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
查看: 10332|回复: 28

[教程] 《和声法则》应用篇 第一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和声逻辑错误的识别

                          作者:SCZ
                       电话:15524149270

现在所应用的和声理论几乎都是依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为基础的传统音乐理论的应用,在这种所谓理论的限定下对于体量庞大的二元化之外的音乐现象解决起来表现出力不从心,更为准确的说是产生太多重大错误的根本原因。
我在《一个范例与一个准则》(https://www.cnkeyboard.com/bbs/thread-237553-1-1.html)中提到的一个范例论述了在原教程中断言“不能单纯根据记谱形式”判断调式的结论,而在“一个范例”中仅仅根据旋律并运用非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超范围顺利解决这一难题。这里所运用的非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虽然不承认“调式”的存在,但是对于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范围内的“调式”概念是兼容的也可以加以应用,相信读者不会误以为是重复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这个范例的真实意义暴露了西方古典音乐理论存在着问题。从中看到了出现问题的直接根源就是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本身,因此仍然坚持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着手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与上述相类似的问题。在和声的应用方面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所代来的问题和麻烦也同样不可忽视。曾经讲过的××电子琴教程将《樱花》说成是和声小调式,另一本××教程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确定为角调式。还有林文信《12小时学好流行键盘》中许多民族歌曲也统统按着C大调或A小调式进行和声写作,按着音乐常识根据林文信的和声写作至少在具体演奏时必须进行后续的技术处理最大限度的消除和弦中偏音的影响达到民族音乐和声的基本要求,可是通过视频及视听林老师并没有这么做,笔者在和声法则中引用过林文信的某些范例由于受到当时所讲内容限制不能明确其中的问题所在只是强调“后续技术处理”,如此权宜之计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此一时彼一时自从和声法则的理论体系形成之后已经不再需要“后续技术处理”只要求一气呵成。再有《最美的歌唱给妈妈》也是一首民族歌曲有些读者也是按着西洋小调写和声,其和弦材料全部都是大小三和弦,没有考虑偏音所代来的破坏作用。其结果严重影响民族音乐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歪曲了原有的音乐作品。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认定是错误的和声写作,直接根源是选择了错误的和弦材料。西方古典音乐理片面强调视听不主张比较也是有意回避这样的问题,读者只要将某教程中采用和声小调为《樱花》写的和声作品与蔡松琦著《流行音乐和声技法》348页例8101 《樱花》在琴上进行视听并做比较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任何读者都能听出差别,这个差别不是个人风格上的表现而是原则上的不同情感上的背离决定了和声写作正确与否。由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调式”概念引出的错误和声写作有点类似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造成多年来无法加以根除,以至于堂堂正正出现在读者认可的教程当中长时间的影响着数不清的读者。
在这里需要认真思考的不是作者而是众多的读者,存在类似问题的教程出现多年读者也是成千上万数不胜数为什么问题始终没有被发现甚至是一片叫好声。
在《和声法则》中严谨的论述了针对旋律产生和声的过程,在这个整体进行过程当中已经与“调式”没有任何关系,仅从这一点就是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存在着巨大的区别。这就等于明确了违背这一过程必然出现错误结果,由于因果关系明确很自然的能够产生由此而出现错误的标准。正确的过程是:
首先,由具体旋律产生音乐组态。
其次,由音乐组态生成和弦材料。
第三,由和弦材料和音乐组态构成原始数学模型。
这三条是确保正确和声写作的前提,也是判断和声正确与否的首要标准。其中任何一条出现问题可以确定和声是错误的。特别是音乐组态,如果音乐组态出现差错完全可以直接决定是错误的和声不必再去寻找其它错误因素。
上述三条如果出现错误确定为“逻辑错误”,应当说逻辑错误是一种严重错误也是容易发现的一种错误,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基础上针对多元化音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前面提到的《樱花》等都是这类错误。
从音乐组态经过产生和弦材料最后到推导出原始数学模型的过程了解到从和声中的公式可以反向得出罗马音级截取,再与由旋律直接产生的音乐组态相比较相当容易确定和声写作的对错。如教材中的和声小调《樱花》的和声能够反响推导出罗马音音级截取,再与由《樱花》旋律在音乐理论平台上直接生成的音乐组态相比较,对错将一目了然。与传统和声理论相比较和声法则最大的特点是采用针对旋律所采取量身定做的方式决定和声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表现为精准的和声处理过程,其过程本身已经包含了极其严格的避免出现和声逻辑错误的根源,也是最为成熟唯一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
为了更有力的说明和声逻辑错误的识别,请读者注意以下范例:

