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查看: 3234|回复: 9

<当音乐爱上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5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看电影和听音乐,总的来说,是两件事。但是,听电影原声唱片,跟看电影又是什么关系呢?偶尔,有人会因为音乐而喜欢上一部电影(当然,音乐电影或音乐剧除外),相反,更常见的情形是,我们会因为喜欢上一部电影而四处寻找它的配乐。不过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离开了画面的音乐通常会变得平淡无味,只有极少的例外。

和往常一样,在挑选电影配乐人和唱片的时候,我们为选多少以及选什么大伤脑筋,下面就是脑筋大伤之后的结果。很显然,我们一向对“经典”、“伟大”这样的词语心怀畏惧,而对于挑选出来的11个配乐人,也不想给他们戴上诸如“电影音乐大师”这样的帽子,因为有好几个公认的大师都没有在这个名额有限的11人名单里,比如John Willims(《星球大战》、《辛德勒的名单》等)、John Barry(《007》系列、《远离非洲》等)、Michael Nyman(《钢琴别恋》、《爱比死更冷》、《女理发师的丈夫》等)、坂本龙一(《末代皇帝》等)、赵季平(《霸王别姬》、《大话西游》等),等等。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这11个人是最有个性的配乐人,因为“个性”无疑是个暧昧得有点手足无措的词语。是的,我们有一种标准,但我们无法将它真正说清楚,这跟喜欢上一个人的情形很相似。

也许这只不过是一种直觉而已。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楼主| 发表于 2004-3-15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Nino Rota (1911 - 1979)

  这个意大利人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教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为《教父》谱写了令人动容的音乐,更是他在电影配乐界尊崇地位的真实评价。早在进军好莱坞之前,他在意大利电影界的地位就非同一般(11岁就写了第一部宗教剧配乐),后来担任了19部费里尼电影的配乐,被后者称为“就像是上帝派来帮我完成电影的人”。1968年,由他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配乐原声带发行,创下了300万美元以上的利润,使得电影原声带成为唱片市场上一种很赚钱的重要品种。
推荐作品: 《八又二分之一》 《教父》 《罗密欧与朱丽叶》


Ennio Morricone
(1928 - )

  又一个可怕的意大利人,是个长命的超级快枪手,从1952年至今,为超过400部电影作了配乐,他的音乐风格囊括了古典、爵士、摇滚、意大利民谣、先锋音乐等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上世纪60年代,他与导演Sergio Leone拍挡,为一大批粗制滥造的“意大利式西部片”谱写音乐,成了名副其实的西部片音乐之王。但这位精力旺盛的大师却也并非仅靠“杀片无数”取胜的莽汉,他的经典代表作层出不穷,1990年之后的晚年作品依然杀气逼人,绝对不是靠早年英名混饭吃的糟老头子,令人折服。
推荐作品: 《美国往事》《教会》《天堂影院》《海上钢琴师》


武满彻
Toru Takemitsu
(1930 - 1996)
  
  即使没有电影配乐,武满彻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作曲家之一。他自学成材,音乐哲学是“声音即生活”(“sound as life”),并致力于将西方古典乐与日本传统音乐、歌曲融贯于一体。1957年,斯特拉文斯基指挥了他的作品“安魂曲”(Requiem for strings),将他介绍给了世界。从1958年起,他开始给日本电影配乐,一生共谱写了58部电影音乐,风格涉猎广泛,其中现代管弦乐与电子音乐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也影响了不少后来的日本电影音乐人。其中,1950-1960年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导演小林正树是他合作次数最多的导演之一,而这些影片也成就了他最经典的电影配乐。而他最为著名的电影音乐就是黑泽明的《乱》。
推荐作品: 《怪谈》《砂之女》《切腹》《乱》


Philip Glass
(1911 - 1979)

