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查看: 1635|回复: 6

如何培养一个好的练琴习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钢琴第一玩家 于 2012-12-21 15:33 编辑

      在我的学生中,凡是我有写日志的,要么是教学上的创新与改革,要么是疑难问题的解决,进步很顺利的学生大都没有写。因为他们的学习太顺利了,以至于没有什么可以写。这些学生除了有一个好的练琴习惯外,还有以下共同特点:1、学习认真,学习习惯好,成绩好;2、与父母关系好,分歧少,矛盾少;3、练琴自觉,很少催促,没有陪练,进步顺利;4、不良习惯少,无网隐等不良嗜好。
      从这些学生身上,我来总结一下,如何培养一个好的练琴习惯:

      一、奖励——不可或缺
      我的学生都喜欢上课,喜欢练琴,他们练琴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奖励。孩子思维是纯感性的,不太可能为了远大理想而练琴,所以必须有奖励措施。还是我那句话:“对孩子的教育是讲哄的,不是讲道理的”。这些孩子在长大后,对儿时的经历感到很有意思,儿时的钢琴学习,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之一。
      2004年,一个学生正闹着让家长买电脑,家长没有答应。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你干脆练琴挣分吧,挣了分买电脑,1分多少钱你们商量吧。家长与孩子经过讨价还价,最后成交:1分5元钱。没想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潜力,练琴特别下功夫,进步很快,不到2年,预定的教学计划就完成了,学生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电脑。我从此受到启发,把以前的分数、小红花等虚拟奖励变成了实物奖励,具体方案由家长与孩子协商决定,或者学生练琴挣分,然后找家长兑换成钱,自己来买喜欢的物品。
      分数是这样计算的:作业达到要求后,用红笔在谱的标题处上划一个对号,以示通过,有点像小学老师改作业。然后就数一数有多少行,每行1分。例如《孩子们的拜厄》第16条,学生回课后,没有问题,老师在16条的前面划一个红的对号,然后数一数,共4行,就是得了4分,并在回课记录本上进行登记。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是按照每分1元钱计算的。后来发现有些多,学生保管现金过多,不安全,孩子通常不让把钱存到银行。我建议家长,学生手里如果有过多的钱(甚或压岁钱),如果不存银行的话,就要设法把它花掉:买学习用具,买衣服,买零食,甚至是交生活费。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每天吃穿住行都是爸爸妈妈花钱,你是不是也应该兑点钱呢,孩子会同意的。家长不要没收或者强行收缴,这样孩子会有意见,不利于下一步的教育。
      08年以来,我采取的是1分1毛钱,比较合适。这样可以完全交给孩子支配,其它费用就不要扣了。注意,要让孩子手里总是有点钱。如果经常处于亏损状态,会挫伤孩子挣分的积极性。
      练琴挣分比其它奖励措施更具有操作性,对钢琴的学习能够起到一个杠杆调节作用。如,有的学生只喜欢弹乐曲而不愿意弹练习曲,我就把练习曲的分数提高,学生弹一首乐曲,每行才挣1分,而弹一首练习曲,每行可以挣3分,学生为了多挣分,就喜欢弹练习曲了。有的学生不喜欢弹升降号多的调,我将其分数增加,也有明显效果。
      孩子练琴挣分,还可以做家务挣分,我称之为“有偿劳动”。通过“有偿劳动”,我们可以有效地对孩子施以教育。因为孩子还没有自立,还在家长的抚养之中,所以有偿劳动并不是真正的“有偿”,而是儿童心理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运用,说白了是哄孩子玩的。
     “有偿劳动”有以下好处:1、培养了劳动观念。从小让孩子知道,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报酬,从而养成一个爱劳动的好习惯;2、培养了节俭的习惯。大部分孩子花钱非常节省,他们会精心合计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很少浪费;3、培养了细心的习惯。弹琴有错音,错节奏,错指法等,肯定会影响得分孩子为了多挣分必须细心,从而带动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习上也会细心起来;4、培养了自主能力。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如果父母事事包揽,孩子就会不适应,进而不听话,父母对孩子逐渐放手,会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对将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家长怕孩子乱花钱,不愿意把钱交给孩子,从这点来看,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
      为了培养主动练琴的好习惯,我增加了练琴的分数。具体方法是,每次练琴不管多长时间,只要家长没有催,就奖励3分,如果练琴时家长催了,就没有这个奖励了。这个方法效果很好。实际上,只要坐下来,就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以上方法适合7、8岁以上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自主意识开始增强。
   