范例1、××电子琴教程中的《樱花》(调号1=C、书中Am是主和弦)和声,分析其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假设教程中的旋律是正确的(以书中给出的歌谱旋律为准)来进行分析。
书中标出和弦如下:
Am、E、 F和Dm共四个,Am是主和弦。
从结构分析上看没有装饰和弦。
将这四个和弦送上音乐理论平台,从音乐理论宝典上可以求出这四个和弦的和弦音所在的音名截取://正确的和弦材料所有的和弦音均应当在音乐组态之内。
【#G】—(#C)—(#F)—【B】—【E】—【A】—【D】—(G)—【C】—【F】。//和弦音#G和D不在音乐组态之内。
书中主和弦Am确定A是主音,移动A盘做得到【A】=【Ⅰ】。
得到罗马音组截取://由于该截取不是来源于旋律而是来源于和声因此不能称其为音乐组态,也是被测试的对象决定是否为音乐组态。
【Ⅶ】—(Ⅲ)—(Ⅵ)—【Ⅱ】—【Ⅴ】—【Ⅰ】—(Ⅳ)—【bⅦ】——【bⅢ】。//实际上它不是《樱花》的音乐组态。
这就是运用和声法则反向推导出来的罗马音级截取,也是将被测试的准“音乐组态”,其过程是严谨的阳光下的不存在藏在调式背后阴影下的某些动作。

接下来对书中的已知旋律进行音乐组态的计算。
从实际旋律分析主音是E(书中主音A是误判)、调号1=C。
音乐理论宝典初始化:
【ROOT】=【1】=【宫】=【Ⅰ】=【0】=【C】;
【#】=【7】=【变宫】=【+5】=【Ⅶ】=【B】;
【b】=【4】=【清角】=【—1】=【Ⅳ】=【F】;
将xx电子琴教程中的《樱花》旋律送上音乐理论平台并作音名截取:
【B】—【E】—【A】—(D)—(G)—【C】—【F】。
已知主音是E。//书中作者确定的主音是A,应当说是错误的决定。
移动A盘:
【E】=【Ⅰ】;//表示Ⅰ指向主音E。
得到罗马音级截取:
【Ⅴ】—【Ⅰ】—【Ⅳ】—(bⅦ)—(bⅢ)—【bⅥ】—【bⅡ】。
对应的音名截取:
【B】—【E】—【A】—(D)—(G)—【C】—【F】。
两个表达式构成歌曲《樱花》的调性。
∵上述罗马音级截取是从旋律中计算产生。
∴它才是歌曲《樱花》的音乐组态。
从歌曲《樱花》的音乐组态为出发点,可以在音乐理论平台上计算出和弦材料与原始数学模型,读者完全可以相信所计算出的结果肯定与××电子琴教程中的存在不同。只是为了证明书中的和声是错误的,所以只要从音乐组态能够证明是错误的后面论证显得多余。
将音乐组态与从书中和弦推导出来和罗马音乐级截取进行比较两者差别太大,说明在书中的和声写作是错误的属于逻辑性错误,没有必要再做进一步和声分析。上述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即使作者没有在书中指明是和声小调也足以证明其和声是逻辑错误。
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简单的判断教程中的《樱花》不可能是和声小调。《樱花》歌谱的右上角明确写出“日本民歌”,已经注定《樱花》绝对不可能属于西方大小调式。如此再用和声小调为《樱花》写和声,错误的和声不可避免。

范例1告诉读者判断和声逻辑错误是容易做到也是有充分理论根据,要认真理解不能死背范例。上了书的内容也要从深层次进行分析,读者手中的音乐理论宝典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计算工具不是用来看风水的。判断过程中运用了“比较”的手段,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不提倡“比较”,总以为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是唯一完善的理论基础。另外一点就是对“扒带”的认识,“扒带”这个词似乎不是音乐理论当中的学名和官方术语,多少有点像音乐黑话,用的人多了也可能成为网络词汇。后来从网上得知依靠“扒带”很难学会和声写作,确实如此如果“扒”了和声小调《樱花》的“带”正好是弄巧成拙事得其反,如此看来“扒带”不是学习和声的捷径反而有可能被引入歧途。
林文信《12小时学好流行键盘》PART(Ⅱ)中也存在类似问题,读者应当选出几首歌曲自己接着法则写出和声再与《12小时学好流行键盘》PART(Ⅱ)进行视听比较。