  作为极简主义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玻璃”先生是一个不做电影配乐,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领袖级作曲家。不过,如果不是他为30多部电影配乐,大家遇到他作品的机会就要小得多,毕竟,我们总是宁愿看电影,而不会专门去听纯先锋音乐的。Glass的音乐理论说起来似乎也“极简”:使用尽量少的音符循环重复层叠出丰富的音乐,但真正要弄懂就不容易了。好在我们不仅可以用耳朵去听音乐,还可以用电影去看Glass的极简主义风格。看过导演Godfrey Reggio记录片《QATSI三部曲》影碟的人,就都感受过这位大师的音乐魅力。而更多的奥斯卡电影迷们,则可以通过获奖电影《时时刻刻》来聆听Philip Glass了。
推荐作品:《时时刻刻》 《失去平衡的生活》


Angelo Badalamenti
(1937 -)

终于来了一个有点邪门的音乐家,而且多数时候,他是跟有点邪门的导演David Lynch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受过古典音乐教育的纽约人,在遇到偶尔也会搞点音乐的Lynch之前,为3部电影做过音乐。Lynch古怪的黑色电影《蓝丝绒》使他广为人知,之后,他就长期与Lynch合作,这使他有点像是后者的御用配乐,而他的音乐也为Lynch的怪异风格推波助澜,诡异、颓废却迷人。然而,他也常给其他导演的影片配乐,比如莱昂那多·迪卡皮奥主演的《迷幻海滩》(The Beach,2000)。
推荐作品:《蓝丝绒》 《我心狂野》 《穆赫兰道》


Gabriel Yared
(1949 - )
这个在黎巴嫩出生的法国人,刚出道的时候是个流行歌曲作者,1973年接了第一部电影配乐,而让他真正入行的是1979年为戈达尔的影片《人人为自己》(Sauve Qui Peut (la Vie))作曲,之后接到大量订单,最多的一年里同时为7部电影配乐,但他总是能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发挥自己的浪漫灵感,从古典到摇滚、从民谣到爵士。他的第一个代表作是《37.2℃》,而由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为他赢得了法国恺撒奖。当然,最厉害还是《英国病人》,让他捧回了1996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两座奖杯。
推荐作品:《37.2℃》 《情人》 《英国病人》 《心计》


久石让Joe Hisaishi
(1950 - )
又一个日本人。老实说,这就像世界足球最佳阵容里有了两个日本人一样,让人总有点不爽。毕竟,宫崎骏和北野武都是让人无法回避的名字,而久石让既是前者动画片的声音化身,又是后者的长期搭档(从1996年起就包办了北野武执导的每部电影)。久石让的创作非常多产,不仅为20多部电影配乐,还为许多电视连续剧以及数不清的电视广告制作过配乐,而个人专辑也有15张以上。他以弹奏钢琴和键盘起家,并深受极简主义大师如Philip Glass、Steve Reich等人的影响。因为一点也不“极简”、甚至有点没有节制地辛勤干活,他曾四度赢得日本电影金像奖,并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但却没有坂本龙一那样国际化。
推荐作品:《花火》 《菊次郎之夏》 《千与千寻》


John Lurie
(1952 -)
之所以11人中有John Lurie,而没有那些更有名、更符合电影音乐人身份的大师或者新贵,原因是:我对贾木许Jim Jarmusch的电影很着迷,而Lurie与贾木许合作了5部电影,不仅担任配乐人,还扮演男主角。Lurie大概算不上是电影配乐行当里的职业选手,在银幕之外,他又是个爵士萨克斯手,并是前卫爵士乐队The Lounge Lizards的灵魂人物,乐风糅合了朋克、放客、电影音乐以及世界节奏。这些都跟贾木许的电影很相似,有种酷毙了(ultra-cool)的神秘特质,而他谱写的电影音乐就跟他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弥漫着放纵与垮掉的浪荡情绪,并总是透露着强烈的布鲁斯气质,冷艳而又孤单。
推荐作品:《神秘列车》 《天堂异客》 《法外行走》


Alberto Iglesias
(1955 -)
看来在西班牙,Iglesias是个很普通的姓,这个Iglesias跟那个情歌老王子Julio Iglesias家族,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然而,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个Iglesias的生平履历。这不是问题,尽管他不是我们以为的“阿尔莫多瓦Pedro Almodovar的御用配乐人”,因为他只与后者合作了4部电影,但这也已经够了。而他还与另外两位著名西班牙导演Carlos Saura、Julio Medem的合作,也令人印象深刻。西班牙总是有种特别的魅力和异国情调,不管是热情还是忧郁,奔放还是悲伤,都像有种独一无二的浓烈味道,它们都深深地渗透在在西班牙电影和西班牙音乐之中,当然,也深深渗透在Alberto Iglesias的电影音乐之中。
推荐作品:《活色生香》 《关于我妈妈的一切》 《对她说》


