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3-3-2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61
贡献
ST
道具劵
|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很喜欢肖邦的夜曲,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忧郁···没想到他 的爱情也是如此的忧郁。
遇到乔治-桑之前,肖邦曾深深地爱慕着华沙音乐学院的同 学康丝坦雅。1826年他们初次相遇。三年后在欲望的巴黎,第 一场音乐会。拱形天花板的大房间里,吊着亮丽的吊灯,厚重 的天鹅绒幕帘挂在舞台的后方。22岁的肖邦怀乡的心情,在民 谣旋律伴随如同夜曲般的慢板乐章中流泻。回忆是痛苦的。此 时康丝坦雅已经嫁为人妻。 然而康丝坦雅完全不知晓肖邦对她的倾心。一直到肖邦死后 ,才通过文字得悉肖邦对她的爱慕。当时年事已高的康丝坦雅 惊讶极了。 两支旋律,终于没能汇到一起。 自从有过爱慕康丝坦雅的经验后,肖邦对自己的感情生活格 外小心。而此时幼时的伙伴玛丽亚乌·金斯基已亭亭玉立。肖邦 发现玛丽亚与自己颇能共鸣并随即为之倾倒。肖邦为她写了降A 大调圆舞曲(op.69,No.1),玛丽亚称之为《告别》。 严冬笼罩巴黎时,肖邦的健康日趋恶化。此前肖邦曾向玛丽 亚求婚,玛丽亚欣然接受,但她的家人却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一 个体弱多病的音乐家。 玛丽亚对家人的决定,没有多说一个字。她无法质疑或反抗 他们的决定。肖邦将这样的结果归诸命运,将他的信件和对玛 丽亚的记忆一同捆绑,简单地以波兰文写上“我的不幸”。 1836年秋天的某日,在神经过敏的女伯爵马丽.达古主办的晚 会上,乔治·桑和肖邦首次会面。她穿着奇特,黑发中分,卷发 披散,漫不经心地坐在靠近火炉的沙发上,手上的雪茄整晚没 有停过。 这一天,肖邦即席弹了许多曲子,他弹得兴高采烈,完全沉 浸在乐曲中,把听众也忘记了。当他尽兴弹完,抬起头来,闻 到一阵薇奥丽特香水的芬芳。他这才发现一双热情的眼睛正凝 视着他。这位女性穿得很朴素,优雅而娴静地坐在他的钢琴旁 边。她并不漂亮,身材矮小,已经开始发胖,但她有一双美好 的眼睛和一个高高的哲学家的前额,给人一股男子气概。 乔治·桑第一眼就对肖邦的气质发生了兴趣。可是,肖邦却 没有立刻喜欢这个蔑视传统,饮烈酒,抽雪茄,爱骑马,喜欢 男装,骂起人来满口粗言秽语,谈情说爱时却百般柔情,千般 风流的女作家。 他甚至还向朋友讲过这样的话:那个乔治·桑是一个令人讨厌 的女人,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是女人,我非常怀疑这件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 现和他在一起时,他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 后来,肖邦和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比他大六岁乔治·桑生活在 了一起,他们保持了长达9年的关系,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细心照 料,有助于焕发肖邦的才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几年,肖 邦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最高点,是肖邦鸣唱“天鹅之 歌”的岁月。 因为爱情不仅使他显得英俊健康,而且情绪活跃,感觉良好 ,充满自信。过去的神情恍惚、忧郁伤感竟然一扫而空。他的 创作才能又获得了非凡的活力。肖邦来到桑夫人在诺罕的庄园 。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乡村,与肖邦的故乡有着完全不同的风 味,在风景优美的草原上,坐落着这幢石头房子,晚上,从田 野的远处传来牧羊人粗犷的奇特的歌声,这些都使肖邦激动不 已。作家、诗人、艺术家们也常到这儿来作客。肖邦在这儿享 有最大的权利,他占有两间幽静的房子,一间摆着专门为他买 来的钢琴,写字台和沙发;一间是恬静的卧室。在这里,他像 在自己家里一样。 肖邦多年来第一次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是他一生中 最幸福安定的时期了。肖邦创作上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时 期也终于来到了。如果,没有乔治·桑的爱情,没有受到乔治·桑 周围那一群大作家朋友的影响,他卓越的才华可能也不容易开 花结果,达到高度的艺术境界。在这个时期里,他写成了一生 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他意识到这是随桑夫人的爱而带来的平 静的心境和平静的创作环境的结果。 但是,肖邦又不能平静地工作,他的身体日渐不适,病魔 的阴影时时威胁着他;巴黎的音乐活动和社交生活也在吞噬着 他的健康。肖邦的生命化成了音乐,但他的生命力则在一天天 衰退。桑夫人戏谑地称呼他:“我亲爱的尸体。”肖邦几次尝到了 死亡的滋味,也逐渐变得过分敏感,充满恐怖的幻想,他的思 想总是集中在死亡上面。而桑夫人仍然是生气勃勃,永不满足 。 有人赞美她是伟大的女性。也有人诅咒她是放荡的淫妇。 有人歌颂音乐和文学的联姻。也有人痛斥这不相称的结合 。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们共同生活的九年是肖邦一生中 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阶段,是他最光辉的创作力高峰期。而肖邦 与乔治·桑分手之后,他再也没有写出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肖 邦是意识到这一点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乔治·桑没有 怨恨,只有爱情,他不能忘记乔治·桑。 肖邦与乔治·桑的爱情,是一次成熟的爱情,开花结果的爱 情,给予他艺术生命力的爱情。他不能忘记乔治·桑,是不能忘 记他那创作力高峰期的光辉岁月。
有人把肖邦和乔治·桑的分手归因于他们在人生观上的差异。 “ 乔治.桑的主张反映了那个时代一位觉醒的女性对社会问题的 看法;而肖邦却仍然倾向于封建统治下的社会结构。”我对十九 世纪上半叶风云变幻的政治、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不知道这是 否实情。然而可以确信的是,在《佛诺瑞亚尼》里,乔治.桑开 始真实地描写她与肖邦之间的恋情。肖邦对此的反感和忧虑, 是我们可以想见的。书中描述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加剧了他 们之间的裂痕。那伤口再也无法愈合。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说:“我真想见她一面。 日记本里 仍夹着一缕乔治·桑的头发。 和乔治·桑分开后的第二年,想起和她在一起的时光,他很有感 触。于是,写下了《升C小调圆舞曲》。肖邦似乎力图忘掉悲惨 的现实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甜蜜梦幻世 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渗透着深刻的忧郁情绪。
其实不管是怎样的爱情,只要是相爱了那就已经是最美的乐 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