范例2、分析某读者《最美的歌唱给妈妈》1=#F 2/4和声的正确与否【注1】。

已经被某位读者移调到1=C 所用的和弦如下:
Em、Am、Dm、Dm7、G、C、F。//读者确定Am是主和弦,A是主音。
包括全部和弦音是:
B、E、A、D、G、C、F。//A是主音。
折合成1=#F全部和弦音是:
F(#E)、#A、#D、#G、#C、#F、B。//来自某位读者的和弦折合等价的和弦音,主音是#D。
送上音乐理论平台:
【F(#E)】—【#A】—【#D】—【#G】—【#C】—【#F】—【B】。//#D是主音。
【Ⅰ】=【#D】//明确主音。
得到罗马音级截取:
【Ⅱ】—【Ⅴ】—【Ⅰ】—【Ⅳ】—【bⅦ|Ⅵ】—【bⅢ|#Ⅱ】—【bⅥ|#V】。//由于没有明确直接来源于旋律,因此不能确定是音乐组态。

为了能够求解出真实《最美的歌唱给妈妈》1=#F的音乐组态需要做如下工作。
音乐理论宝典初始化:
【ROOT】=【1】=【宫】=【Ⅰ】=【0】=【C】;
【#】=【7】=【变宫】=【+5】=【Ⅶ】=【B】;
【b】=【4】=【清角】=【—1】=【Ⅳ】=【F】;
将1=#F 《最美的歌唱给妈妈》的旋律送上音乐理论平台求解出音乐名截取:
【F】—【#A】—【#D】—【#G】—【#C】—【#F】—(B缺省)。//请读者注意!缺省一个音。
已知:主音是#D。
∴【Ⅰ】=【#D】。
得到罗马音级截取:
【Ⅱ】—【Ⅴ】—【Ⅰ】—【Ⅳ】—【bⅦ|#Ⅵ】—【bⅢ|#Ⅱ】。//只有六项。
∵来源于旋律。
∴是音乐组态。
与前面那位读者的和声写作产生的音名截取相比较存在差别,可以得出结论他的和声存在问题。虽然做出了那么多的文字解释,只要这一步出现问题,没有必要再继续向下查找错误,再多的文字解释也说明不了问题。简单直观的分析原有的和弦存在着民族歌曲不应当出现的偏音,简单的使用大小三和弦在民族音乐作品中很容易出现类似错误。学会了和声法则的任何读者都知道只要是把旋律送上音乐理论平台而产生的和弦材料绝对不可能存在原有旋律中避用的某些音,如偏音,这才是克服类似错误的必备手段。