Zbigniew Preisner
(1955 - )
一提起他,就得说奇斯洛夫斯基。这位学法律和历史出身的波兰音乐家,可能不太喜欢配乐人里的这个“配”字,因为他要求音乐即使脱离了电影,也要让人百听不厌,甚至要可以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单独欣赏。所以他跟奇斯洛夫斯基的关系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拍挡,总是在电影筹拍时就加入剧本讨论,使得音乐不仅能完全融入电影中,也让电影的精髓也完美地渗进音乐之中。这一点在《蓝》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有人甚至评价说这部电影就是Preisner音乐的Music Vedio。另外,他也作过不少非奇斯洛夫斯基电影的音乐。
推荐作品:《红》 《蓝》 《白》 《两生花》


Eleni Karaindrou
希腊作家导演安哲洛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御用配乐人,是这个行业里少有的女性。说实话,我对安哲洛普洛斯沉重悲怆的电影缺乏耐心,对于Karaindrou同样深沉苦情的音乐也没有胃口。这其中也掺杂着对Karaindrou所属厂牌ECM的偏见之心,总觉得有包装过度之嫌,而这种过度包装又完全是针对格调不凡的知识分子的,令人生疑。然而,对于熟悉希腊式悲剧以及天生就有希腊式悲剧情结的人来说,Karaindrou的音乐无异于萧瑟生命中的天籁之音,尽管作品不多,但已经成为作家电影音乐的典范。
推荐作品:《雾中风景》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 《永恒的一天》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Eleni Karaindrou

Eleni Karaindrou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6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么沒有hanz zimmer?

為什么沒有hanz zimmer?此人現在是好萊塢最頂級的電影音樂作曲家。作曲風格獨樹一幟。據說他曾經做過伐木工人,因為喜歡音樂卻買不起鋼琴,就在紙板上畫琴鍵來練習。后來通過創作電影<獅子王>的配樂一炮而紅,然后一發不可收拾,斷箭,石破天驚,神鬼戰士,角斗士........太多了。hanz zimmer的音樂風格剛柔相濟,情緒內斂又非常具有攻擊性和殺傷力,配器動機的邏輯變化有如天馬行空,電子合成音色的使用已經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打擊樂聲部的寫作華麗無比。并善于把管弦的織體寫作輿現代流行音樂的和聲有機結合,各位聽聽<石破天驚>中的那一段,671271,671756,呵呵,太牛了,這個熟悉的旋律在國內任何一個電視台都曾經播放過(可惜從來沒有人想過支付版稅),包括前不久在央視放的張妓中版的<天龍八部>,這個旋律已經用爛了,靠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7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索多玛 这只是第一贴 还有八位在后头呢 当然也有你心仪的人喽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翰·威廉姆斯与汉斯·基默:两人撑起好莱坞

     

    好莱坞谁是当今名号最响的电影配乐家?我想很多对他作品实际上并不熟悉的朋友也都能说出这个人的大名,那就是说到好莱坞的商业电影音乐时不能不提的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有一种作曲家,他的作品无人不晓,谁都能哼两句,但要问到作者是谁,却都只能大眼瞪小眼,约翰·威廉姆斯就是这类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几乎已经成为20世纪电影音乐的代名词,曾获得过五次奥斯卡奖、十八次格莱美奖、三次金球奖、一项英国学院奖以及39次奥斯卡奖提名。他出身在美国纽约,在服役期间开始接触指挥工作,发现自己深深地热爱这个职业,决定扎身其中。约翰·威廉姆斯从1950年代就开始了电影音乐的创作工作,然而在创业的初期,困难重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他深厚的功底。1971年,他凭借《屋顶上的提琴手》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从此便踏上了星光旅程。1975年,他又依赖《大白鲨》而成为开创音乐与画面互动的先河人物。从这个时期开始,他渐渐超越了其他作曲家,赢得了好莱坞配乐大师的地位。1980—1990年代是威廉姆斯创作的高峰期,特别是《星球大战》系列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唱片销量超过400万张,而从《超人》到《侏罗纪公园》,威廉姆斯更是誉满全球。

