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
查看: 4336|回复: 12

电子琴特色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6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电子琴特色教学路在何方                                                                                      作者    刘 茂 荣
从86年至今,我在电子琴业余教学领域里已走过了近20个年头。因为电子琴引入中国市场也只是在80年代初,因此我也如其他电子琴老师一样在没有现成教案的情况下,都是照搬钢琴的成熟教法。时至今日社会上便有一种偏见,认为电子琴姓“钢”,又不是钢琴。偏见把电子琴当成钢琴的垫脚石,认为学了电子琴后必需转学钢琴才是唯一之路。这种片面的认识是只见其外而不见其内造成的,它完全扼杀了电子琴是一件完全独立乐器的应有地位。在漫长的教学中我经历了从照搬-探索-实验-总结等一系列实践,我切身体会到:电子琴它姓“电”,而不姓“钢”。
循“电”性—探新路
偏见认为电子琴姓“钢”,是因为电子琴可以用钢琴音色来完成钢琴曲。我认为电子琴姓“电”是因为电子琴能作的,而钢琴做不到;而且其他乐器也无法做到,这些独有的功能就是电子琴之所以姓“电“的原因。第一,它有自动伴奏系统。第二,它能模仿中. 西各种乐器的音色。第三,它有MIDI接口,可以成为电脑音乐的音源和音响。以上三种没有任何乐器能以替代的功能使电子琴作为了一件完全独立的乐器,让它在20世纪80代初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电子琴既然是一件全新的乐器,因此教材. 教学方法等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的不断探索而走向成熟。比如市面上大量的电子琴入门教材. 考级教材. 电子琴曲选集等,就借鉴了大量钢琴的成熟经验使电子琴教学得以开展。但是,也带来了它的负面效应—“用电子琴来学钢琴” 之嫌。因此,要使电子琴的教学也同样姓“电”,除了借鉴以外还要根据电子琴自身的特征,闯出一条能充分展示其功能的一系列教材和教学之路来。本文就我在电子琴特色教学探索中的体会与热心电子琴事业的朋友们进行交流,盼以专家指正。
在电子琴教学领域里,专业与业余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我从事的是少儿校外课余教育,要确立业余电子琴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分析市场的需求是什么?从与家长们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送孩子来学弹电子琴主要是希望提高素质. 培养兴趣, 今后不一定成为专家但在以后的工作.娱乐中具有应用能力,这一点尤其看重。因此,我把培养兴趣. 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循着电子琴的“电”性不断地探索。我把整个教学规划为模仿与应用两大块教学阶段:前3~4年为打基础的模仿阶段,后3~4年为培养兴趣的应用阶段。
考级教学——模仿阶段
在电子琴的业余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考级”这根指挥棒来转的,因此家长们对老师的评价也是根据“考级”的好坏来判断老师的良莠与水平的。我认为这个评价方法也无可厚非,基本上还是客观。因此在模仿阶段的教学中,可以按照钢琴教学成熟的套路;比如五线谱读谱. 手形. 基本触键方法. 手指的独立性练习. 左. 右手协调配合等等进行教学,这些基本功对于同属于键盘乐的电子琴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拿来主义”没有必要另劈蹊径。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完整的,不要忽略了属于电子琴特色方面的教学。
    (一) 音色的教学
在考级教材上,凡是电子琴乐曲都存在选用什么音色,或曲间转换音色的问题。有的作者会标出参考音色,而有的就必须学生自己来选取,如果说由老师指定一下简单从事的话那就错了。由于各个学生的电子琴型号. 品牌不可能统一,无论是按书上标的,还是按老师指定的都会出现许多张冠李戴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作为学习电子琴这件乐器的学生,如何正确地通过音色来表达作品的内容,恰如学美术的必须学习“色彩”这一科目一样,“音色”也应该是一门必修课。
