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4-3-1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730
贡献
ST
道具劵
|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源:深圳法制报网络版
救救琴童的耳朵 ——关于深圳钢琴调律行业的调查
出版日期: 2004年3月28日
作 者: 王丽
--------------------------------------------------------------------------------
深圳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口号,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将为明天的深圳打造出一张熠熠闪光、高品位、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两城一都”的构想让深圳人十分振奋。而建“钢琴之城”,除了让人振奋之外,还让人不禁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追逐、去捕捉、去感受不久的将来悬挂在城市上空的那道高雅艺术的彩虹:那时,漫步于绿树掩映、鲜花遍地的深圳大街小巷,音乐厅里响彻着的、教室里回荡着的、家庭的窗口飘洒出的,将是悠扬而美妙的琴声,这琴声把美的种子、艺术的种子、文明的种子播洒到人们的心间。
这美妙的琴声当然是从弹琴者那跳跃、舞动的手指间流淌出来的。然而,读者朋友,你知道吗,如果没有调律师对钢琴的精心调律和维修,即便是优秀的钢琴家也难以弹奏出和谐、优美的旋律。调律就是把钢琴的音准、音质、音色调整到最佳状态的一种对钢琴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近年来,随着钢琴的普及,钢琴调律这一新的行业迅速发展,调律师队伍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行业不规范、调律师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表现出来。为此,业内人士呼吁,在当前“文化立市”的大背景下,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钢琴调律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管,以促进钢琴调律业的健康发展,努力把深圳建设成“钢琴之城”。文化立市,还需法来护航。
会买琴不会养琴
深圳经济发展快,人们生活水平高,钢琴这种昂贵的乐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弹琴这种高雅艺术也成为许多家长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家长买来钢琴后只知道让孩子学琴,却不知道或不重视请一个具有调律师资格的调律师来为孩子调琴。有的人即便想请人调琴,也是“武大郎开店”———高的一律不要,专挑价格低的请,结果让那些滥竽充数的“调律师”钻了空子。这种所谓的“调律师”,虽然调琴的费用低,但调出的琴在音准、音高、音色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的人甚至连最基本的音准都分辨不清。如果孩子长期使用这样的钢琴,对孩子耳朵的损害是可想而知的。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调律专业、具有中级调律师资格的调律师周祥林不久前向记者讲述了令他难忘的一次调琴经历。那天,他去一个琴主家里调琴。在他之前,这家的钢琴几年来一直是女主人一个搞音乐的朋友帮助调的。他当时的感觉是这家钢琴的音准走得十分厉害,于是便一根弦一根弦地调,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工作,终于把琴调到了自己满意的程度。恰好这时琴主的孩子放学回来了,周先生就让他试试琴。这孩子试完琴后却说:“叔叔,这次调过的钢琴声音怎么不准了?”孩子的话让周先生十分心痛:长期用音不准的钢琴会误了孩子啊!
