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
查看: 14944|回复: 78

聊天室里的一次经历。关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声律的不同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8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3年开始上网,当时朋友介绍我上聊天室玩,我就进了碧聊。
碧聊虽然是聊天室,但是,几乎都是唱歌的房间。因为以前弹过几天吉他,偶尔客串歌手,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有一次,在一个聊天室里听他们唱歌,这个聊天室都是些专业人士。有的是歌舞团的,有的是音乐学院的。一个女士唱了一首美声。唱罢让大家给提点建议。我随便给她打了几个字,我说:你的音准不太好,尤其是高音有点偏低。
她反问我:你知道我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我说:不知道。
她说:我在音乐学院里教视唱练耳的。
我说:你一定是用钢琴来教视唱练耳吧?
她说:是的。
我说:就因为你是用钢琴来教视唱练耳的,所以音才会不准。
她很不高兴的回了我一句:你根本不懂音乐。
其实我也是出于一片好心,也是想和她探讨。但是她的固执已见,让我们不欢而散。
她有一个误区,以为用钢琴练视唱,音准一定没问题。其实这是不对的。
因为钢琴的调律是按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我们唱歌时,所唱出来的是五音律。如果用钢琴练视唱,时间久了,头脑中就形成了十二平均律的概念,而且想改都改不过来。十二平均律弹钢琴可以,但是用来唱歌是万万不可的。这就是她唱歌时有些音不准的原因。
这样的老师如果按她的方式培养学生,会贻误多少学生啊。为什么在音乐界很多科班出身的比不过业余半路出家的?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音律和十二平均律有啥区别?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打错了,是五声律。五声律的3、4,7、1之间的半音比平均律的那两个半音要小。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0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瑞两千 于 2012-11-10 17:47 编辑

其实,楼主的说法才是不正确的!——那位老师说的没错,您确实不大懂“音乐”的这一方面——“律学”。
所谓“律”,是指“律制”。所谓“制”既是一种“标准”。“十二平均律”便是现行的一种音乐标准(即:现行的“音准”)。

“十二平均律”是按gleich-schwebende(平行移动)的调音法。由此计算出来的半音与纯数学音程(纯律)不完全相同,并且所有的音(八度音例外)相互之间都有点“走调”,但我们的辨音力却认为它们几乎是从每一个纯基础音出来的。

如果“十二平均律”是一个“标准”,您的所谓“五声律”又是一个“标准”。即有两个“标准”。所谓“走调”,那就是以哪一个“律制”为“标准”的问题。以“十二平均律”为“标准”,那就是您“走调”了。

   管弦乐器与钢琴不同,它们并不大与平均律调音法相关,乐器演奏者演奏或吹奏出来的音凭直觉是“纯正的”,与它们共同演奏的钢琴的“非纯正”音只是轻微干扰性地出现。——注意:这里的“纯正”或“非纯正”都是打了引号的,都是相对某一律制而言。但是,声乐不同于管弦乐,人声的音高,是可以相对自由调谐的——既可以跟着“纯律”走,也可以跟着“十二平均律”走。另则,前述那种“轻微的干扰性”在音乐实践中,事实上,也是允许的。另外一种事实是,印度音乐,则有22个音级,即有1/4音,照您这逻辑,印度音乐岂不是都是“走调”的了?

    如果交响乐团演奏“钢琴协奏曲”,所有乐器的调音都得跟着钢琴的音律走;如果“钢琴协奏曲”中有人声声部,也得跟着钢琴的音律走。照您的说法,岂不是“钢琴”也是“走调”的了?难道您还让“钢琴”跟着您的“音调”走?——岂不是开玩笑?

    因此,您的说法是不对的!那才是真正贻误学生的!——业余的就是业余的!但“业余的”,可以成为“专业的”,那些所谓:比“专业的”强的“业余的”,事实上,在“强”的那一方面,都是“专业的”!

    再说了,哪有什么“五声律”?您的“五声律”的说法,本身也不严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曾使用过各种各样的律制。一般通行有“三大律制”,即:“五度相生律(三分损益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另外还有:“中庸全音律”、“谐音简比律”、“五十三平均律”等等。——“三大律制”各有优长,也各有缺陷。以“十二平均律”为最优!还真没听说过什么“五声律”!不知道您的“五声律”的说法从何而来?