我在讲授音色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把电子琴的音色从三大方面进行对比性与适应性的归类:
(1)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原理而告诉学生,不同的音色在振动时有的作持续性振动,有的只作衰减性振动。比如讲衰减性音色,可把电子琴调到钢琴音色按住某键奏四拍,钢琴音色的音量自然由强渐弱而衰减下来;讲持续性音色,可把电子琴调到弦乐合奏音色同样奏四拍,弦乐合奏音色的音量始终保持不变,老师接着选取多种音色让学生进行正确区分。然后如何运用呢?老师分别用上述两种音色同弹一段慢板“梁祝”,直观的感受使学生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时可以要学生记住规律“节奏疏松. 长音为主的旋律宜选用持续性音色,节奏密集. 短音为主的旋律宜选用衰减性音色”。
(2)作一个测试,如果画太阳与月亮只有红与白两种颜色时,你作如何选择?学生一致会选红色画太阳而选白色画月亮,颜色是有鲜艳与暗淡之分的。人们遇高兴事会献上鲜艳的花,若遇上悲伤事献花也相应是暗淡的,颜色能传达人的心情。这时应该告诉学生,音色与颜色一样也有着“明色”与“暗色”之分,它们是靠听觉凭内心的想象来体验。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如:小提琴. 小号. 唢呐等亮音色与大提琴. 长号. 大管等暗音色给学生,从此学生也就懂得要根据乐曲的喜. 怒. 哀. 乐来选择相适的“明”与“暗”音色了。
(3)音色的区域,(这个提法不一定准确)。除了前面提到的音色可以进行明. 暗之分外,还有第三类属“中性”音色。如:钢琴. 长笛. 单簧管等它们具有明.暗的“双重性”,它们在高音区域显“明色”而在低音区域显“暗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音色的“双重性”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大与小. 远与近. 强与弱方面发挥“中性”音色的对比作用。另外音色的区域还有另一层意思。每一种音色在电子琴的键盘区域中都有“逼真区”与“失真区”,如果超出了这个区域音色便不象了。
(二)伴奏型. 速度的教学
   在考级教材上,凡是电子琴乐曲都有一个设置伴奏型与选择速度的问题,同样若乐谱有说明的自然可以参考,但教给学生如何设置伴奏型与正确选择乐曲的速度,这是电子琴教学里不可缺少的一课。在教授选择速度时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速度的快. 慢不是弹奏水平的衡量标志;我们在学习一首新曲时可以自由选择练习速度,而老师讲的速度是指演奏速度,不能随心所欲,它是由乐曲的感情来决定的。我在教学时要学生们按四个步骤来进行选择:
(1)拿到一首乐曲先哼一哼它的旋律,或者上琴弹一弹;听听音乐似乎在讲怎样一个故事,想象一下故事里的画面传达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2)根据学生的年令和阅历,把感情的激烈程度按由快到慢,由强到弱分成四个档次。A)奔放. 跳跃的欢快型; B)自豪. 热情的赞美型; C)整洁. 有力的庄严型; D)忧柔. 悲伤的思念型。
(3)四种不同的感情档次对应着不同的速度范围。欢快型可在130~110拍之间选择;赞美型可在120~100拍之间选择;庄严型可在110~90拍之间选择;思念型可在80~60拍之间选择。这些规定不一定准确,但对少年儿童来讲毕竟找到了选择速度的方向与一定的范围。
(4)当速度确定以后暂不要在电子琴的速度纽上输入,(因为电子琴的每种伴奏型在选定时,都会同时设定该伴奏型的默认速度)应先设置伴奏型,后输入速度值。伴奏型的选择必须按乐曲的拍号来选取。原则上2/4拍.4/4拍,可以共用绝大多数伴奏型;而3/4拍只能用“华尔兹”,6/8拍只能用“慢摇滚”。为了方便学生选取,我按四个感情的分档相应推荐了常用的伴奏型:A)欢快型可选“中国节奏”.“迪斯科”,B)赞美型可选“波尔卡”.“玻莎诺娃”, C)庄严型可选“进行曲”.“波尔卡”, D)“8步舞”.“慢摇滚”。
兴趣教学—应用阶段