      二、催促——要讲艺术
      最近我总结了两句话: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家长要关注过程,不要关注结果,孩子的学琴,家长要关注结果,不要关注过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关注过程就是要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甚或一个好的作息规律,而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考试分数,只说明考试发挥的情况,是平时学习情况的一个反映,并不能说明平时学习的全部,也说明不了将来。如果对孩子说,考100分奖励什么,学生反倒考不了100分,不如说,只要认真了,努力了,就有奖励,学生反倒容易考好。孩子学钢琴,家长往往是外行,如果关注过程,往往表现在干扰教师教学,催促学生练琴等方面。孩子在家练琴,如果要求每次必须练多长时间,孩子的注意力就是应付时间,如果要求练习多少遍,孩子注意力就是遍数,这些都是被动的,练琴是为了应付家长,应付老师,效率是低的。如果老师或者家长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学生就会设法练熟,达到老师要求,这应该是半主动的;如果家长全放开,耐住性子,适当引导,配合奖励措施,学生为了自己的目标而练琴,这才是真正的主动。这种主动往往可以带动学习的主动,带动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对情商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我发现,凡是家长经常催的,学生练琴就被动,不自觉。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做作业也需要催,早上起床也需要催,吃饭也需要催,久而久之,家长养成了唠叨的习惯,孩子的童年充满懒散。
      我的观点是,既然催促起到的是副作用,那么要培养学生主动练琴,就应该从不催开始。我给家长建议是:换一种口气提醒,将家长对孩子命令式的催促改为双方平和的交流。比如原来经常说,“还不快去练琴!”,现在可以说,“你弹的那首曲子真好听,弹给妈妈听好吗”?或者启发式的交流:“你上次上课表现真好,得到了奖励,下次还能得到吗”
      要不要陪练,一般认为,如果年龄偏小,陪练还是需要的,随着年龄的长大,必须培养学生自主练琴的习惯,家长或者陪练老师要逐渐脱离。
      我经常采取的措施有:
      1、表演,当几个学生都在时,让水平好的学生表演,大家鼓掌,之后对大家说:“咱们欢迎某某某表演一个怎么样”,我当然知道某某某是不会弹好的,这时候,不管某某某是否给大家表演,都会刺激他回家好好练。如果表演,弹得不好,自己就不好意思,不上台就更不好意思,调皮的孩子会喝倒彩。这时我就会顺水推舟:“几天某某某弹得不好,下次肯定能够弹好,咱们欢迎某某某下次表演,好不好”众人鼓掌。这个某某某怎么也得回家练一下,以应付下次表演。
      2、分数对比,有的学生每次得分是个位数,只有几分,有的是3位数,超过100分,在这种情况下,我都要让他们互相看,比较,学生看到自己分数少得可怜,自然不好意思。
      3、齐奏,两台钢琴放到一起,两个学生弹一样的曲子,谁跟不上,就为输,儿童对这样的游戏非常感兴趣。
      