     

    威廉姆斯于1980年被任命为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第19任指挥,自1993年退休至今任该团名誉指挥。同时他还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坦格尔伍德音乐节的驻会艺术家。盛名之下的他近几年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最新的《哈利·波特》系列、《少数派报告》等,使他不仅成为了斯皮尔伯格的御用作曲家,更成为整个好莱坞大片里不可动摇的基石。而他那雄浑澎湃的大型交响乐配合如梦幻般的特技,令观众仿佛如临仙境。

     

    在产量上与威廉姆斯相当,但名字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更加陌生的一个作曲家是汉斯·基默(Hans Zimmer)。《狮子王》、《红潮风暴》、《断箭》、《细红线》、《埃及王子》等都是他的杰作。他的配乐充满了现代气息,他运用管弦乐团作为音乐的主体构成,非常强调如架子鼓等打击乐器的作用,并把管弦乐与电子合成器结合起来,使其音乐充满节奏感,这样的音乐运用在动作片中烘托紧张的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另外,他善于表现铜管与弦乐气势恢宏、宽广壮阔的一面,善于表现宏大的电影场面。


亚洲篇

坂本龙一:率先走向世界舞台

    说到亚洲的音乐家,许多朋友的第一反应或许就是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确实,在音乐和电影发达的日本,他们已经率先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坂本龙一毕业于东京大学美术音乐系电子和民乐专业,其后自己组成日本先驱流行电子乐队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1986年,他为意大利著名导演贝托鲁奇的史诗片《末代皇帝》担任配乐,并因此荣获1987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大奖和格莱美奖。在最新的影片《蛇蝎美人》中他将马勒和Miles Davis风格杂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风格。由坂本担任配乐的其他著名影片还包括《小活佛》、《战场上的快乐圣诞》(Merry X’mas,Mr. Lawrence)、《呼啸山庄》等,其也是至今为数不多能坚持自己,不被好莱坞曲风同化的作曲家。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7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關于约翰·威廉姆斯与汉斯·基默及其它

電影音樂,主要功能是為了幫助電影表達其畫面和情節,但是如果電影音樂本身能夠做到脫離畫面而成為一個獨立的音樂作品來欣賞,那就是創作電影音樂的最高境界了。比如汉斯·基默的<石破天驚>等。
     约翰·威廉姆斯的電影音樂作品,我也聽了不少。的確不錯,但是有時候在人物心理活動的細節刻畫方面,稍有欠缺。不過<辛德勒的名單>中,其音樂是完美之作。威廉姆斯的曲做得好,帕爾曼的琴拉得也好。兩位高手的合力創作,自然不俗。
    其實做為電影音樂,在我看來,最重要的組成元素包括:鏡頭,節奏,蒙太奇。如果能夠把這三個要素玩轉了,那就是一流高手了。黑澤明好象也有一位御用的作曲家,名字不記得了,此人在電影<亂>中通過音樂來表現蒙太奇的情節暗示,鏡頭輿敘事結構的相得益彰,畫面色彩和音樂色彩的巧妙搭配......總之也是大高手了。至于   赵季平,呵呵,我不認為他是電影音樂作曲家。如果赵老的“皇城根兒”情結還不能擺脫,中國樂器以及五聲調式的使用還不能往立體層面進化,那么他的作品最后還是要落到電視劇配樂的框框里面。
      不好意思,又扯遠了

[ Last edited by 索多瑪120天 on 2004-3-17 at 15:01 ]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7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说的好 我很配服 别提蒙太奇 那就远啦 呵呵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john williams 还是一位古典吉他演奏家,我收藏中有他的一张古典吉他专辑。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john williams 非彼john williams 。作为吉他演奏家的john williams 于1941年4月24日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而作为电影音乐作曲家的john williams 于是1932年生于纽约长岛。两人没任何关系,仅仅是同名同姓而已。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1-1 15:13 , Processed in 0.0594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