在我们南昌的电子琴业余教学中,电子琴学生一般学到3~4年以后会出现两种现象,少量的学生由家长作主转学钢琴,而大量的学生是自己选择了放弃。转学钢琴其原因正如前面所述,家长认为“电子琴是钢琴的垫脚石” 迟早要转学钢琴。大量选择放弃的学生我作了调查,学生. 家长曾为学琴辛苦了几年,其实谁也舍不得扔掉。由于单一的考级模式孩子没有兴趣,于是考级成了负担。又因几年学琴下来家长看到孩子离开了弹考级曲就什么也不会,选择放弃实属无奈。因此“放弃”现象是由教学目标不明,教学方法不切实际而造成的。学生选择放弃做老师的也很痛心,针对这种现状我干脆来个分流。把不愿继续考级的学生组成一个“电子琴乐团班”,它的显著特点是:(1)解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2)一切教学都服务于兴趣. 应用。(3)上课家长一律不陪,从“会看. 会唱. 会弹. 会写. 会编. 会制作” 六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中,有过坎坷,有过徘徊,但是耕耘终于换来了收获。“乐团”使我自己的学生不会流失,以兴趣与应用为特色的教学更吸引来其他的琴童们,也得到了专家.社会的认可。“乐团班”从最初的十几人一个班的规模发展到现在的基础班. 中级班. 高级班. 电脑音乐班分四年制的教学,至06年“电子琴乐团班”总共有学生120多人,学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
  要提高学习兴趣,那就必须解剖一下在少儿这个年龄段里兴趣的内涵是什么。我发现:(1)学生喜欢弹他们自己爱听的曲子。(2)少儿有好动与结伴倾向,若让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互动游戏那可最开心了。(3)学生有强烈的好奇与求知欲,凡事都想亲手尝试表现一番。因此我拟定用独奏曲. 合奏曲. 课题曲三种不同的形式作为三种载体来展开教学。
(一)独奏曲——很好听
独奏曲包括钢琴曲与电子琴曲两类。这些曲目可以通过家长. 学生推荐,也可从广播. 电视里常播出的曲中选,在考级教材上选。这些曲子一旦选定,我便利用电脑音乐做出CD光碟让学生在家听着示范,用自学的方法来自学。因为是学生喜欢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家长. 老师的督促。学生从模仿进入自学,光靠喜欢是不够的,在教学上要抓住两点:
(1)视唱节奏教学。对于键盘乐器它的音准已不是问题,音高上的错误都是由于粗心造成的,然而节奏的准确吟唱无论是自学曲还是合奏曲在教学时要重点抓,人人要过关。第一,要规范用手跟随电子琴不同速度的节拍器划拍子。第二,教会学生如何画拍线(音符. 休止符的时值线)。第三,统一学生视唱节奏的吟唱方法,为了便于记忆我给学生们编了吟唱口诀;长音数拍数/相同(时值)都唱“嗒”/休止当“空”唱/短. 长(时值)唱“德. 嗒”。通过这些训练后,学生拿到一首新曲就能像朗读报纸一样把乐曲的节奏视唱出来,节奏准了家庭的自学就有保障。
(2)指法设计教学。在考级教学的模仿阶段,学生已接触了大量规范的指法,对于指法的规律会有一些感受。这时只要老师抓住时机加以归纳和总结,那么指法设计的基本技能也能掌握。在教学时要告诉学生几条原则:A)指法不能“硬跳”,一段旋律可以出现多种指法设计,只要流畅. 简洁即可。B)指法标注,顺指法只标“头音”,其余的指法都必须标出“两个音”应能说明白指法由何处来往哪处去。C)顺指法最简便,要根据旋律找到相应的“把位”;穿指法. 跨指法,扩指法. 缩指法,都是分别用于旋律的上. 下行,设计时究竟穿. 跨第几指要做到“不多也不少”;在扩指时只有第一指与其余四指配合可扩出三个以上的音,二. 三. 四. 五指只能扩三个音。D)同音换指法适用于在相同两音时实现手位的移动,或者使密集的同音奏得清晰有“颗粒”感。E)在指法设计时,还必须有“前瞻性”即在编上一句时要为下一句“留有后路”。
        (待续)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楼主| 发表于 2006-3-6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琴特色教学路在何方(续)

(二)合奏曲——很好玩
合奏曲包括两种,一是中国音协所编的四重奏曲,声部少并有自动和弦与节奏声部保驾,由于相对易行我在考级教学阶段就采纳了。本文所指的合奏曲是没有了自动和弦与节拍器的约束,电子琴的一种音色(含打击乐器音色)就是一种乐器,完全按“管. 弦乐”的大谱表来演奏,这种电子琴合奏曲有四个特点:A)没有了自动节拍器,因此必须要有指挥。B)学生必须高度注意指挥的手势与表情,紧随指挥作轻. 重. 缓. 急的变化;指挥. 乐手众人一心犹如在做精彩的音乐游戏,好玩。C)因为电子琴有着无以伦比的音色库和丰富的打击乐器,因此西洋管. 弦乐,民族管. 弦乐,电声流行乐三种风格不同的乐曲都能演奏,排练合奏曲仿佛把孩子们领进了一座神秘的音乐殿堂,好奇。D)声部在8~12个之内。分工又合作“一个都不能少” 很有凝聚力。总谱的来源有的可以直接照搬,大量的需要老师进行移植或改编,全新的就需要重新配器创作了。十多年来我试写了大量的电子琴合奏曲,更希望同行们都动起手来为孩子们创作。排练一首合奏曲大致分三个过程:
