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8-8-28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4223
贡献
ST
道具劵
|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段时间一直好忙,忙得跟睡觉争时间。忙什么呢?忙着排歌嘛。
在此之前,我的工作是两个酒吧:我在第一个酒吧弹唱半小时,然后到第二个酒吧给客人伴奏一个小时,时段为零点到一点。客人听了一晚上的歌了,总想上台来吼两嗓子。从去年这个时候到现在,整整一年了,从开始的50 首歌量到现在的二百首,虽然仍然会被客人点到我还没有排练的曲目,但总体来说,还大致应付得过去,而我也在这一年的伴奏中学到了很多,比如:当女生唱男声的歌曲时,一般的情况是,将音域升高5~6 个半音就OK,而不是我以前所理解的7 个半音。升7 个半音的话,很多女性客人就相应比较吃力。
但是第一个场子生意不理想,经常演一场停一场的,所以我就想着另外找个场子,然后就去找了,很凑巧的,在某个酒吧里老板认出了我,因为他偶尔到我的第二个酒吧里玩,知道我是一名伴奏乐手,于是后来就邀我驻场给歌手伴奏,时段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两个小时,不影响我下面那个场子。当然节目其间我也要穿插两首,毕竟咱也是一档歌手,至于客人偶尔兴至上台,也免不了要给他们伴奏一点,这对于我自然是轻车熟路。
但是给歌手伴奏我还是很有压力。之前也给歌手伴过,但那只是临时性的应急救场,至于说到专职为歌手伴奏,这一直是我的理想,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我觉得自己的准备还不充分。但我是一个抗压能力很强的人,就像一个弹簧一样,你压得越用力,我反弹得越高。就这样我应承了下来,既紧张又兴奋。我打算好了,还是用【骑驴找马】的老套路,有这200 首歌量垫底,歌手可以先从这些曲目中挑选自己可以唱的曲目,然后他们告诉我新的曲目,我在下面继续排练补充。并且我跟老板交了底:我对爵士这些西式风格一窍不通,所以如果歌手要唱这类风格的话,我恐怕难以胜任。老板说:没问题,不会可以慢慢学嘛。——就这样硬着头皮开始了驻场键盘手的身份转换。
歌手一共三个,两个女歌手,一个吉他手。这两个女歌手其中一个比较安静,喜欢唱原版的一些老歌,这个咱自然没多大问题;另一个较为时尚风情,喜欢唱改版,而且正是偏爵士之类,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但我想:我既然搞不来改版,那就把改版当做原版一样去排练不就成了吗?于是拿了U 盘拷了几首她的伴奏,自己在家里慢慢琢磨,琢磨了一个礼拜,就排了三首:蔡琴版的《张三的歌》(Reggae 风格),刘芳的《月半弯》(HipHop 风格),以及诺拉琼斯的《Don,t know why》(爵士),用的这几个节奏都是我以前从未用过的,大家听了后,觉得味道还比较正。当时的确松了一口气。就目前来说,这些西式风格我还真是一窍不通,仅仅是画虎类猫、比葫芦画瓢罢了,但目前来说也只能先用这种笨办法,以后还要多多学习,在排歌中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应用。管理层几位版主老师也建议我抽空还是要看看书了解一些爵士的基本理论,这个一定照办。
还有一个吉他弹唱歌手,我要和他搭配着小编。我对这方面不在行,每次都弹得太满了。比如吉他手点了一首《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我按照原版编配用心学了这首歌,等到了台子上,效果却并不理想,因为我又是钢琴、又是弦乐又是失真solo 的,基本没有给吉他留一点空间。我这边忙得手忙脚乱,吉他手却没法跟进,因为吉他手不像键盘手一样仔细扒过原曲中的每个段落每个细节,所以双方就容易【脱轨】,后来老板告诉我要给吉他手留一些发挥的余地,甚至有些曲目不一定非要搞那么原版, 要照顾到现场的气氛,因为【原版的并不见得是最适合的】,让我这边有时候只用键盘铺一个自动伴奏的和声框架就行。这样我也省力了,效果也出来了。于是后来一些曲目我就只用自动伴奏加一点的电钢,没有再加入比较庞大的内容,老板说:好好好,就是这种效果。——所有这些都是在工作中慢慢学习到的。当然话虽如此,我在排练时仍然尽可能捕捉一些细节、让它【复杂】一点,只不过在正式演出时弹得【克制】一些。这样的话,当有一天我们需要一个人完成这个曲目时,不至于因为缺少了吉他而显得单薄。
整整一个月,我没有休息一天,每天趴在琴上,上班要弹三个小时,回家后连学带练至少八个小时,一个字:心力交瘁。没有交际,没有娱乐,只有学习、学习。我很庆幸自己有成为一个【琴痴】的潜能。是什么在支撑着我呢?那就是一个键盘爱好者的梦想和键盘手的荣誉感。——当然,还有弹奏及和声带来的那种愉悦感。从键盲到弹唱、到给客人伴奏、到给歌手伴奏,我正在按照自己的规划一点点前进。很多客人都不相信我学琴还不到三年,我也不想解释什么,其实这里面并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务实 + 坚持】吧!当然,还有一个最有利、最不能忽略的条件:相比起很多朋友来说,在上班之余,我有大量的时间可供自己支配,我可以全部投入到学琴当中,而演出又成了我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舞台,让我时刻知道自己的不足。这种【排练 + 演出】的无限循环就是学琴最好的温床。而这样的客观条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昨天礼拜天,老婆生拉硬扯让我出去一起走走,说真的,真不愿出门,不习惯大太阳,而且后面还有大量的歌单催得我心焦,但是我还是出门了,不为别的,只为陪陪老婆,毕竟为了学习忽略她太多。但是出去之后,看到车水马龙,忽然感到很欣悦,很轻松,怪不得大家喜欢过礼拜天,繁重的工作学习之后,是应该出来透透气,说真的,自己在屋里呆得还真是快发霉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