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音箱设计
琴体自带音箱的单边采用了一个中低音单元加一个高音单元再外加一个导音孔的设计,外部是普通的钢网设计,音量和音质都ok。
(4) 琴键质感、手感
琴键方面,白键使用了主流的光面设计,质感正常,没有廉价感,黑键则使用了磨砂的设计,但这种磨砂和琴身面板上半部分的类似,十分细腻,理论上磨砂质感应该会增加摩擦力,防止演奏者手指出汗打滑,这种磨砂黑键也是近些年大多厂商键盘乐器设计的主流了。
△ 光面的白键和磨砂质感的黑键
琴键的手感我给好评,不知道大家喜欢怎样的手感,这琴键是那种段落感特别明显的,需要一个明确的力来触发按动琴键,按下后是那种持续均匀的阻力,相对于配重键盘来说,这种手感应该是无配重的力度感应键盘特有的,我对于配重的那种段落感一般阻力线性增强的手感也可以接受,但后者个人觉得更难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到可观的手感,相对来说低价位的琴选择前者的风格我觉得手感表现应该是比较容易做好的。
(5) 效果控制器
弯音轮为传统上下回弹式设计,手感正常无槽点,但没有设计独立颤音轮或颤音器,颤音功能可以通过触摸板实现,也许有人觉得还是会不太方便,毕竟两个控制器距离还是不小,但千元琴其实很难得了哇。
△ 弯音轮
接下来说说这个在琴上面很不常见的触摸板。没摸到实物的时候,我觉得它应该和笔记本电脑上的触摸板差不多,实际上这触摸板并不是硬质的,像是一层类似PVC材质的磨砂塑料片,按压的时候会有一些形变,触摸板下面有一些并不密集的点阵,这应该就是识别触摸的感应元件。
△ 触摸板按压后会有一定的形变
(6) 琴体背部、插口配置
琴体背部提供了电源、麦克风、音频输入、耳机、延音踏板、USB-A(打印机口)插口和全尺寸SD卡插槽,个人觉得对于这价位的琴来说这些插口够用了,而且千元琴有连接麦克风功能很难得。只是音频输出只有一个耳机插口,如果这个插口用于接音箱,自己就无法使用耳机监听琴的声音了,虽然其他的千元价位的电子琴几乎不可能有独立音频输出,个人觉得mk402定位为DJ潮玩电子琴,这个接口还是不应该省去。
△ 琴体背部插口面板
△ 琴体背部品牌LOGO
△ 琴体背部型号标识
(7) 琴体底部设计
琴体底部中间靠后是电池仓,需要6节5号电池供电,中部偏两侧有螺丝孔固定位,底部的凹槽都是横向的,如果想要从琴的两边把琴拿起来的话,手指并不方便扣住,不过完全可以通过扣住偏琴键方向的凹槽拿起琴。
△ 琴体底部整体
△ 琴体底部电池仓
△ 琴体底部锁定螺丝孔
美得理MK402长着一副考级琴的样子,却有着一些潮里潮气的奇怪功能和配置,再加上1499元的神奇定价,我是没想到如今的乐器界也魔幻现实主义了起来,采样功能和触摸板式的效果控制在这个价位绝对是越级的存在,不错的琴键手感和简约大气的外观设计也同样让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有所加分。我想这些都能让那些深耕入门乐器市场的玩家们深感MK402的“不讲武德”。
当然,仅有一个音频输出接口、缺少与弯音轮邻近的独立颤音控制器、滑溜溜的黑键……这些方面还是让我对它留有一些遗憾,不过想想这个价格好像也完全能理解。
这些感受让我对这台琴的动态表现充满了期待,静态体验中我所感到的不足是否会对动态体验有很大的影响?越级的功能和配置到底好不好用?这台琴是否能够如它宣传得那么有趣?请继续往下看。
从上文分享的美得理MK402的静态体验,从琴身来看这款琴确实被安排了很多剧本以外的东西。那么它用起来到底怎么样?所谓的打碟、采样功能是否是花里胡哨的噱头?动态体验过程中又会有哪些惊喜或者惊吓呢?接下来我就把我自己的体验尽数道出。
本文内容不会提及我个人认为这款琴上合理的操作方法和一些常规的合理的功能、参数,着重分享个人觉得特别的地方,如果对以上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入以下链接下载官方的操作手册查看:
动态体验(操作、功能、节奏&音色)
(8) 按键
短按电源键开机,开机时间在5秒以内,非常快。关机需要长按电源键两三秒以上,能够有效防止误关机。
主音量旋钮旁的静音按钮个人觉得也是个不错的新颖设计,按住即可静音,松开即取消静音。按住静音按钮即可在不调整音量和不关闭电源的情况下拔插音频输入口的插头,这样音箱就不会产生“炸音”。
简洁的按键设计使得有些功能需要用相邻两个键同时按下的组合键形式触发,我实际使用下来的成功率基本上都是百分百,还是很可靠的。
