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查看: 2528|回复: 0

有关歌词表达音乐思想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3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日,在网上看到有日本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先是给歌词主观地定了个性:“歌曲过剩”,然后搞了个很主观的投票,

一个是“音乐能表达语言表达不了的东西   ‘不一定’    需要歌词”,
另一个是“歌曲至上”。

显然,这是一个完全不对等的、含有强烈诱导性的投票。一边把话说绝了,另一边却留有无限余地,投票结果是显然的。

就这样的投票,竟然还有一个人跟了一句“稍有点音乐修养的,你帖子里说的他们早都在那么听,那么欣赏、领悟。没音乐休修养的当然就只是带字词的歌了。这个你急都没有用的。”

我的第一反应是恍然大悟:和巴赫齐名的亨德尔,写清唱剧《弥赛亚》,包括那段被人称为最具震撼力、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能与之匹敌的《哈利路亚》,原来是给没有音乐“休修养”(注:原文如此)的人听的!
艺术歌曲作家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都可以下岗再就业去了。


然后开这个话题的人举了一个例子,描述了一首器乐曲怎么给人以直接的思想内容表现,从而得出不一定需要歌词。

而在大家看来,仅举一例,从逻辑上似乎什么结论都不能得出来。因为这只能说讨论话题的人能听出来、或者讨论话题的人喜欢纯器乐曲,而无法对带词和不带词的音乐作品做横向比较。带词的作品和不带词的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明社会,它的发展都是交织的、互相影响的,怎么能刻意把它给择出来呢?不同民族的非声乐作品有自己的特点,声乐作品也有自己的特点。要么怎么中国歌清唱,和日本歌清唱,就能分得那么清楚呢?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器乐曲在前进,带词的作品难道就停滞不前了?这怎么得出的结论呢?

日本学生,号称音乐水平比咱们中国高很多,拿前沿的器乐曲,和大众歌曲来做比较,这角度真够标新立异的!
有趣的是,这是日本的一个双排键专业的人放的话题。双排键专业的人当然主要关注器乐了。很有喜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力 +2 收起 理由
终生的恋情 + 2 好话题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1-6 15:44 , Processed in 0.0373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