      有网友建议孩子要树立远大理想,不要用分数、金钱和物质奖励,答复如下: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才能知道怎么教好。按照“远大理想”的学说,学校也不应该用分数来对待学生:满分100份,错1题扣1分,错两题扣2分,……小学生永远也不明白,学习是为了分数,还是为了远大理想。——100分当然就是奖励,鼓励,也是荣誉的象征,60分以下不及格,当然就是带有惩罚性质!分数无形中就是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这一点家长和学生都明白。家长奖励物品,是把这种机制进行了延伸。等孩子长大,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考职称,全是分数说话,分数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手段,鼓励手段和约束手段,几乎一生都离不了。小学如果没有分数机制,将来步入社会还真不适应。
      当今学校教育追求的是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情商,智商,美育,体育等),将来发展好了,自然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必要的方法,方法和手段为目标服务。     
      当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为了配合学校,仍然需要方法,如果没有奖励手段,其它手段很难凑效。还是周立波说那句话:儿时的幸福是得到一样东西,年轻时的幸福是实现一个目标,年老的幸福是领悟一种状态。小学生的作文里面已经不见“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词句了,那是文革的影子。
      《大河报》曾经报道了一个父亲将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培养成了智力超常儿童,用的就有分数奖励的方法。孩子学习中达到什么要求多少分,都有明确的规定,孩子为了多挣分,就认真按照要求去做。他曾经让不到7岁的孩子单独到超市买东西,让孩子自己算账。又闻一件事,一对父母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做家务,每次5角钱,结果孩子每天很早就起来,等着给爸爸妈妈跌被子,做饭、洗碗、打扫卫生总是抢着干。孩子长大后,动手能力很强,花钱也很会合计,很少浪费,没有懒惰的习惯。由于勤奋,学习成绩很好,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则成功的情商教育!
      今年3月27日在郑州大学给60多位钢琴老师讲课时,我问,你们的学生愿意练琴吗,大家异口同声:不愿意!数据统计为,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不愿意练琴。我说我的学生百分之九十都愿意练琴……呀呀……我讲的是教学常规,如果你的教学中没有奖励措施,就违反了钢琴基础教学常规。没有奖励措施,学生怎么能愿意练琴呢?实际上,很多老师都有奖励措施,但是我的措施更具操作性,更有效果。新观念必是为解决问题而创立,不接受,就解决不了问题。我的学生愿意弹琴,你的学生不愿意弹琴,好比两军对垒我胜你败,没有理由的,有理由也不需要解释。
      我们在孩童时代可能都有这种体会,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与家长哭闹。孩子都是感性的,理性成分很少,如果没有奖励措施,常常是逼迫练琴,这两种方法那个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呢?8岁以下的孩子对钱实际上是没有概念的,但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概念。当孩子发现钱可以买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并且家长进行限制时,才有概念。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方式都有不同,懂得儿童心理学并熟练运用,才能对孩子施以良好的教育。我的文章里说;学校教育都是一个模式,而家庭教育千差万别,孩子将来如何发展,更多是由家庭教育决定的。你这样教育,就这样发展,那样教育,就那样发展。当一个步入中年的人回头看自己走过的道路时,往往发现走错的地方太多了,错误的地方远多于正确的地方,包括对孩子的教育。所以,我又总结了一句话,人生的成功者,多与自己的奋斗有关,人生的失败者,多与父辈的教育有关,这句话提醒家长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莫让孩子将来长大后埋怨自己(2012.12.21)。
      文章出处:947375049的QQ空间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培养孩子是要培养他的健全人格,练琴是为了培养他的高尚情操!~这样做纯粹是利益驱使,家长为练琴而练琴而忽略了孩子在练琴中体验快乐是很残忍的!~要让孩子有动力 完全可以通过讲故事影射 心理暗示等手段!~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算没有好处也是要去做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的大部分观点我比较认同!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incluso 发表于 2012-12-21 22:16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培养孩子是要培养他的健全人格,练琴是为了培养他的高尚 ...

    我要回复楼上朋友的,和楼主这个题无关。我又引出一个问题,有感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我有一个问题,有的老师学生流失率很少,有的很多,这是为什么?
    我第一代的学生,五年流失率在3分之2左右,升班率3分之1。以前我一直见过的老师升班率几乎都比我低,比如两年流失率4分之3。等等。虽然我丢一两个学生都会不高兴,但我还是一直忍受我的升班率。
    直到我调查了北京有个李晓丹,中央院电子琴专业毕业的,音乐学双学位。他的学生,27个开始学的,五年后剩17个。这个数据太可怕了。我就想,为什么同样努力地留住学生,但他的成效要比我大得多呢?
    所以我认为,这里面是要有策略的,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要有统揽全局的高度。兴趣不仅仅是和风细雨地说就可以建立起来的。我认为,在整体的战略部署上,就要下功夫。

    山叶(YMH)双排键琴电子琴教室,升班率比较高。不得不承认那个在整体的战略部署上非常有水准。一环扣一环,对于整体的把握,教师是要常态化研修的。所以学生有兴趣。(不过对于山叶这个我不是很在意。因为十人班,每人每小时170的学费,还有琴的费用,六七年都得要那个七八万的琴,那是家长心疼钱所以对学生下的要求。但是)我们要看到有水准和策略的教学,的确能大大提升兴趣。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一种教学的办法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光临我的腾讯博客http://user.qzone.qq.com/947375049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的大部分观点我比较认同!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9-18 12:07 , Processed in 0.044277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