     您的下面这番话:

     
因为钢琴的调律是按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我们唱歌时,所唱出来的是五音律。如果用钢琴练视唱,时间久了,头脑中就形成了十二平均律的概念,而且想改都改不过来。十二平均律弹钢琴可以,但是用来唱歌是万万不可的。这就是她唱歌时有些音不准的原因。

      其实也是一番“谬论”。——照您这意思,用钢琴给唱歌的伴奏,那么“伴奏”的人,在您的眼里岂不也是“走调”了?从您的这番话里,完全可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十二平均律弹钢琴可以,但是用来给唱歌伴奏是万万不可的!”,一让钢琴伴奏,“唱歌的”就会“走调”了!

所有键盘乐器,几乎都是按照十二平均律调音,那么依您的逻辑,岂不是所有键盘乐器给“唱歌的”伴奏都是“万万不可的”?——这也太让“键盘中国”的哥们儿姐妹儿们扫兴了!


{:soso__8961432591078930798_3:}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5 收起 理由
qyjs + 5 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五声律就是五度相生律。至于你说的十二平均律为最优我不敢苟同。
每个人生下来以后,就有一种本能,当他学会音阶以后,如果耳音没毛病的话,他唱出来的必是五声律。这是人类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说,凡是优美动听的歌曲都是符合五声律的。而且也只有五声律唱出来的旋律才会好听。还有弦乐与管乐,当它奏主旋时,也都是五声律的。但是钢琴与别的键盘乐器就不同了,它们奏的旋律就不好听,因为它们是十二平均律,所以它奏出的旋律比较生硬,律动感差,感情也不真挚。所以钢琴与键盘乐器在乐队中只弹奏和声伴奏,烘托主旋律。
虽然在乐队中钢琴也有独奏的,比如钢琴协奏曲。那是因为钢琴本身自成体系,它所奏出来的旋律是由和声组成的,而不是单旋律。而其它的乐器烘托陪衬,而不和钢琴音搭配成完整的和弦。
当代,电子乐器日新月异,一架高级合成器可以奏出任何乐器的音色和技巧。但是为什么合成器却不能取代真实的乐器呢?就是因为合成器是用键盘来弹奏的,而键盘奏出来的是十二平均律,而奏不出五声律和纯律,所以合成器无法取代真实的乐器。
本人虽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我所看的关于音乐方面的书并不少,而且对音乐有自已的理解。你所说的钢琴协奏曲中的人声声部都是跟着钢琴走,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而事实上,他们是由两种律制的融合,而非谁跟着谁走。为什么大多交响乐中没有钢琴呢?就是偶尔有,也是钢琴走自已的一个单独的声部,而不与其它乐器共同组成和弦。
现在的电脑技术已越来越高级,有些软件可以完全检测出每个音的音高。我们把音乐导入软件就会发现,凡是键盘弹出的乐音,千篇一律的准。而人声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我说的偏高与偏低是以十二平均律为标准的。但是如果以五声律为标准的话,人声的音就是准的。但是如果用键盘弹出来的旋律,以五声律为标准的话,它却是不准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的用钢琴进行视唱练耳的话,在他的头脑中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十二平均律,一唱音阶就是十二平均律,而唱不出五声律了。所以他唱什么歌都是十二平均律,所以听起来就不好听。
同样的一个四声部曲子,钢琴弹出来就比吉他好听,因为钢琴调律时不是完全按照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所以听起来比吉他和谐。但是同样的曲子如果用四把提琴或者四只管乐奏出来的,就比钢琴好听。这是因为弦乐或管乐是以纯律和五声律奏出来的,听起来就比钢琴和谐。
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键盘乐器的价值。键盘乐器与其它乐器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其它乐器无法取代的。但是它本身的缺陷也是无法弥补的。正所谓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
每个人都对音乐有自已的理解,难免产生理解上的差异,这很正常。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绝对正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5 收起 理由
qyjs + 5 各抒己见,言之有物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瑞两千 于 2012-11-11 10:46 编辑
wxky 发表于 2012-11-11 00:29
我说的五声律就是五度相生律。至于你说的十二平均律为最优我不敢苟同。
每个人生下来以后,就有一种本能, ...


