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音符之声扩展包豪华版V6重磅发布: s670 770 970 775 975 sx700 sx900 Genos Tyros5
查看: 1613|回复: 2

音频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0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首先声明,此文纯属一家之言,所有内容均来自个人实践、猜测和臆想。本人从没有逼迫别人相信我的话,也没强迫任何人看我写的文章。因此本人不承担任何误人子弟之指责和责任。

如果哪里不对,请指出。

一,真实世界中的混响

声音遇到障碍会反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混响。如图:

在这个世界中,有没有没有混响的地方呢?有!你坐上飞机,飞到一万米高空,然后往下跳,这时你大喊大叫,就是没有混响的,因为你在空中,周围没有任何障碍物,你的声音将会无限扩散出去而不会被反射回来。所以就没有混响。

另一个没有混响的地方就是声学实验室。声学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地面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声音到达墙壁后将会被墙壁吸收而不会被反射回来。为什么会被吸收?你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找一捆针,就是缝衣服的针,要一样大小的,最好有几十根或者上百根,把它们捆在一起,弄齐,然后你可以看看这一捆针的针头面,你会发现它是黑的,因为光线到达这一面后,经过多次反射,一直射到里面去,出不来,所以就没有光被反射出来,就好像光都被吸收了一样,所以就呈现黑色。声学实验室的布置也是类似于此。

录音棚是半个声学实验室,能做到吸收大部份的混响。录音棚的墙壁表面是用松软的棉制品构成,虽然比不上那捆针头,但声音到达墙壁后进入那乱糟糟的棉花里,七反射八反射就留在棉花里出不去了,所以录音棚里的混响就很小。

在一个房间里大吼一声,会有多少反射声,答案是无数。看图:

是不是很多?这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反射过程。如果这个房间里再摆上一些桌子椅子,反射会更加复杂。

闭上眼睛,大吼一声,你就可以知道你大概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在外面,还是在家里。甚至你在家里大吼一声,就可以知道你在哪个房间里,在这个房间的哪个位置上。这是因为各个房间由于空间大小不一样、家具的摆放不同、墙壁的材料不同,所以具有各自不同的混响特征;同一个房间里不同的位置上,由于你距离墙壁的远近不同,所以也具有不同的混响特征。你熟悉这些特征,所以你就能光凭声音就能分辨你在什么位置上。

二、为什么录音和混音要加混响

为什么录音和混音要加混响?答案:因为录音时是没有混响的。

为什么录音时是没有混响的?答案:因为录音棚是无混响的。

为什么录音棚是无混响的?答案: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还没有混响效果器,录音棚是有混响的。猫王来录音,感觉挺好。然后披头四来录音,披头四不干了,说这个棚的混响不好,你给我换一个混响。可人家开录音棚的没辙了,难道你要别人把录音棚重新用别的材料装修一遍?以后每来一个歌星,都要把录音棚重装一遍,多费事呀。所以,后来,录音棚就干脆不要混响了,谁来都是录干声,想要什么混响,我想办法在后期上把混响给你模拟出来就得了,慢慢的,各种模拟混响的效果器就出现了……

所以,现在的录音棚就都不要混响了。

以上是胡扯。现在的大录音棚都有一些反射板什么的,录音时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装修”录音棚,营造一些真实混响。还有,古典音乐的录音一直到现在也都是采用真实混响而不会在后期加入人造混响的。

三,人造混响原理
在这样一个房间里,教师的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到达学生耳朵,

以上只列举出了 5 条声音反射路线,实际上是几千几万条到无数条。为了讲解方便,我们就说这 5 条。

教师每讲一句话,学生实际上就听到了 6 句:第一句是直接传到了学生的耳朵里,没有经过反射,后面 5 句是经过各种反射线路到达学生耳朵的声音。这 6 句话时间隔得非常近,图中声音到达有时间表,注意时间单位是毫秒(1 毫秒等于 0.001 秒)。

由于这些反射声到达的时间间隔太近了,所以学生就听不出来是 6 句话,而是 1 句带有混响感觉的话。

学生听到的声音是这 6 个声音的叠加,如图:

