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音符之声扩展包豪华版V6重磅发布: s670 770 970 775 975 sx700 sx900 Genos Tyros5
查看: 6427|回复: 6

刚得到一个宝贝,可以识别mp3里面的音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q718986984 于 2011-11-14 21:37 编辑

我刚才在塞班论坛得到一个宝贝,可以识别mp3里的音高,并转换成midi,不过毕竟嘛,是判断,怎么都不会很准,要是用来判断很干净的钢琴曲里的,那是很不错的,虽然会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复杂的mp3里的判断效果也不错,虽然错的一塌糊涂,但是大体上能判断出来,喜欢爬带的朋友可以试试,不错的说,绝对有好处,呵呵


使用方法,很简单,打开一个mp3文件,在新弹出的窗口里按下这个按钮,然后关闭保存,用音序器打开就可以看看有哪些音了

我在这个网站找到一个教程,大家看看,一起研究研究
http://www.southcn.com/it/rjzz/200301220358.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琴币 +3 收起 理由
luwen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我又试了一下,觉得此软件还是用于玩玩吧,哈哈哈,现代技术到底还是不行啊,哈哈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东东

基本只能是玩具!{:soso_e113:}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起来貌似很有意思
结果估计是它能分辨出来的信号我耳朵也能听出来
它分辨不出的 我可能也听不出来
哈哈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摇滚王勇 于 2011-11-15 11:14 编辑

呵呵,打开看了下,输入一轨钢琴,谁知出来了好几轨零零散散的音符,各个打开来,根本不能用。只有组合起来,稍微能听出一点意思。——不过这个研究方向不错,根据声波的振动频率来定义音高,跟一款修正人声跑掉的效果器类似。

忽然想到一个题外话,站在更高意义来理解,用MIDI 做出来的弦乐永远不如录制的更有味道。为什么呢?因为软音源里的弦乐都是标准音高,你给它画一个弯音符号,但是出来声音完全变形了。——这也是键盘手很少在演奏弦乐时动弯音轮的。而真实的弦乐器因为摁弦位置的细微差别,所以能出来更为细腻的一些音高上的变化。——那么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独奏还是齐奏(齐奏时每个人的摁弦位置不可能完全相同),想要用MIDI 做出完全真实的效果是不现实的。它只能尽力与模仿,去接近真实的录音。——不过换而言之,除了敲击乐器之外,每一种软音源都不可能做出完全的真实感。

但是也并不是说完全真实的就是好的。也并不是说一切都要以真实为标准……软音源只要把握住乐器的主要特征就可以了,又有谁会去苛刻你这段音乐是软音源做的,因为它跟真实乐器有细微的声音区别呢?

呵呵,或者跟本贴无关,想到说说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琴币 +2 收起 理由
luwen + 2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6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摇滚王勇 发表于 2011-11-15 11:12
呵呵,打开看了下,输入一轨钢琴,谁知出来了好几轨零零散散的音符,各个打开来,根本不能用。只有组合起来 ...

王勇兄弟正解!

凡是在奏响音头之后,可以继续控制音响效果的乐器(包括弦乐与管乐;包括揉弦、运弓及气息),就目前的技术来讲,MIDI想逼真的模仿还是比较困难的。

击弦类、打击类乐器(包含钢琴哈),就比较容易些。因为它击打发音元件奏响音头后,除了自然的余音,没有任何后续控制手段,所以比较容易模仿。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6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摇滚王勇 于 2011-11-16 02:12 编辑
luwen 发表于 2011-11-16 01:15
王勇兄弟正解!

凡是在奏响音头之后,可以继续控制音响效果的乐器(包括弦乐与管乐;包括揉弦、运弓及 ...


呵呵,又被陆总谬夸了。

陆老师把我的理解更推广了一层。话说如果完完全全地把每个细节真实的采样,那恐怕每件乐器的容量都简直太可怕啦!而且这些细微的采样区别人耳根本无法捕捉到过渡阶段细微的差别,只有在流动的状态下才能明白这些细节是贯穿在一起的,但是各个分开,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白噪音罢了。——所以所有的乐器采样都是给你一个完整的片段,比如1秒钟的拨弦音色等……而我们只能按照它的这些预制好的音色片段来铺排每个声部。——所以自始至终,软音源都是死的,因为它缺乏更细腻的人性化的细节的变化。——但是MIDI 控制器运用得好的音乐人,别人根本听不出那是由一堆堆僵死生硬的音色片段构成的。这就牵涉到对MIDI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MIDI 控制器的运用技巧上。……当然,我并不是说MIDI 音乐就低于真实的乐器录制,两者其实是并列的关系,只是在我们现阶段的理解上,MIDI 音乐仍一直在试图向乐器的录制效果靠拢,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也就是说,还维持在“主”与“从”的关系上。但总有一天。MIDI 音乐会摆脱乐器录制的阴影,并以它独有的音乐理念和制作体系跟传统的录制音乐分庭抗体,自从合成器的横空出世,这种倾向已初现端倪。——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现在的MIDI 音乐还处在雏形的起步阶段,总有一天,它会迸发出自己独有的、区别于传统录制音乐的耀眼光芒!不过这只能有待于合成器方向的进一步拓展(MIDI 音乐必须要有属于他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或可谓之“单词”“词汇”)以及各宿主软件功能的强大与完善上(可理解为“语法”),——当然,听众的听觉习惯与审美取向也有待引导。就像当年的梵高的《向日葵》,他当年只能用自己的画作换两块土豆,但是二百年之后,印象派、抽象派已经成为区别于传统油画那种具象的表达方式而自成一派。——所以,MIDI音乐的前景一定相当的辉煌,而相信那个时候,正宗的、典型的MIDI 音乐一定跟现阶段的用MIDI 控制器来模仿真实乐器的录制音乐有本质的天壤之别。就像大家看到一幅书法说:这是楷书、这是隶书,——到时候听众听到某段音乐马上就会说出:嗯,这个是MIDI 音乐,——就像现在我们说这个是交响乐,那个是爵士乐一样……这个道路也许很漫长,也许仅仅是某个音乐家经过漫长积累沉淀之后的“灵光一现”,就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一样……不知道我们是否等到那个时刻呢?

呵呵,不知怎么忽然聊到这个,陆总莫笑。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1-5 19:53 , Processed in 0.078332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