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标准”的问题。现在国际统一通行的“律制”是什么“律制”?——十二平均律,不是“五度相生律”。
你楼上的这些说法,其中很多是没有根据的,甚至是极其错误的理解。
1、“五度相生律”是一种“演绎律”,不是“自然律”。因此,不可能像你说的“每个人生下来以后,就有一种本能,当他学会音阶以后,如果耳音没毛病的话,他唱出来的必是五声律。这是人类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这完全是“想当然”的说法;
2、“管乐器”调律的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但现在制造管乐器,调音都是按照“十二平均律”来调音——但演奏上,常用泛音演奏,因此必须了解其发音规律才能真正达到;
3、一部交响作品的演奏,不可能以两种“律制”并行的方式来演奏,只能统一在一个“律制”标准上。问你:在交响乐中,以什么“律制”为主体音律?“五度相生律”?错!是“十二平均律”。如果按“纯律”和“五度相生律”调律,将和“十二平均律”相差2——3度,怎么演奏?——因此你的在交响乐中两种律制并行说法是十分荒谬的!
4、你的“钢琴与别的键盘乐器就不同了,它们奏的旋律就不好听,因为它们是十二平均律,所以它奏出的旋律比较生硬,律动感差,感情也不真挚。”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甚至错的离谱!——任何乐器本身都没有情感,“情感”是演奏的人通过乐器来表达人的情感,肖邦的钢琴,感情充沛,是世界公认的。“律制”是解决音准统一的问题,和什么“感情”、“律动感”,根本没有直接关系。——您这个说法,真是太可笑了!钢琴唯一的缺憾是:因为是击弦乐器,乐音的颗粒性较强,因此难以产生更为细腻的下滑音、上滑音这类的声音效果,也就是说它不能产生1/4音。——这和“十二平均律”也没有关系。
5、“十二平均律”的产生本身,就已经说明,在其以前的“律制”存在很多缺陷,所以才产生“十二平均律”,如果其他“律制”优越于“十二平均律”,人们早就采用了!“十二平均律”当然优于其他律制。

6、“钢琴以十二平均律调律,在大型的交响乐曲中,钢琴的出现,称为钢琴协奏曲。当然它的音律应该作为主体,其他乐器配合它。提琴类弦乐器用纯五度和纯四度定弦,有倾向于五度相生律的趋势,在演奏交响曲时,其音律常会与十二平均律偏离,必须在定弦和指法上加以纠正。”


总而言之,你楼上的所有说法,几乎每一条,无论是在学理上,还是在逻辑上都是错误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两千 发表于 2012-11-11 10:38
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标准”的问题。现在国际统一通行的“律制”是什么“律制”?——十二平均律,不 ...

你对律制的理解,让我很震惊。居然产生了一种唯平均律的观念。殊不知十二平均律的产生在键盘乐器的诞生之后。它是通过数字运算得出来的,是一种人为的定义。而五声律并不是通过数字运算得来的。
现在你我之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我们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你是你的理解,我是我的理解。我们之间讨论的有点南辕北辙。关于这个问题你是说服不了我的。我也说服不了你。如果你真是所谓的专业人士,我也只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感到悲哀了。
要想判定我说的对错,只能由作曲家和指挥家一级别的来判定了。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根本理解不了我说的话,实在没办法。真理与谬误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好了,你坚持你的,我坚持我的吧。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瑞两千 于 2012-11-11 17:46 编辑
wxky 发表于 2012-11-11 11:58
你对律制的理解,让我很震惊。居然产生了一种唯平均律的观念。殊不知十二平均律的产生在键盘乐器的诞生之 ...