(1)分练教学。我把合奏曲都做成了CD示范碟,让学生先听合奏效果并适当地介绍一些乐曲的背景,然后拿出总谱进行声部的分工,布置本周在家分练的乐段(一般控制在20小节左右)。业余学习有出勤率. 个人水平差异的限制,因此每个声部应配双人且以好带差来分声部。声部分完则按声部与指挥的习惯重新坐位,课堂上给点时间让各声部轻声吟唱各自的声部节奏,然后分别检查各声部全体都来当评委。这个过程可以当堂纠错以确保声部的错误消灭在家庭分练之前。声部分练全在家完成,要求下堂课能达到熟练视奏即可。
(2)合成教学。第二周上合成课以前老师应该先分别到声部上去检查或解答学生们的问题,然后全体把电子琴的主音量调到弱档,(先前已把主音量的范围按强. 中. 弱三档规定了约定的位置)用极慢的速度听着老师的击拍声进行“模糊合成”。目的让大家感受各个声部在合奏中的相互关系,当本声部在小段休止时可以数拍子,大段休止时借此记住其他声部的旋律。“模糊合成”约3~4遍后进入分声部“独奏”。所谓“独奏”是指除独奏声部音量调到强以外,其他声部音量不变的“清晰合成”。声部独奏的顺序一般按先旋律性声部,后和声. 伴奏性声部,再低音. 打击乐声部。在“模糊合成”时即使有错也不要叫停以求感受合成效果的连续与完整,在“清晰合成”时独奏声部有错老师应叫停纠错,而且不宜从头开始应养成哪几小节有错就在原处纠正,目的是节约时间养成视奏的好习惯。全体“独奏”一轮后进入“响排合成”,这时全体主音量调到强档让学生享受几遍合作的成果即止,因为合成教学只是搭“架子”,已合成的部分还有一个熟练过程,切不可一步到位应该往后布置新的乐段。
(3)精排教学。当一首合奏曲全部合成完后只是完成了它的“毛坯”。精排是指:A)速度到位,这时老师不能使用击拍声要用手势来指挥速度的快. 慢变化。要求学生视谱为辅,看指挥为主,指挥的左. 右手势在某处的特定含义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固定下来。B)声部间的音色平衡。当一支真实的小号与一把真实的小提琴在一起合奏时,它们的音量是悬殊很大的,而在电子琴上则不相上. 下,因此精排时老师要从全局考虑每个段落谁是主奏乐器谁是伴奏乐器,要讲究音色的平衡防止声部间的主. 次不分,演奏时一般用左手来控制电子琴的主音量纽求得音色的平衡。C)乐曲的句法与强. 弱。老师在前期的总谱创作时最好按键盘乐的习惯把连奏. 断奏. 跳奏,力度的f.m..p,以及渐强. 渐弱都标注好,合成时这些细部的要求一般难以实现到了精排时绝不能放过。D)为了舞台效果,有时还需要训练撤掉谱架甚至站立演奏,剧场音响和具有表演性的形体动作等等。
(三)课题曲——很适用
课题曲是指把一首普通的歌曲或旋律作为课题,学生运用在“乐团班”三年里系统学到的乐理知识,把它编写成一首相当于四. 五级技术难度的电子琴曲。它就像学语文必须从识字;组词;造句;最终会写作文一样,于是又称它为“音乐作文”。在学校里3~4年级就能写作文,而学琴3~4年的孩子则新曲不会弹,有歌不会伴;本可以好好表现一番的机会往往只有遗憾地放弃。进入电子琴乐团班,孩子们的这种求知欲望和好表现的心理都可以得到满足与实现。系统的乐理和编配学习让他们如虎添翼,曲子编配得有模有样。虽然这些“习作”还显稚嫩,因为是拿起笔来写自己的音乐,劲头特别高手法还特新潮;在学生的“习作”中常常出现一些“点晶之笔” 让老师. 同学们感叹不已。家长的眼里更把它看作一种生存技能甚至有学钢琴. 小提琴的也来学乐团班。
课题曲的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如在“基础乐理”.“和声”教学中照搬成人教材学生听不懂,学了还是不会动手,教学一度走入了困境。正是困境逼我编写了一套乐理教材和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乐理形象化教学。乐理对成人来学也觉得抽象,因此给少年儿童讲乐理如何变抽象为形象我采用了三种方法:A)图画法。比如说符头是椭圆形就干脆说画一个鹌鹑蛋,这个蛋怎么画有讲究,可用口诀记住;符头像个鹌鹑蛋/别竖. 别躺斜着站/线上要从中间穿/间里立地又顶天。比如低音谱号就说画一个耳朵,画它的口诀是;低音谱号看三点/耳朵朝左压三间/一点开在耳孔口/另外两点夹四线。B)演示法。比如在讲到音程的协和性这一概念,我用清水与墨水进行混和二者难以区分变成了黑水,再让学生听一个纯八度音程;前面为视觉上的完全混和,后面为听觉上的完全协和。又用白米与黑豆进行混和,二者既混和又可区分,再让学生听一个大三度音程;白米. 黑豆为不完全混和,音程则为不完全协和。最后用油与水进行混和,结果油水互不相溶,再让学生听一个小二度音程,声音刺耳;三种演示让学生理解了完全. 不完全. 不协和性的含义。C)拟人法。比如在讲“调圈”时好比两个人都从“C大调”站分东. 西相反方向按五角钱(纯五度)设一站,每加五角钱“站名”(调号)就增加一个升或降号;大调对应的平行小调就像人的影子紧随“其后”距离为小三度。