但不得不说的是,很久没有使用过不发光的按键了,虽说价位比较低,但按键灯光更多起的是状态的显示作用,而MK402的屏幕又注定了显示能力有限,所以对这款琴来说,按键灯光其实更加有意义。
(9) 自带音箱
虽说这款琴自带的音箱标称参数是10W*2,并没有A800那种30W*2毁天灭地般的气势,但使用起来的音量其实已经蛮大了,我自己练琴的话通常最多开到音量旋钮总行程的三分之一就足够了。我先是播放了琴内自带的三首演示曲目(有视频),个人觉得效果到位,每个声部每个乐器的声音都能正常出来,我认为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是OK的了。
(10)音频输入
MK402的音频输入接口严格说有两个,一个是6.5mm的麦克风插口,一个则是3.5mm的音频输入插口。插入的外置麦克风信号可以通过“调音台”功能调整音量大小,可调精度为128级,个人觉得算是非常灵活了,不过只能进入设置菜单进行调整还是会有些许不便;外置麦克风可以实时从输出设备传出,但是并不能使用琴内的效果器,所以麦克风实时拾取的声音在现场传输出来都是干声。除此之外,麦克风还可以替代琴内自带的采样麦克风来对声音进行采样,这个会在后面采样功能部分详聊。
音频输入方面我觉得有两个稍微欠缺的地方:
1) 从3.5mm音频输入插口输入的音频信号不能通过琴的“调音台”功能进行单独的音量调节,所以如果你需要单独控制输入音量就只能在播放设备上调整了。
2) 在使用琴体自带音箱时,外置麦克风容易引起啸叫,这个就需要大家平时注意了,如果需要插入麦克风,尽量不使用琴体自带的音箱,否则就需要注意及时调整麦克风音量,且尽量使用指向性强的动圈式麦克风。
(11) 触摸板(动态效果控制器)
我相信很多朋友会觉得这个触摸板和“打碟”功能有关系,实际上这个触摸板就是个动态效果控制器,不同的是它可以同时控制两组变量,相当于同时控制两个合成器上的效果旋钮,只是一个效果分配给横坐标,一个分配给了纵坐标,触摸板旁就有效果组合的选择,可以使用按键进行组合切换,我个人对这种设计还是很喜欢的。
不过说到具体的操作方式,需要大家注意一个问题,这个触摸板并不是单纯的“摸”就能触发效果的,需要一定力度的按压,也就是说板子下面的点阵很可能是压力感应元件,实际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持续对板子施加力度,不然容易造成效果中断,所以还需要多加练习和适应。
动态效果控制由于很多效果都是全局受控的,所以配合“打碟”功能的时候也能大大增加表现力,但如果你以为它能用来模拟搓碟的话,那只能说让你失望了。
(12)“打碟”功能
这个功能是这款琴的一个很重要的宣传点,相信有些朋友应该并不是十分了解DJ的“打碟”工作到底是在做什么,实际上MK402所实现的“打碟”功能本质是通过选取不同的“打碟曲目”来实现Loops(循环语句)的编排,所以和真正的“打碟”还是有区别。
就这?不至于,其实里面还是有一些东西的。
这些“打碟曲目”每首包含5个段落,每个段落4个小节,没有固定的前后关系,也没有固定的前奏尾奏。所以你可以随意决定前后顺序,而且你还可以通过控制每个段落里的声部(开启或关闭特定乐器)来实现乐曲层次上的变化,最终呈现的功能和Loops工作站类似。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每个段落还拥有切片效果,不过这个切片效果也比较“傻瓜”,在使用该效果时,它会重复段落中第一个小节的第一拍,开始会是比较慢速的状态,当你一直不解除效果时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快,类似我们以前听CD时候“卡碟”了的效果。另外通过触摸板对乐曲进行动态效果调整,再加上自己即兴弹奏一点旋律内容,很容易在很短的准备时间中做出一首很具暖场或者炸场能力的曲子。
△ 屏幕对应指示标识
这个功能对演奏者的演奏门槛要求很低,你甚至连和弦都可以不给,直接默认播放就能给你搞出听着还行的曲子,唯独就是需要你提前熟悉一下这些“打碟曲目”,一方面是这30首曲目风格迥异,最好还是在合适的场合放合适的曲子,另一方面……有的曲子,我是真觉得还是不够前卫……
以我的理解总结下来,这个功能主要实现了以下几点:
1) 将一首曲目中的5个段落进行顺序编排;
2) 通过调整声部来改变段落层次;
3) 通过使用切片效果或者动态效果调整来实现转场或更强的表现力;