这只是为了讲解方便,真实情况是几千几万个声音的叠加。

混响效果器就是这样工作,把声音进行很多很多次的重复叠加,就得到了混响效果。

这样的图看起来挺麻烦的,如果源声音只是一个脉冲的话,看上去就简单多了,如图:

得到的结果:

有了这样一个东西,以后计算起来就方便了,无论教师说什么话,只要把教师的声音,与这个图进行某种计算,就可以得到 6 个声音叠加的效果。

那么,这个“某种”计算,到底是什么计算呢?在数学中这个叫做“卷积”计算,英文是“convolution”,就是把教师的声音,根据上面那张 6 个脉冲的图,进行叠加计算。

这种计算是不分先后的,你既可以认为是把教师的声音,根据那个脉冲图(声波),进行叠加计算;也可以认为是把那个脉冲声波,根据教师的声音(把教师的声音考虑成由无数个脉冲组成的声波),进行叠加计算。

这个脉冲图,也就是这个含有 6 个脉冲的声波,就是这个房间的从教师讲台到学生座位的混响特征。在声学上,由于这个混响特征是由脉冲得到的,所以就很形象把它称作“脉冲反应”—— impulse response ,简称 IR 。

混响效果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拿源声音,与 impulse response 做卷积计算。

上面的那个具有 6 个脉冲的 IR ,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的。现实中的 IR 往往具有几百、几千、几万个脉冲,例如:

由于各种类型的房间的 IR 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因此声学上又作了一些规定。

首先规定 IR 的第一个脉冲叫做“直达声”,因为这个脉冲是未经过反射的直接从声音源到达人耳的声音;

其次规定 IR 的后面几条明显的脉冲叫做“早反射”early reflections(见上图),这几个声音都是声音源经过一次或者两三次反射后到达人耳的,由于反射次数少,声音线路不长,所以具有较强的能量和较短的延迟。

最后规定 IR 的后面无数条脉冲叫做“迟反射”late reflactions(见上图),这些声音都是声音源经过无数次反射后才到达人耳,反射次数多,声音线路长,所以具有较弱的能量和较长的延迟。但是它们数量极多,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下一节预告:各种效果器里的 IR 是怎样得出来的?

混响大法.2

四,效果器里的 IR

上一节说道,混响效果器就是用 IR 与声音源进行卷积计算。那么,有人就会问了,混响效果器里有 IR 吗?每个效果器的 IR 都是一样的吗?这个 IR 是放在哪里的?以什么形式存在?如果不一样,这些 IR 是怎么得来的?

前面说了,混响就是 IR 与声音源进行卷积计算,所以混响效果器里当然就有 IR 。

众所周知,不同的效果器的混响效果是不同的,所以 IR 肯定不一样。

IR 放在哪里?以什么形式存在?这些 IR 是怎么得来的?下面要具体说说了。

混响效果器,象合成器一样分为三种类型:采样混响、“算法”混响、模拟合成混响。

(一)采样 IR 混响

Sony ,Yamaha 都出过采样混响,价格不菲。软件的采样混响效果器有著名的 Sonic Foundry 的 Acoustic Mirror ,还有 Samplitude 的 Room Simulator 。

采样混响的 IR ,全部是真实采样得来 wave 文件。可以存放于任何存储器,例如硬盘、光盘、软盘等等。Sony ,Yamaha 的硬件采样混响器,里面也带有容量较大的存储器。

采样混响的 IR 都是录音采样得来,最简单的获取 IR 的方式是:在下图中教师的位置放置一个音箱,学生的位置放置一个话筒。音箱播放一个脉冲,话筒进行录音。录到的声音就是 IR ,也就是这个房间的从讲台到学生座位的混响特征曲线。

目前 Sony 、Samplitude 等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是:

在想要获得混响特征的地方,例如下面这个著名的音乐厅,舞台上安置音箱(当然会是极好的音箱),座位席中安置立体声话筒(极好的话筒)。然后播放一系列测试信号,这些信号以脉冲为主,各种速度的全频段正弦波连续扫描为辅,录得声音,然后经过一些计算得到 IR 。

用这种采样方法得到的 IR ,极为真实。

采样混响的 IR ,不但厂家可以预置给你,你自己也可以根据厂家提供的工具进行制作。因此从数量上来说是无限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0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此贴是你原创还是转载?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7-2 00:46 , Processed in 0.0445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