(2)记忆口诀化教学。学生的主要精力是以文化课为主,他们大脑仓库全被语文. 数学. 英语占着,沉重的课业负担留给课余已没有多少空间。据此我制定的相应对策是当堂消化,牢记精华,作业简化。讲课时要求学生一不看教材,二不记笔记,三全神贯注盯着老师确保上课听懂。讲完课后用“接龙式”游戏来提问,上一人答不出按规则要站着,下一个接上回答力求当堂巩固。每一课必须记住的要点我把它编成口诀写在教材上,以便学生容易背记得牢。比如写八分音符的口诀:朝下不象9/朝上不象6/符尾统统写在右/朝上S往外飘/朝下Z字往里扭。又如写音程的口诀:写音程也不难/先看度数数线间/度数相同分大小/有纯. 有增. 还有减/数完度数查音数/全音. 半音. 看键盘/多了降. 少了升/两个步骤写音程。这些口诀为指导学生完成乐理作业起了直接的帮助,学生乐于接受效果立竿见影。
(3)成效记分化教学。乐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学生是否已掌握,它对老师把握讲课进度以及让家长了解教学效果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找到一个能客观评价教学成效的反馈方法。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等级评定法”与“步骤统分法”。若在课堂作业中及格率只有50%,它反映出学生掌握不理想,老师应放慢进度或改换阐述角度。由于家长不陪课自己也不懂必然会对孩子学乐理好坏不放心,有了乐理作业的计分评价也就踏实多了。A)等级评定法。比如在视唱时第一遍成功为“优”,第二遍成功为“良”,第三遍成功为“及格”。这种评价适合结果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练习,如视唱优劣取决于速度. 音准. 音长等因素。B)步骤统分法,它是象数学考试一样按步骤给小分再统计总分。比如写小三和弦Cm,第一步谱号写了给10分,第二步根音. 三音. 五音三个基本音级写对了给10分,如果这两步错了反映出是粗心造成的,第三步根据小三和弦的结构下面为小三度音程上面为大三度音程,三音要改为变化音级bE写对了给20分,这步错了反映出是理解的问题,假如这种错误面大老师应耐心讲解反复练习直至及格率达90%以上。
三年的课题曲教学包括写课题的呈示部(分句,设计指法,选择节奏. 速度. 音色,编配和弦);发展部(课题的和音手法,手动. 钢琴伴奏法,节奏. 旋律变奏,);课题的高潮与再现部;课题的前奏,尾奏等一系列内容。毕业时学生的课题曲“答卷”含两项,弹奏自编的独奏曲,呈上亲笔书写的乐谱。由于会编写课题曲,又为进入电子琴的飞跃阶段——电脑音乐的教学打开了大门。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琴特色教学路在何方(续)

电脑音乐——飞跃阶段
电子琴若继续深造或加入专业者的行列都要转学双排键电子琴,在电子琴业余教学中我认为还有另外一块“希望的田野”可以开拓,它就是电脑音乐的普及教学。电脑音乐就是以电脑作为工具,通过人的写作与制作你就能集作曲与配器,指挥与演奏为一身做出自己的CD光碟来。学习电脑音乐并不神秘,其中三份是电脑知识而占七份的是人脑的音乐知识。电脑音乐的教学应具备五个基本条件:(1)有一台拥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电脑音乐真正走到我们身边约在1993年,但它的迅猛发展已使得目前任何一台主流配置的电脑在数字音频处理功能上一切都不成问题。(2)有一个高质量的“音源”。现在的任何一台电脑主板都有内置的软声卡,作为电脑音乐入门的音源一般可以。它的不足是音质一般,在按GM标准合成的128种音色库里没有民族乐器和民族打击乐的音色。这两处不足恰恰电子琴可以弥补,只要配一根MIDI连接线就可实现电脑与电子琴的“强强组合“。(3)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安装一个电脑音乐软件。比较著明的如Cakewalk4.0,5.0到9.0以及其换代产品Sonar3.0,这些制作软件都可以从网上下载。