对于这个问题,参加广东省钢琴考级评定工作的一位教授深有感触。他说他曾经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些前来参加钢琴考级的孩子,他们弹琴的指法和技巧都不错,但对最基本音准的辨别能力却很差。当时他觉得这种现象很奇怪,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后来经过调查了解才得知,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些孩子长期在音不准的钢琴上弹琴,结果误把不准的音当作准音了。这位教授为此告诫学琴孩子的家长:长久在音律失调的钢琴上弹奏,会使孩子失去对准确音高的感受力,这对于学音乐的人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损害,尤其是对听觉尚在成长中的琴童来说,会给他们造成一生的缺憾。
钢琴调律行
业问题不少
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明显感到,钢琴调律市场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或者是稍稍懂得一点钢琴调律皮毛的,都想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而目前政府的管理又尚未涉及到这个领域,因此,调律市场出现不规范的状况就在所难免了。那么,深圳钢琴调律市场不规范的状况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冒牌调律师充斥市场。钢琴调律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按规定,调律师必须持有经中国轻工总会乐器协会考核、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钢琴调律师技术等级证》方可上岗。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深圳大约有200多人在从事钢琴调律服务,而这其中只有15人左右有上岗资格证书。这么多没证的人在从事钢琴调律,势必给钢琴调律服务质量埋下隐患。张先生是位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家住豪宅,为培养女儿的音乐素养,他买了一台进口的三角钢琴,并请了一位自称是高级调律师的人来调琴。谁知这位调律师把琴盖打开调完琴后,却无法按原样把琴盖安装好。张先生见状十分恼火,一气之下把这位自称是高级调律师的人驱逐了出去。其实,国家对调律师的考核非常严格,考级者必须对进口和国产钢琴的品牌、音色特点、内部构造有充分了解。可那位自称是高级调律师的人却自我辩解说,自己对进口钢琴不熟悉,张先生很生气:有这样的高级调律师吗?不是蒙人又是什么?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以琴主的身份、以想找人调琴为由,与几位自称是有证的调律师通了电话,当问及他们是什么级别的调律师时,他们竟然都说自己是高级调律师,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深圳还没有人获得高级调律师的资格证书。
2、假证泛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许多人在请调律师调琴时都提出要查看调律师的有效证件,而那些无证调律师便用假证来蒙骗琴主。记者在采访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李女士是公安局的民警,她为正在学琴的女儿请了一个调律师。双方见面后,李女士提出要看有关证件,那人立即从衣兜里掏出几个证件。可他哪里知道,眼前是一位公安,多年的职业习惯练就了一双识别真假证件的火眼金睛。李女士看完证件后生气地说:“你这是假证!”那人见露了馅,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3、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一些非专业的调律人员滥印假名片到各住宅小区门前散发,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低价蒙骗琴主,赚取黑心钱,既损害了琴主的合法权益,又损害了正规调律师的合法权益。一位正规调律师向记者介绍说,一个专业的钢琴调律师,先要花半个小时将钢琴的88个键调到大体位置,然后花半个小时将88个键仔细调一遍,再花半个小时将钢琴检查一遍,所以调一台琴最少需要一个半小时,一天最多能调4台琴。而有的冒牌调律师半个小时就调一台琴,一天能调十几台。这样的人调出来的琴,质量会是什么样,谁都能想象出来。
呼唤监管呼唤规范
钢琴调律专业性很强,音律调得准不准,没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是很难分辨的。这就使那些滥竽充数的“调律师”有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可乘之机。因此,在当前“文化立市”的大背景下,业内人士呼吁,为了把深圳建成“钢琴之城”,深圳钢琴调律市场要呼唤调律师的诚信,呼唤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呼唤法律对行业的规范。
1、尽快形成无证不能从业的市场环境。据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把钢琴调律师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大典”,钢琴调律师分为a)一级/高级技师、b)二级/技师、c)三级/高级技能、d)四级/中级技能、e)五级/初级技能5个级别,国家每年都要进行统一考试,对考试合格者颁发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这证书就是从业者的行业准入证。因此,只有严格实行持证上岗、无证不能从业,才能保证钢琴调律服务的质量。
2、政府介入监管。现在政府尚未介入这个行业的管理。调律师多数寄存于琴行,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从事调律活动。调律与收费仅仅是双方当事人的事,出了问题没有解决的依据,产生了纠纷不知找哪个部门。这种无序的市场状况不利于调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来介入监管。