4) 选择适合的音色加入自己的演奏内容来画龙点睛。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个功能还是比较好玩,但对我来说依然有还是有1个问题:切片效果是固定从每个段落的第一个小节开始,这和我们使用插入变奏时的逻辑有所区别,需要适应。
(13) 采样功能
采样方法很简单,使用组合键启动采样功能,通过屏幕上方采样指示灯旁的内置麦克风或者插入麦克风插口的外置麦克风来进行声音的采样,但是无法对音频输入接口输入的声音进行采样;采样启动后只要声音超过阈值就会进行时长2秒内的采样。采样后的声音会被分配给所有琴键按音高码放起来,想要不同键发出不同采样声音只有多采几个音色然后用分割键盘(此琴的‘下音色’功能)的方法来实现。不过因为一共只能记录5个采样音色,而且分割键盘(‘下音色’功能)也只能分割两种音色,所以不能玩得太骚。采样音色均能使用DSP全局数字效果,所以随便采出来的声音都不至于太难听。
这种采样方式比较粗暴,个人觉得更多的是娱乐效果,离Future Bass风格那种采样的要求差距还不小。
(14)音色&节奏
音色和节奏的数量早就不是什么难点了,747种常规音色+18组键盘打击乐器音色足够日常使用,280个预置节奏也涵盖了足够用的风格。
其中音色的质感普遍偏浑厚,都比较扎实饱满,全局的数字效果和EQ预设也能让音色在特定情况下更贴合演奏需要的要求。节奏和伴奏的质量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准,具备前奏、尾奏和两组插入变奏,同步启动等常规操作都很完备。
对于一款千元定价的琴,我觉得mk402在音色节奏上已经给予用户的够多了!而且还有部分音色来自于美得理A系列电子琴的高级音色(比如甜蜜萨克斯等),还有动态较佳的大钢琴音色,质量不错的中国民乐音色,在同等价位中,我觉得MK402的音色是不惧其他品牌挑战的,当然,用户们也不要用它和美得理A系列中高端型号比,毕竟定位和价位都不同。
(15)其他
还剩下一些前面没有提到的内容有必要说一下。
SD卡的作用是存储MIDI文件和WAV文件,一张卡最多存放512个文件,多了琴就读不出来了,说明书上说的哈;另外目前没看出有做扩展资源的苗头,以这个系统平台和定价来看,我觉得基本上没有可能性。
注册面板有4个注册按钮和6个库,一共可以注册24个面板设置,处于3000元内电子琴主流水平。
总结
通过了一定时间的体验,我也逐渐得以窥得美得理MK402的全貌,特别的功能赋予它新颖的卖点,明显的上限也坐实了它“学习琴”的标签;它因为越级的配置让我觉得它“不讲武德”,又因为有些“槽点”让我丢掉了“幻想”。不过每个槽点后再想想价格,我却总会有很神奇的心理转变,每个槽点都能被一句“1500不到,要啥自行车”给怼回去,我忽然想起我好想走偏了,大可不必想那么复杂。
△ 我家的吉祥物也想学琴了
其实它存在的意义非常简单,它不再仅仅意味着枯燥的练习,严肃的演奏,而是你可能用它在音乐中能找到的乐趣。我接触过很多学钢琴出来的乐队键盘手,他们往往基本功非常好,但对于哪些地方适合用哪些音色却没什么想法。作为一个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我也是在存了几年压岁钱买了自己第一台合成器的时候才知道采样是什么;我也是在接触了编曲软件以后才知道了段落、声部、效果的改变对一首乐曲的作用是什么;我也是在买了一台DJ控制器尝试玩了玩之后才知道“打碟”是在做什么。那么如今有一台学习琴能让我们有机会在一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又何尝不可呢。
优点:
1) 性价比高:1499元的入门编曲键盘,同价位同定位同级别怕是只能找到二手;
2) 轻巧便携:自带音箱,裸琴重量5.1Kg,重量控制到位;
3) 有特色功能:可玩性高,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兴趣,培养乐感,提升音乐素养;
4) 产品力达标:软硬件参数指标达到3000元内同类产品平均水准。
缺点:
1) 可玩性上限低:操作方式相对单一,内置资源有限,无扩展;
2) 设置普遍需进菜单:系统和定位局限,许多设置无法一键实现,操控性无法满足专业需求。
3) 屏幕显示字数过少,影响操作效率;
4) 音频输出接口紧张:仅1个音频输出口。
适宜人群:
键盘初学者、琴童、老年音乐爱好者、电子琴教师、音乐教师、喜欢DJ音乐且预算有限的键盘乐器爱好者……
最后附上我录制的一小段视频
官方演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