“十二平均律”是国际音乐界现行的通行律制。这并不是什么“唯平均律”。当然,即使在今天,在各民族民间音乐实践中,事实上也有采用其他律制的。批评你一楼的说法不正确,是因为你以你的所谓“五声律”为标准,来指责那位老师“走调”——你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唯五声律”的立场。——我看你是“灯下黑”!你的说法根本就是荒唐的!我就问你:如果用钢琴给“歌者”伴奏,唱的人用什么“律”?——你的所谓“五声律”?
   你可以用你的所谓“五声律”唱,他/她可以用“十二平均律”唱。你凭什么说人家“走调”?你后面的什么“如果用钢琴练视唱,时间久了,头脑中就形成了十二平均律的概念,而且想改都改不过来。十二平均律弹钢琴可以,但是用来唱歌是万万不可的。这就是她唱歌时有些音不准的原因”云云,根本就是胡扯!——龚琳娜就是用钢琴练声的,但东西南北的原生态歌曲,她一样会唱。
   

“十二平均律”产生于键盘乐器诞生之后不假,但也恰恰是因为用其他律调音时出现了缺陷,因为钢琴以及其他键盘乐曲的每一个音,都是通过一根特殊的、已定音的琴弦发出的,而由纯音程组成的音阶只能构建在少数几个基础音上,所以,最古老的键盘乐器上,人们只能用少数几个这种所谓的“调”进行演奏。为了能够制造新型钢琴,使它的每一个音都能成为一个音阶的主音,于是人们才找到一种妥协的办法,那就是“十二平均律”这种新的调音法!巴赫的就是在键盘上实现“十二平均律”的第一人。

   “五度相生律”具有单一的生律机制,各音之间有紧密的联系,音程关系既有多样性,丰富多彩性,但有重复性好,比较简单。这有利于旋律展开因此适合于以旋律结构为主的单音体音乐。但由于五度相生律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的频率比不能表示简单的分数,其协和性较差,不适合具有多声部,以和声结构为重要地位的复音体音乐。

     纯律的缺陷是,由于其生律机制具有纯五度和纯律大三度两个音程作为生律音程,音程关系比五度相生律多,音程结构复杂而不稳定,特别是在无伴奏合唱时,会出现音调改变(即所谓“走调”)的情况。

    “五度相生律”和“纯律”在转调时,都会产生新的音律,使音律变得复杂。
     在音乐发展过程中,正是出现了主音体音乐的大型乐曲;频繁的转调以及调式转换是其主要特色;产生繁杂的音律会给演奏、演唱带来很大困难。所以,为了适应这种音乐发展上的需要,故有“十二平均律”的产生和应用。“十二平均律”既具有单一的生律机制,有利于旋律的展开,其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的协和性也比五度相生律好,有利于和声结构,因此兼有前述两种律制的优点。十二平均律最大优点还在于,其音律总共只有十二个,不会在转调时产生新的音律,而使音律变得更复杂,这适合于主音体音乐。即频繁转调和调式转换的大型乐曲。

   你的所谓“每个人生下来以后,就有一种本能,当他学会音阶以后,如果耳音没毛病的话,他唱出来的必是五声律。”  你的这句话可笑至极!——你凭什么这样说?根据何在?你进行过实验?

  你说说你的所谓“五声律”的音阶,每个音的频率是多少?我问你:现在的人生下来以后,怎么学会音阶的?——现在的幼儿园、小学都是用键盘乐器来从事音乐教育。孩子们唱出来的“音阶”,本身就是“十二平均律”的音阶!你的那句话本身就毫无逻辑性可言!纯属“想当然”!

    你的“想当然”的确是太多了,那位老师说的没错:你的确是“根本不懂音乐”!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两千 发表于 2012-11-11 17:32
“十二平均律”是国际音乐界现行的通行律制。这并不是什么“唯平均律”。当然,即使在今天,在各民族民 ...

有些人,因为知识上的局限,无法理解客观事物.五音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但现在存在,而且永远会存在下去.十二平均律是主观意志下的产物.是人为的产物,它的存在是因为客观世界的无奈.它的存在只和指法的转调有关系,与音乐的转调毫无关系.由于知识与实践上的差异,我们之间根本无法交流,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我想要说的是什么.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三种律制的功能,只能让我感到遗憾.更对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感到失望.也难怪,很多音乐人都是业余的,甚至于有的音乐人都不识谱.可是成千上万的音乐学院毕业生有几个可以成为音乐人的呢?世界上的音乐大师都不是从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谈音乐不过是纸上谈兵.虽然口若县河,下笔千言,却空洞无物,误已误人.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瑞两千 于 2012-11-11 19:51 编辑
wxky 发表于 2012-11-11 19:16
有些人,因为知识上的局限,无法理解客观事物.五音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但现在存在,而 ...


