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4-6-3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260
贡献
ST
道具劵
|

楼主 |
发表于 2006-6-29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兄真专业!其实我也不怎么懂这东西,只是感兴趣瞎玩而已
原帖由 杭州魔岩 于 2006-6-28 22:41 发表
不会吧 几百元? 广播级 这么便宜?
应该达不到广播级的哦,最多是专业级的! 因为现役的电视台设备都没全部达到广播级的哦
以我们浙江台为例,最好的机型除了较早的驰尚58.就是现役的SONY IMX! IMX还不够称广播级的 ...
兄说的很对,按照现在的标准那些摄象机至多也就是专业级的.不过在80年代3CCD刚出现时,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表现,应该说是当时最高级别的摄象机了,事过境迁随着第五代高分辨率大FETT晶片的诞生应用,使得第三代最高性能的摄象机也成了垃圾.
专业级,民用级,严格的说没有明确的条文界限,"广播级"是业界的最高标准要求.但是这个"广播级"没有硬性规定,他是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去不断的修改业界标准的.因此当在电子管摄象机还在大量应用时,3CCD摄象机的出现就成了当时最高档次的"广播级".
随着CCD技术的飞速发展,由第一代25万像素到第三代的百万像素,那么三代3CCD机的最顶端级又被称为"广播级"了.现在呢?好象随着"高清级"这个概念的出现,"广播级"的概念又需要修改了.因为当初按照广电部图像标准清晰度为720*576分辨率,而"高清级"的分辨率为1080*720,相比之下过去传统的什么"广播级","专业级"标准下的产品统统都成了玩具.
我使用的编辑机是SONY的5900,属于模拟编辑机, 跟SONY的3000AX都是80年代电视台的主力业务设备,现在都使用非线形编辑了,这些已经都是昔日黄花,被扔在仓库里成了垃圾,需知道当时这么一套设备要在30多万元左右,按照现在的标准不算高,可是按照那时候的工资标准,人均不到50元的水准,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因此在我年轻时这些天价设备就成了我向往羡慕的对象.每每遇到电视台朋友出现场时只要机会时间允许总是要操弄把完一下.摄像师朋友生怕我给弄坏了,提心吊胆的跟在我身后一脸的苦笑不得相,现在想起来说起来弟兄门少不了一番畅怀大笑.
当在电视台仓库里看到这些当年的风光设备时又勾起了青春时期的一种怀旧萌动,交涉一番后抱回家里玩弄了一番.了却一番昔日的心结.
其实这些东西又沉又重操作又复杂,一点也不好玩,不过这就跟买跑车和老爷车一样,你要买老爷车玩的就是一种情结,要玩性能自然还是现代的高科技跑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