(4)剩下的就是人的因素了。人脑里想到的音乐能够用五线谱正确书写,会选音色. 节奏. 速度,学过配和弦与编配技法等等。(5)电脑软件的使用方法。前面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容易做到,我们电子琴乐团班的学生已具备了第四个条件,因此电脑音乐班就是教学生如何运用Cakewalk9.0这个软件。教他们怎样将自己写的课题曲分轨输入电脑变成MIDI文件,又通过试听电脑的合成效果不断修改再学习录音缩混成WAV音频文件,直至刻成光碟等一系列方法。电脑音乐班的教学对我也是一件新鲜事物,只想抛砖引玉仅供参考。教学时我试着按三步走:
(1)Cakewalke9.0主要工具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主界面的音轨设置,打开“五线谱窗口”怎样选择谱表. 设置调号. 拍号等准备工作;然后按A)基本音. 变化音的写法,B)各种时值如附点. 切分. 三连音. 及任意音长的写法,C)乐句的强. 弱. 及渐强. 渐弱的写法,D)乐曲基本速度以及渐快. 渐慢的写法等四个方面,告诉学生它们是分别通过那种工具来实现的。这些工具学生必须在电脑上动手亲自试一试才能掌握,因此我在视唱教材里选取一些曲子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练习。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可移动“优”盘,里面有“课堂文件夹”. “家庭文件夹”,既是练习本又方便老师检查与答疑。
(2)Cakewalke9.0软件的写作技巧性。这里面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本文难以面面俱到。因为电脑必竟是一台机器,乐谱中的大量符号电脑并不能识别;比如连音. 保持音. 跳音. 颤音. 滑音. 涟音,中途换音色. 乐段的反复与连接等都必须按人的实际演奏状态来输入。有的软件具有像电子琴一样只要输入和弦符号就能自动伴奏,而Cakewalke9.0必须自己来编写伴奏音型。我主张自己编写,由于自动伴奏是由和弦. 低音. 打击乐声部合成的,它对学生多声部的写作是一个很好的煅练。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办法,A)“扒带子”方法。学生在电子琴里选取一种伴奏型用慢速奏一个和弦,分别记住它的三个声部是什么音色和节奏,参照这个基本型来写自己的伴奏。B)电子琴的伴奏型是固定的显得呆板,没有变化。于是我写了一些“示范曲”让学生们考贝到家里去用于参考,还提出了参考的标准:照搬为“及格”,改动者为“良好”,创新者为“优秀”。
(3)  Cakewalke9.0综合应用制作课题曲。有了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训练后,学生就可以将课题曲搬到电脑上来进行制作了。我要求学生用活软件的强大功能,不要照搬原稿要不断修改比较,同时还在电脑音乐班里开展“课题曲MIDI音乐制作竞赛” 活动。通过电脑音乐班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掌握电脑音乐这种高科技的工具;更深层的意义是电子琴的功能及学生们的才艺得到扩展,眼界更高了。他们就象拥有了一支演奏水平高超又任劳任怨的乐队,有了这支神奇的“乐队”学生们的创造性将会得到极大的发挥。事实证明电脑版的课题曲无论在写作手法上还是整体效果上都超出了老师的预料,更让家长欣喜的是电脑音乐班又让孩子们掌握了两种特长;用电脑打印精美的五线谱,用电脑与电子琴制作自己的CD光碟。
回顾20年的教学历程,让我逐渐认识了电子琴这种新型乐器,一条符合它自身规律的业余教学之路开始清晰起来,而且路越来越宽。时代在飞速发展,对人材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比如在理论与实践中更看重动手能力,在个人与集体中更强调团队精神,在借鉴与开发中更需要创新竞争。因此艺术教育同样也需要树立新理念。