呵呵!“五声律是客观存在”?不是人为制造的?而只有“十二平均律”是“主观意志下的产物”?——笑话!

形成音律的方法有三:即:自然法、平移法、演绎法。律制也有三种:自然音列、自然律、演绎律。而“五度相生律”是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形成音律,它不属于“自然律”,而是属于“演绎律”,就是说:它是人为“演绎”的结果。

,很多音乐人都是业余的,甚至于有的音乐人都不识谱.可是成千上万的音乐学院毕业生有几个可以成为音乐人的呢?世界上的音乐大师都不是从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


     你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你的无知:

   1、世界上的音乐大师,的确有很多不是从“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但那是因为:当时代没有专门的“音乐学院”;但他们从事音乐大都是职业的,尤其是古典时期;
   2、就爱好音乐的业余人士来说,何止千万?十几个亿都不止;就成就“音乐人”的比例而言,“业余出来的音乐人”与“业余人群”之比,那才算是凤毛麟角!而且大部分是“唱歌的”,出不了“作曲家”!现在活跃在音乐舞台上的作曲家,特别是能够创作大型交响乐的作曲家,大部分都是从音乐学院毕业的。而且现在活跃在歌唱舞台上的音乐人,大部分都是从音乐学院毕业,或者是拜音乐学院的老师成才的。



   你是那种拿着自己的“无知”当“真理”的主儿!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MoBro 于 2012-11-16 17:19 编辑
wxky 发表于 2012-11-11 00:29
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的用钢琴进行视唱练耳的话,在他的头脑中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十二平均律,一唱音阶就是十二平均律,而唱不出五声律了。所以他唱什么歌都是十二平均律,所以听起来就不好听。
同样的一个四声部曲子,钢琴弹出来就比吉他好听,因为钢琴调律时不是完全按照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所以听起来比吉他和谐。但是同样的曲子如果用四把提琴或者四只管乐奏出来的,就比钢琴好听。这是因为弦乐或管乐是以纯律和五声律奏出来的,听起来就比钢琴和谐。
...


你的谬论真是颇多,而且还自相矛盾:

谬论一:“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的用钢琴进行视唱练耳的话,在他的头脑中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十二平均律,一唱音阶就是十二平均律,而唱不出五声律了。所以他唱什么歌都是十二平均律,所以听起来就不好听。”;
谬论二:“同样的一个四声部曲子,钢琴弹出来就比吉他好听,因为钢琴调律时不是完全按照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所以听起来比吉他和谐。”;
谬论三:“如果用四把提琴或者四只管乐奏出来的,就比钢琴好听。这是因为弦乐或管乐是以纯律和五声律奏出来的,听起来就比钢琴和谐”;
谬论四:“为什么大多交响乐中没有钢琴呢?就是偶尔有,也是钢琴走自已的一个单独的声部,而不与其它乐器共同组成和弦。

矛盾一:如果一个人“头脑中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十二平均律,一唱音阶就是十二平均律,而唱不出五声律了”VS“为弦乐或管乐是以纯律和五声律奏出来的”——照这么说“音乐学院”的学生,都是用钢琴做视唱练耳,他们唱不出“五声律”;管弦乐“是以纯律和无声律奏出来的”——照您这逻辑:只会用“十二平均律”唱歌的人,就不能与“管弦乐队”合作;——但在音乐实践中,与管弦乐队合作的歌手比比皆是,尤其是在西方国家 那些歌唱高手都是从小就用钢琴练声的;

矛盾二:“钢琴调律时不是完全按照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所以听起来比吉他和谐
    在一楼你指责那位老师说:他用钢琴视唱练耳,因而音不准,是因为是使用“十二平均律”,这会儿你又说“钢琴调律时不是完全按照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
    事实是:钢琴完全是按照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只是与“理论值”约高30或低25个音分,因为钢琴是用“拍音”调整基准音组中12个音律,但它依然是“十二平均律”。

矛盾三:你又把钢琴和吉他扯上干系。说什么:“同样的一个四声部曲子,钢琴弹出来就比吉他好听,因为钢琴调律时不是完全按照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所以听起来比吉他和谐”——照您这意思:吉他是用“十二平均律”调音定弦的喽?