3、给钢琴调律业立法。据了解,目前钢琴调律行业的规章,只有轻工总会乐器协会钢琴调律师分会2003年颁布的《钢琴调律行业工作标准》。该标准只是一个技术标准,对无证从业者怎样处罚、损害琴主权益者怎样赔偿等问题均没有详细规定。业内人士建议,深圳应充分发挥拥有立法权的优势,根据“文化立市”的需要,尽快给钢琴调律业立法,使钢琴调律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相信随着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法规的出台,钢琴调律业定能以其规范的服务为钢琴消费舞台奏出和协的乐章。
标题:买琴更要爱琴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秘书长王兴龙访谈
作者:王丽
正文:有人说深圳有10万台钢琴,其中8万台在家庭,2万台在学校、幼儿园和夜总会、酒吧、各种培训中心。也有人说深圳的钢琴不止10万台,大约有20万台。至于到底有多少,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统计,相信不久准确的统计数字就会公诸于众。虽然现在统计数字还未出来,但可以肯定地说,深圳钢琴的普及率和拥有量应该很高,这从琴行的数量、钢琴培训中心的数量及钢琴的销售量上便可略见一些端倪。
钢琴的数量多了,但人们爱琴、护琴的意识怎么样呢?这方面的情况恐怕就不太乐观了。就拿钢琴调律来说吧,有的琴几年不调一次,有的琴自从买回来竟一次未调过,致使许多钢琴带“病”工作。在策划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们就想请一位专家给读者谈谈钢琴养护方面的问题,但始终未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记者一个电话打到北京请求采访中国音乐学院王兴龙老师。
王兴龙是中国音乐学院主任钢琴技师,社会职务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秘书长,同时兼任中国乐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乐器协会钢琴调律师分会副会长、国家高级钢琴调律师评委等职务,是国内钢琴调律方面的高端人才。他的工作面很广,事情繁多,但听说深圳要争办“钢琴之城”,他很高兴,于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王秘书长,请您谈谈钢琴为什么要调律?
王兴龙(以下简称王):钢琴是由近万个零部件组成的最复杂、最精密的高档乐器,因此需要好好养护,钢琴调律就是对钢琴的一次有效保养和维修。调律是钢琴生产的一种延续,钢琴出厂时,音准、音色以及触键感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只有经过调律师不断的调整,才能使其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钢琴调律又是艺术的升华。钢琴大多数零部件是由木材和尼毡等制成的,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变化都会使钢琴出现音律走调、机件失灵等问题,在这样的钢琴上弹奏,难以做到丰富的力度变化和音色的表现力,无法细腻再现乐曲的意境和作品的魅力。钢琴调律还是培养琴童良好音乐素质的必需。如果长期在音律不准、机械失调的钢琴上弹奏,琴童就会渐渐失去对准确音高、音色的感受能力,建立起错误的音高、音色概念,不仅不利于培养琴童良好的音乐素质,反而会在其音乐听力上形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污染,甚至贻误终生。
记:家用钢琴一般要多久调一次?
王:钢琴内部的琴弦有200多根,每根弦由约90公斤的拉力张紧,无论使用与否,每天都在一点点松弛,季节与气候的变化也会导致弦线的拉力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钢琴每天都在走音。因此,对于家用钢琴来说,如果不弹,一年左右也要调一次;如果天天弹,最好半年调一次。
记:钢琴调律很专业,不像修冰箱、彩电,修没修好谁都能一看就知道。而调琴则不同,一台钢琴调没调好,没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因此,作为一个家庭,请一个合格的调律师调琴,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请到一位合格的调律师呢?
王:当前国内有两个专业性团体,一个是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是学术组织,必须经过技术考试才能入会的,发会员证。一个是中国乐器协会钢琴调律师分会,必须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站(目前只有北京、广州两个站)的考试,才能入会,同时颁发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证书》,此证书分五个级别:a)一级/高级技师、b)二级/技师、c)三级/高级技能、d)四级/中级技能、e)五级/初级技能。
所谓的三证: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的《会员证》,中国乐器协会钢琴调律师分会的《会员证》,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证书》。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的会员,以全国的音乐院校、专业音乐团体、艺术院校的钢琴调律师为主体。中国乐器协会钢琴调律师分会的会员,以钢琴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为主体。具有三证的人不多,一般都有侧重。
标题:一次曲折艰难的采访
作者:王丽
正文:3月23日凌晨2时许,钢琴调律专题策划的所有稿件终于全部脱稿。一想到上班之后就可以交差了,我心里感到十分轻松,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于是关掉台灯,推开窗子,将酸痛的背靠在沙发上。柔柔的晚风吹进来,驱走了我的疲倦和睡意,脑海里像过电影似的不断地浮现出这次不顺利的采访过程,我禁不住轻轻地感叹道:这真是一次曲折、艰难的采访啊!