除了和声的逻辑错误之外广泛存在和声语法上的错误,这类错误多出现在和弦材料和原始数学模型的局部具体使用上。首先以一个范例加以说明。

范例3、某某电子琴教程《莫斯科效外的晚上》1=F 2/4第二乐句和声分析【注2】。

教程中明确是旋律小调,主音是D,主和弦是Dm,这些个论述没有任何问题。第二句是一个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称之为转调的F自然大调。这一段转调作者给出的和声的是:
F—bB—Dm—A。
在音乐理论宝典上运算得出1=F自然大调音级表达:
F:Ⅰ—Ⅳ—Ⅵm—Ⅲ。
这样的和弦连接看不出是自然大调,它的终止部分不伦不类,根本不是自然大调的终止式。这是一个错误和声的典型,错误原因是只考虑和声纵向兼容,没有考虑和声的横向进行。
这一句正确的和声写作应当是:
bⅢ—Ⅴ7/bⅥ•bⅥ—Ⅴ7/bⅢ—bⅢ。
从表达式上看有些另类,实际上它是由原旋律音乐组态推导产生。由于在和声法则中已经不存在“调式”概念,所以这部分转调用原有的音乐组态直接推导而来。其中bⅢ就是F自然大调的主和弦F在D小调中的位置、Ⅴ7/bⅢ 就是F自然大调的属七和弦在D小调中的位置、而bⅥ是F自然大调中的下属和弦在D小调中的位置、Ⅴ7/bⅥ表达离调装饰下属和弦。和声法则的如此表示,消除了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通常表明F:的作法,表面上没有了转调的遗迹实际上达到了转的目的。虽然没有了明确的调式含义,哪么 Ⅴ7/bⅢ—bⅢ是什么?就是自然大调Ⅴ7—Ⅰ终止式。这样的表达习惯符合去除“调式”概念的和声法则理论体系,可能对于身陷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的读者感到有些困惑。
《莫斯科效外的晚上》的调号是1=F,具有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转调【注3】的多节歌,主音是D。教程中的旋律包含五线谱和简谱。
涉及简谱音级如下:
1、2、3、4、#4、5、#5、6、7。//书中给出的已知条件。
涉及五线谱音级如下:
F、G、A、、bB、B、C、#C、D、E。//书中给出的已知条件。
音乐理论宝典初始化:
【ROOT】=【1】=【宫】=【Ⅰ】=【0】=【C】;
【#】=【7】=【变宫】=【+5】=【Ⅶ】=【B】;
【b】=【4】=【清角】=【—1】=【Ⅳ】=【F】;
将《莫斯科效外的晚上》的两条已知条件送上音乐理论平台并做截取:
【#4】—【7】—【3】—【6】—【2】—【5】—【1】—【4】—(b7)—(b3)—【b6|#5】.
【B】—【E】—【A】—【D】—【G】—【C】—【F】—【bB】—(bE)—(bA)—【bD|#C】。
上述两个表达式已经出现调号【1】=【F】,证明截取正确。
移动罗马音级使【Ⅰ】=【D】://已知D 是主音。
得到音级截取:
【Ⅵ】—【Ⅱ】—【Ⅴ】—【Ⅰ】—【Ⅳ】—【bⅦ】—【bⅢ】—【bⅥ】—(bⅡ)—(bⅤ)—【Ⅶ】。
这就是《莫斯科效外的晚上》的音乐组态是由旋律量身定做产生,结合音名截取决定了《莫斯科效外的晚上》歌曲的调性。
再来分析“bⅢ—Ⅴ7/bⅥ•bⅥ—Ⅴ7/bⅢ—bⅢ”和声语句。语句中出现的都是大三和弦其自身就是音乐组态的音级,给分析带来一定的方便。
从音乐理论宝典上得出:
【bⅢ】=【F】。//F是F 自然大调的主音对应主和弦 ,bⅢ是F在旋律小调中的位置就是F自然大调的主和弦。
Ⅴ7/bⅢ表示是bⅢ的属和弦,从音乐理论宝典计算出Ⅴ7/bⅢ就是bⅦ和弦即C7和弦。
【bⅥ】是【bⅢ】的下属音,∵bⅥ和弦是主和弦bⅢ的下属和弦。
Ⅴ7/bⅥ和弦与下属和弦bⅥ存在属——主关系。计算出Ⅴ7/bⅥ和弦就是F7和弦。
“bⅢ—Ⅴ7/bⅥ•bⅥ—Ⅴ7/bⅢ—bⅢ”语句通过在音乐理论宝典计算得到:
F—F7•bB—C7—F。//现代没有调式概念具有转调功能的表达方式。
当改变使【Ⅰ】=【F】改为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的表达方式
F:Ⅰ—Ⅰ7•Ⅳ—Ⅴ7—Ⅰ。// 是一个1451的传统和声走向,明确转调。
上述分析过程完全是在音乐理论平台上进行,理论根据充分清晰可靠。
总之这类错误多出现在主和弦的滥用、和弦公式来源不明、装饰和弦使用不够准确以及和声脱离旋律。实际上只要真正学会了和声法则这类错误是不会出现的,并且能够敏锐的发现教程中类似问题并能准确纠正。
类似于第二句发生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称之为“转调”的状态下它的前后语句的衔接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也有不同与传统和声学的的解释,限于篇幅的问题于之后的文章中再加以论述,总之在音乐理论平台上已经没有了“转调”概念。

笔者多次提到和声法则其真实目的不是刻意扩散法则的理念,而是论证西洋古典音乐理论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并向读者呼吁必须改革陈旧过时的音乐理论体系。什么流行音乐不分大小调,大调布鲁斯小调布鲁斯,将爵士音乐归结为大小调式之内等等都与陈旧的音乐体系有关,甚至将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和弦功能体系原封不动的搬入到当代主流音乐中。笔者期盼了几十年现在仍然存在这样的想法——人类不能永远停留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的范围内。笔者现有的作法仅仅是一种尝试否则没有说服力,希望对读者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1】请读者注意《最美的歌唱给妈妈》1=#F 2/4旋律写明具有“藏族民歌风”,已经明确不属于西方大小调式,来自于某位读者并有和弦编配说明。
【注2】摘自于真实教程不是笔者杜撰。
【注3】由于在和声法则的体系中已经去除了调式,转调概念自然也是去除之例。之后的论述将不会出现明显的转调痕迹,但是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转调功能且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的表明和声法则的功能涵盖所有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优秀可继承的遗产。