      下面是吉他的定弦状况(摘自专业吉他网站):


   
吉他的定弦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情况下,使用标准的EADGBE定弦。除演奏的调性和演唱者的音域问题,而将琴弦降低或升高外,还有是为了别出心裁地追求新奇,改变琴弦的张力所产生的特殊音色。

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定弦法。
(一)将第六弦降低为D音。这样就将原来的EADGBE变成了DADGBE,在演奏D调的乐曲就非常方便,在古典吉他大师泰勒加的《阿拉伯风格遐想曲》就是这样的例子。后来The



Beatless的几首歌也是如此,比如《Dear Prudnce》、《Patt》和《Lay It Down》等。

(二)一些弹重型音乐的吉他手,为了追求一种低沉和压迫感的金属音色,而将标准定弦整体下调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即(升C升F B E升G升C)和(C F 降B 降E G C)。琴弦要选用0.10,而不要用0.09的,这样可以保证琴弦的张力。如果配上Death Metal效果器,肯定会产生典型的Death Metal声音。

(三)将标准定弦降低半音,即(降E降A降D降G降B降E),这是Nirvana的主唱Cobain的一贯做法,还有Alice in Chains的那首《Them Bones》也是如此。

(四)按调定弦,即D调定为(DAD升FAD),E调定为(EBE升GBE),A调定为(EAEA升CE),G调定为(DBDGBD)。这样的定弦由于空弦就是一个完整的和弦,所以特别适合用滑棒演奏。

下面是部分特殊定弦的实例
DADGBD--Eric Johnson的《Song for George》

DAEEAA--Michael Hedges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EBEEBE--Crosby stills和Nash的《Suite: Judy Blue Eyes》

EEBBBE--Soundgarden的《Some where》

EEEEEE--Soundgarden的《Mind Riot》用了6根一弦

CGCFAD--Kurt Cobain的《Something in the way》

DADACD--Van Haien的《Top Jimmy》

DADACD--Rik Emmett的《Midsummer’s Daydream》

DDDAAE--Aerosmith的《The other side》

DADGAD--Jimmy Page的《White Summer》

DGDGBE--Jimmy Page的《Going to california》

DGDGBE--Adrian Legg的《Chicken Little’s Last stand》

CGCGCE--Jimmy Page的《Friends》

吉他的定弦是灵活多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种你认为合理的定弦都是可能的



矛盾四:
你说“为什么大多交响乐中没有钢琴呢?就是偶尔有,也是钢琴走自已的一个单独的声部,而不与其它乐器共同组成和弦。

    只要钢琴的声音和其他乐器的声音同时响起,那就是在事实上“共同组成和弦”。

而且交响乐中,光弦乐就好几个声部,管乐也是,有铜管乐组、还有木管组;而且竖琴、钢片琴、马林巴琴、包括铜管乐,在制造时,都是用“十二平均律”调音!
  照您那逻辑:好像钢琴协奏曲中,只有两个声部?——“乐团”与“钢琴”?其他都不是“独立声部”?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两千 发表于 2012-11-11 20:36
你的谬论真是颇多,而且还自相矛盾:

谬论一:“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的用钢琴进行视唱练耳的话,在他 ...

是谁在不懂装懂呢?我们当中必有一个。
请问:
1、十二平均律既然是国际通用的,那为什么大型乐队还要用真实的乐器呢?为什么不用合成器来代替真实的乐器呢?
2、你能听出来真实乐器演奏的和弦与合成器演奏的同一和弦的区别吗?
3、为什么有些电影配乐一定要找演奏家来演奏真实的乐器,而不用电脑来代替呢?
以你现在的知识结构,根本回答不了我这几个问题,那还有探讨的必要吗?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MoBro 于 2012-11-16 17:21 编辑
wxky 发表于 2012-11-11 21:27
是谁在不懂装懂呢?我们当中必有一个。
请问:
1、十二平均律既然是国际通用的,那为什么大型乐队还要用 ...


