售设计技术的64位高性能CPU芯片)。

  三、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在执行任务中突破关键技术

  作为一个国立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的重大项目,处理好任务与学科的关系十分重要。片面重视完成任务忽视科研和片面重视论文忽视任务都是不对的。任务和学科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以任务带学科,以系统带科研”,即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向任务提供关键技术。课题组十分重视处理好完成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关系。龙芯课题组中有三分之二人员是研究生,课题组的导师克服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思想,结合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坚持研究生的论文应该“从任务中来、到任务中去”,“源于任务、高于任务”,并把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作为重要目标。在课题组中,很多研究生都成了业务骨干,有的甚至在读期间就成为子课题组长。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经过努力,项目在芯片设计方法学、体系结构设计、验证、CPU芯片物理设计、通用CPU芯片的配套软硬件环境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与创新成果(篇幅所限,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龙芯课题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从2001年初的以研究生为主的没有芯片设计经验的十几人的队伍,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已发展成为近百人的能打硬仗的队伍,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为了完成任务,全组常年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2001年起三个春节中有两个春节加班。在项目紧张的时候经常连续一个礼拜不分昼夜地工作。每次流片成功后,课题组成员都要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以激励士气。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课题组已基本掌握通用CPU的设计技术,龙芯2号的实际性能已达到2001年左右的国际先进水平。与国际上其他通用处理器设计公司如Intel、IBM、SUN等公司相比,也许课题组在经验上还差些火候,但在关键技术的掌握方面,已经不存在“没有捅破的窗户纸”,需要的是更多的实践和大工程的锻炼。

  在完成现有任务的基础上,课题组拟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使用0.13或0.09微米工艺,争取在年底前实现600-800MHz的CPU芯片,并在2005年达到1GHz以上的目标。同时通过进一步结构优化,使其实际性能相当于1.5GHz到2GHz的PIV的性能。??(稿件来源: 中科院计算所所刊《创新求实》)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时,咱们的电子琴技术也能有这样突破性的进展!!核心技术别总让老外们垄断啊!!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所龙芯/凤芯研发团队的几个负责人我都认识;我们也用龙芯1号设计过网络计算机(NC).
说实话,目前国内(计算所,方舟科技等)之所以可以自己设计CPU,取决于两个非常重要的大环境,一是设计工具(EDA)的进步,实际上现在的IC设计工具是一个大的经验、测试、仿真的集合,甚至包括某些IP;二是以台湾台积电等先进IC代工也的发达有关;什么意思呢?Intel在设计400MHZ Pentium是用的什么工艺,0。35微米;我们是用的0。18甚至是0。13微米;我们目前只是掌握了一些初步的设计经验,对于EDA和芯片的生产,只能是委托国外。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cis果然是专家 呵呵 虽说大陆已经设计出龙芯,但是硅晶元制造、切割、封装技术还掌握在别人手里,况且龙芯还不是通用形CPU,目前只能应用在嵌入设备中,龙芯任重道远啊~ 哈 要是哪天中国收回台湾,把VIA的CPU部门收回,再把台积电拿下,中国真正有了自己的CPU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不错了!也不能指望我们几年就达到人家几十年的水平啊,现在第一步迈出去了,以后的路还长!不过如果真的把VIA并过来,哈哈,那就真爽了,能少走不少路啊!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的东西最要命的问题是如何把一个技术变成产品,说实话,李德垒的方舟科技(www.arca.com.cn)号称是民营企业,他们的ARCA系列CPU(ARM结构)的应用要远远好于龙芯/凤芯,做CPU的不能光考虑如何做好CPU,还要考虑如何为下游整机厂家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能够为下游厂商带来利益;看看Intel与AMD的竞争中Intel是如何控制整机厂的就明白了,一个好的技术还要有能力变成商业化的产品;不能因为只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要求用户购买,这样无法长久.
  现在在嵌入式CPU(Embedded CPU)领域也面临着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对手,Intel早年通过收够DEC的Strong ARM取得了嵌入式CPU的技术和产品,现在是性能更强的X Scale,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早年通过收购Circis取得了GX系列CPU的技术,现在又卖给了AMD;Motorola有龙珠系列;还有ARM;VIA今年也强调Eden CPU等等.
    现在国产CPU都是靠政府的支持做开发,所以不是真正的商业行为,能走多远,还很难说...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分析的深刻,长见识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6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奋人心!希望早日用上国产的CPU!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国产!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0-21 02:32 , Processed in 0.0435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