                                    2016年2月 7日      于沈阳长白岛

  

评分

参与人数 2活力 +9 琴币 +18 收起 理由
Tomas77 + 9 感谢老师。
qyjs + 9 + 9 原创内容,实用教程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 新年好 !抢个纱发坐坐 谢谢分享 此教学太深奥了 对于我们这些老琴童来说就象天书一样 我想对那些高手而言 一定很有用!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asdfghjk159357 发表于 2016-2-7 22:58
版主 新年好 !抢个纱发坐坐 谢谢分享 此教学太深奥了 对于我们这些老琴童来说就象天书一样 我想对那些高手 ...

您的到来笔者欢迎!
您很可能对本文没有理解或者存在阅读上的困难,比喻成“天书”不太恰当,“太深奥”也谈不上。从读者的回复上看类似的看法存在但不是主流,否则相关的内容也无法进行到今天。现在笔者假设您真心实意的希望学会《和声法则》的前提下向您提出个人看法:
和声法则是系统教程单独阅读其中的某一讲不可能真正理解,建议从头学起不能急功近利。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阅读问题笔者最容易回答读者也最容易理解,否则读者出现阅读困难不可能提出实质性的问题,只能笼统的“看不懂”、以及您所说的“天书”之类。
《和声法则》不是重复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所以阅读时一定要放弃旧有的思维方式才能接受新的观念。
刚才笔者回复了刘老师的贴子,刘老是对《和声法则》深入阅读并真正理解的众多读者之一,您完全可以并应当与他们探讨是如何理解《和声法则》内含。由于笔者是处于作者位置与处于读者位置的您必然存在理解上的差别回答肯定不够理想。
从您的带有结论性的回复来看,不是一位琴童当然也不是老琴童道像是一位高手。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scz 发表于 2016-2-10 08:11
您的到来笔者欢迎!
您很可能对本文没有理解或者存在阅读上的困难,比喻成“天书”不太恰当,“太深奥” ...

新年好 谢谢朋友的祥细注解 您的贴子确实是好贴子  只是水平有限 理解不了它 我真的是一位老年琴童 今年60有3 [我在坛里发过几十个很菜的视频 就能证明] 我现在也在学习和声 我一直在寻找通俗易懂用歌曲举例 怎样运用和声的视频教学贴子 我所说的天书 是对我而言 并无非恶意 祝您新年快乐!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8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新人不知道《樱花》《最美的歌唱给妈妈》《莫斯科效外的晚上》 这些谱子的错误标配,不知道哪里有?
虽然我没看明白,但是很在理,和我想的一样。就是没谱看不懂{:soso__3669389859068460655_4:}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wchy 发表于 2016-5-28 22:51
我是新人不知道《樱花》《最美的歌唱给妈妈》《莫斯科效外的晚上》 这些谱子的错误标配,不知道哪里有?
...

楼上网友:
《和声法则》应用篇 公开的目的是提高读者应用和声法则的能力,为此势必选择一些典型的范例,当然在笔者看来如此范例不应当是杜撰出来必须是实例。这些个实例另一个特点是容易找到的流行音乐作品,绝不是与作者过不去。其中《樱花》和《莫斯科效外的晚上》取材于一本正式出版的XX教程而《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出现在《键盘中国论坛》。
《和声法则》应用篇 第一讲 是SCZ所处理论观点对于某些音乐理论现象的看法,与学院派的主流理论体系与思维方式可能存在不同,至于对错是非有求于读者的客观评论。考虑到作者写出一本书不容易,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因素还是不要过多的在这方面刨根问底,作为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识别对与错也就达到了学习目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scz 发表于 2016-5-30 04:26
楼上网友:
《和声法则》应用篇 公开的目的是提高读者应用和声法则的能力,为此势必选择一些典型的范例 ...

这个有书吗?能否告知书名?这套理论不错,很喜欢。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wchy 发表于 2016-6-1 21:53
这个有书吗?能否告知书名?这套理论不错,很喜欢。

目前还没有书,其原因在《和声法则》后记中有部分解释,很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成书,只能依靠互联网。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这个是第一讲吗?很多内容不是很理解,比如范例1中#C,#F音在Am,E,F,Dm中没有出现呀。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动态可以理解为音阶吗?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keke2xiaodie 发表于 2016-6-20 23:05
音乐动态可以理解为音阶吗?