1、不用“合成器”,那是因为“音乐上的传统”(管弦乐队的传统编制),而不是因为“十二平均律”;管弦乐,从源流上属于古典一脉;而合成器属于“现代派音乐”一脉!但在现代的音乐实践中,也不是绝对不用合成器与管弦乐队合作!

2、我当然能听出来,那是因为传统乐器产生自然泛音和“电声乐器”产生泛音的方式不同;

3、现在影视配乐,一样有用MIDI的,很多影视剧的后面大都有:MIDI制作:XXXX——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两千 发表于 2012-11-11 21:35
1、不用“合成器”,那是因为“音乐上的传统”(管弦乐队的传统编制),而不是因为“十二平均律”;管弦 ...

1、不用合成器与编制无关。
2、现在的合成器都是采样,泛音是相同的。
3、电影配乐有用MIDI的。但是里面的主题曲之主旋律几乎都用真实乐器。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MoBro 于 2012-11-16 17:22 编辑
wxky 发表于 2012-11-11 22:53
1、不用合成器与编制无关。
2、现在的合成器都是采样,泛音是相同的。
3、电影配乐有用MIDI的。但是里面 ...


1、不用“合成器”当然与管弦乐队的“传统编制”有关,因为“传统编制”根本没有“合成器”!
2、“合成器”再怎么“采样”也不回达到与“真实乐器”的“自然泛音”百分之百吻合的程度,换言之,再怎么采样,它也不是“自然泛音”。此其一;其二,真实乐器“自然泛音”的产生,而且还受一时之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即:随时可能有所变化,而“合成器”是恒定的;其三,电声乐器,可以产生“下泛音”,而真实乐器不能——因为电声乐器有下泛音的存在,所以依然和真实乐器不同,但这和“十二平均律”无关;
3、电影配乐有用MIDI就行了。——你这个“3”的说法,根本就是不必要的。但事实上,主题曲、主旋律用MIDI的也是俯拾皆是!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E4MDExNTU2/v.swf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两千 发表于 2012-11-11 23:16
1、不用“合成器”当然与管弦乐队的“传统编制”有关,因为“传统编制”根本没有“合成器”!
2、“合 ...

这里你有发明了一个下泛音概念,真让人无话可说了。告诉你吧,平均律会产生差拍音,这才是它无法取代真实乐器的原因。和你讨论实在有点多余了。好了,到此为止吧。我不会再回应你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MoBro 于 2012-11-16 17:20 编辑
wxky 发表于 2012-11-11 23:36
这里你有发明了一个下泛音概念,真让人无话可说了。告诉你吧,平均律会产生差拍音,这才是它无法取代真实 ...


哈哈!你够逗的!钢琴不是“十二平均律”调律?不是真实乐器?你的谬论真是不少!——处处“自相矛盾”!“下泛音”的概念,并不是我的发明!呵呵!任何乐器,都可以按照某个律制调音。律制,只是解决统一音准的问题。钢琴,也可以用“五度相生律”来调,但不能使每一个音都能在键盘上构成一个“主音音阶”。因为其他乐器可以由演奏者通过人为变换指位(弦乐)或气息、口型(管乐)来做微调(声乐也是如此),钢琴等键盘类(比如:钢片琴)则不能或者很难临时做到。还有马林巴琴、竖琴、木琴等这些“真实乐器”现在都是用“十二平均律”调律。这和“真实乐器”,还是“电声乐器”无关。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tljtl224 于 2012-11-12 00:36 编辑

{:soso_e127:} 又见火药味,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2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两千 发表于 2012-11-11 23:16
1、不用“合成器”当然与管弦乐队的“传统编制”有关,因为“传统编制”根本没有“合成器”!
2、“合 ...