在电子琴业余教学领域里,我们可以在独奏曲教学中以自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合奏曲教学中以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课题曲的教学中以编写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电子琴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它的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6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楼主最好是注明转贴的出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6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篇难得的好文章,感谢楼主,已收藏。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琴特色教学路在何方》

《电子琴特色教学路在何方》一文的作者系南昌市童星电子琴乐团的主导教师,楼主为乐团的教学管理老师。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3-6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广州有位这样的导师就是所有琴童的福荫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6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拜你为师.偶像.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7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老眼花……

转成Word,放大了字体才读完全文……

好文章啊……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以收藏.作者是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因此也是非常结合实际的,对于电子琴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希望电子琴界的同仁们能够多多总结出一些好的教学经验来,这对于提高电子琴的教学水平和电子琴的演奏技术是很有帮助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好老师。
作者真正地认识到了电子琴的特色,并勇于探索的,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已经收录到首页,嫌字小看着费神的,可以到以下地址去看:
https://www.cnkeyboard.com/wmview.php?ArtID=271
https://www.cnkeyboard.com/wmview.php?ArtID=272
https://www.cnkeyboard.com/wmview.php?ArtID=273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琴特色教学路在何方?

刘茂荣老师从事少儿电子琴教学20余年,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热心于促进电子琴教学的老师们欢迎这样的好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提供一些经验,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少儿电子琴教学广泛深入地开展。
         刘老师是中国音协电子琴学会会员,江西省音协会员、南昌童星电子琴乐团专业教师。著有《少儿电子琴自学辅导教程》,《画说乐理》专栏在《琴童》杂志连载。刘老师学生已是桃李满天下。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景001 于 2011-12-7 22:45 编辑

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觉得作者对于电子琴的教学与发展做出了深刻的思考,感谢这样的老师!要是绝大多数教电子琴的老师都能有这种思路的话,(业务水平暂且不提——既然敢当老师相对来说总不会太差吧?)我相信学习电子琴的人会更多。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1-7 01:43 , Processed in 0.05119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