钢琴调律这一选题缘起于电梯间里的一则广告。那是深圳市钢琴学会调律服务中心和深圳星海音乐钢琴调律服务中心给钢琴消费者的温馨提醒:钢琴调律要请正规的钢琴调律服务单位,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钢琴调律本就是个冷僻的行业,又提出要维权,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既然提出要维权,就说明有侵权的事情发生。现在深圳提出“文化立市”,要建“钢琴之城”,而钢琴调律方面的侵权问题,势必会给建“钢琴之城”带来不良影响。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使我意识到,这里有文章可做,有料可挖。于是第二天在部门的编前会上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报社领导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指示我抓紧采访,尽快出稿。
我原以为这样的采访只要到有关部门了解一下情况,选几个典型案例,回来后就可以写稿了。可没想到,事实并非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先是分别给市消委会和6个区消委会打电话,请他们提供一些钢琴调律方面的投诉,消委会的答复是没有这方面的投诉,并对钢琴调律这个词表示很陌生。然后,我又到工商局,想知道哪个部门负责对钢琴调律市场的监管,工商局说目前没有任何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继而,我又跑到民政部门,想查询是否有钢琴调律方面的行业协会,结果是没有这样的行业协会。后来我想既然是钢琴调律,肯定与钢琴有关,于是又跑到钢琴学会,该学会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只负责钢琴教学方面的研究,对调律方面的情况不了解。跑了好几天,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结果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我真想打退堂鼓不干了。但是后来想想,既然已经卷进来了,那就把钢琴调律调查到底吧!
接下来,我调整了思路,决定从市场这个层面进行调查采访。我先是请具有中级资格证书的调律师周祥林、王欣源等人谈谈对调律市场的看法,包括他们的不满、他们的怨气以及他们的牢骚;接着又跟他们到琴主家调琴,感受他们的工作,同时向琴主了解有关请调律师的一些情况;然后,又以琴主的身份、以想找人调琴为由与几位自称是高级调律师的人通了电话,还到一些琴行进行暗访。通过这些工作,我渐渐感到深圳钢琴调律行业存在着无证从业、假证泛滥、收费标准不统一等状况,亟需监管和规范。另外,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深圳人爱琴护琴的意识不强,而要增强这种意识,就必须请有关专家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可在深圳一时又很难找到这方面的专家,后来从网上得知中国音乐家协会有个钢琴调律学会,于是一个电话打到北京音协,提出采访该会秘书长王兴龙。王兴龙工作很忙,难以约到。后来,也许是我一天几个电话的真诚感动了王秘书长,他终于抽出时间给了我一个电话采访的机会。经过这样的折腾,这个钢琴调律的专题才得以出笼。
这次曲折、麻烦、不顺利的采访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深圳钢琴调律市场的现状:不够透明,有点混乱。
标题:希望得到理解配合
作者:王丽
正文:周祥林是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调律专业、拥有中级调律师资格证书的调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希望通过媒体向钢琴消费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钢琴调律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用耳朵进行工作的,因而调琴时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样,到琴主家调琴时,就希望在工作环境方面能得到琴主的理解与配合。
周先生说,调律师在调琴时是用耳朵来听钢琴88个琴键的音到底准不准的,如果环境嘈杂,势必影响调律师对音准的分辨与判断,因此,调律师在工作时要有安静的环境,才能确保调律服务质量。而有的琴主却不懂这些,调律师调琴时,家里照样高声喧哗,小孩子照样吵吵闹闹,大人照样在旁边听碟、看电视,甚至把声音调得很高,致使调律师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他希望琴主能认识到钢琴调律工作的特殊性,给调律师一些理解与配合,尽量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以确保钢琴调律服务的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