支持海老师,电影配乐的MIDI 比比皆是,许多乐谱网站上也有有MIDI 配音~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2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伴奏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

http://yszx.usts.edu.cn/news/uploadfiles/200910/20091022132411932.mp3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MoBro 于 2012-11-13 04:09 编辑

以故意曲解对方观点为手段,对坛友进行打压和恶语攻击,非常不绅士。
警告一次,再犯禁言。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3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平均律、小提琴音律、声乐音律与钢琴(谬天瑞 《律学》1996年 第三次修订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两千 发表于 2012-11-13 14:27
十二平均律、小提琴音律、声乐音律与钢琴(谬天瑞 《律学》1996年 第三次修订版)




你好 請不要把我們尊敬的缪天瑞老院長名字打錯,不是“谬天瑞”,是“缪天瑞”。請注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可以讨论吗,不要相互攻击就OK. 以和为贵,谁都不能说说正确,说不定那天出现十三平均律了,也不是无不可能。{:soso_e115:}
关键是要自己学习知识,能够认识到讨论范围之前的东西,自然问题迎刃而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3 收起 理由
筱旻 + 3 支持,有理不在声高啊~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3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瑞两千 于 2012-11-13 18:26 编辑
面包 发表于 2012-11-13 17:15
你好 請不要把我們尊敬的缪天瑞老院長名字打錯,不是“谬天瑞”,是“缪天瑞”。請注意。


SORRY!笔误!一时没在意打错了!本人看的第一本和声学就是缪天瑞翻译的该丘斯(Goetschius)的《和声学》,还不至于不知道“缪天瑞”。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1 收起 理由
卢鑫 + 1 其实就是不知道。嘴硬。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3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瑞两千 于 2012-11-13 18:29 编辑
hmcmmmmm 发表于 2012-11-13 17:53
大家都可以讨论吗,不要相互攻击就OK. 以和为贵,谁都不能说说正确,说不定那天出现十三平均律了,也不是无 ...


不管出什么律!
言称:“如果用钢琴练视唱,时间久了,头脑中就形成了十二平均律的概念,而且想改都改不过来。十二平均律弹钢琴可以,但是用来唱歌是万万不可的。”——也是“谬论”!

设若:如果什么“十二平均律”云云……“想改都改不过来。”,出了“十三平均律”,岂不也是白搭?{:3_79:}

中国施行了上千年的“纯律”、“五度相生律”(三分损益律),有了“十二平均律”,不也一样适应了!?哪有什么“改不过来”一说?

十二平均律弹钢琴可以,但是用来唱歌是万万不可的”的说法,就更荒诞了!



补充内容 (2012-11-15 22:53):
事实上,现在声乐视唱练耳教学中,也教习用“纯律”等来歌唱,而且是用钢琴来教。——楼主狗屁不懂!还在那里冒充“大尾巴狼”。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1 收起 理由
卢鑫 + 1 恶语攻击他人太多了,成天叫嚣他人是“谬论.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弦乐队的音律(出处:缪天瑞《律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1 收起 理由
卢鑫 + 1 当然压根就不知道中国字有“缪”了。无耻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民族音乐律制的问题(出处:同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大哥,我觉得你的言论长太偏了,会给人很多联想的,后面的总结又那么偏激,不科学哟,感觉和某学生时代时的我很像,我可是因此和同学闹开还动手哦。确实我也不明白楼主说的,为什么要用五声律来练听力,不知道为什么会好听过12,我仅有的认识,我觉得五声律的优点是乐器共振而已。也觉得不能用这个标准制裁另一个,还有好多疑问你可是只字未提啊,也可能是我看漏了,但你的观点真的太长了,好多都跑题,楼主大哥说的没错,你没听懂他的,他听不懂你的,我想好多人都好难听你的, 而我能听懂楼主的,就算有疑问也是不跑题的,听得懂的疑问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ZHICONG 于 2012-11-13 23:51 编辑
海瑞两千 发表于 2012-11-13 22:30
我国民族音乐律制的问题(出处:同上)


看那么多回复我倒觉得你应该称得是一个理论大师,理论确实不错,可惜,,,,,,,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1 收起 理由
卢鑫 + 1 赵括也是理论大师,愣把廉颇给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1-2 13:58 , Processed in 0.070984 second(s), 8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