学习SCZ老师的《和声法则》应用,应先学习《和声法则》:

和声法则 第一讲 和声进行力度(2014.10.24更新到第四十二讲—后 记)
https://www.cnkeyboard.com/bbs/thread-110230-1-1.html
(出处: 键盘中国论坛)

此外你这里所说的“音乐动态”,应当是“音乐组态”!

关于“音乐组态”SCZ老师在《和声法则》第三十二讲的【注1】中专门作了说明:
“组态”一词在《和声法则》中的含义就是“《和声法则》第二十五讲”中的“类别”。在原始“读书笔记”中用的是“组态”一词,在编辑《和声法则》第二十五讲时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使用了较为通俗的“类别”,现在应当恢复本来面目“组态”一词。

关于“类别”SCZ老师在《和声法则》第二十五讲中是这样论述的:
“在《音乐理论基础》第41页有这样一段话“按着一定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调式”也可以理解为在传统音乐理论中对音乐作品的分类法,所以读者必须明确它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才能够真正理解调式的深刻内涵从而把“深奥抽象”变成简单具体。”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4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qyjs 发表于 2016-6-21 08:28
学习SCZ老师的《和声法则》应用,应先学习《和声法则》:

和声法则 第一讲 和声进行力度(2014.10.24 ...

多谢您的指导,就感觉前面应该有不少内容没看到。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1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们这些老琴童来说就象天书一样 。理论不错,太难。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琴不谈 发表于 2017-2-11 07:19
对于我们这些老琴童来说就象天书一样 。理论不错,太难。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由一步一步地走。先从最基础的《基本乐理》开始吧!

学习和声应当先阅读《和声法则》再阅读《和声法则应用》。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keke2xiaodie 发表于 2016-6-20 23:03
老师,这个是第一讲吗?很多内容不是很理解,比如范例1中#C,#F音在Am,E,F,Dm中没有出现呀。

同感 。不明白为什么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yxyzbg 发表于 2017-11-20 22:12
同感 。不明白为什么

由于范例1主要是如何证明其和声写作存在的问题,不是做具体和声分析,没有必要详细到每个具体和弦。应当说这首歌曲的和声比较简单,只要脱离开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来思考问题那就不是问题。它本来就不是西方二元化之内的歌曲,非要用大小调式来套。现在应当明白了吧!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9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scz 发表于 2017-11-22 04:27
由于范例1主要是如何证明其和声写作存在的问题,不是做具体和声分析,没有必要详细到每个具体和弦。应当 ...

多谢您的讲解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网友:第一时间已经看到了你的回复,再加上网站的提示经过再三思考现在做一点回复。范例1 是针对一个笔者认为存在问题的和声作品,问题在于错误的决定了它的调式,它不是一首和声小调歌曲,至于是何种调式笔者在其它文章中提到过。由于和声法则的核心理论观点是消除“调式”概念,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误导读者死记硬背是什么“调式”,这是原则。当然在没有所谓“调式”概念的干预下处理这类和声问题只有在和声法则体系内可以做到,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无能为力。不考虑作者,只是从读者角度看有相当多的朋友不能从“调式”圈中跳出来,总好象被洗脑,范例1在书中存在很多年笔者没有发现哪位读者提出异议。9楼的朋友提出有关#C和#F的问题,这两个音名是音乐理论平台上原有的内容,不是计算出和弦的组成部分,并没有被【】括起来。
在这里重复一个必要的结论:
如何区分什么是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内的参考文献?
笔者的回答是:
以调式为基础不能脱离开调式的论述都属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的内容。调式是一道分界线,只有跳出这条分界线才有可能进入到新的音乐理论体系看到整体绚烂无比金碧辉煌的面貌。至于学院派仍然固守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的原因不是那么简单可以解释,需要时间。不过和声法则所揭示的现象已经证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在整体音乐领域的应用存在产生问题的根源。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奥,要静下心学。谢谢老师!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为什么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多小时一直在写东西终于停笔了,顺手为19、20楼的读者写点回复。
笔者有一段终生不能忘怀的阅读经历,就是针对《苏武牧羊》那首歌曲的分析和理解。现在能够从《音乐理论基础》第85页例152查到,书中给出的答案是“C为主音的徵调式”。对于这类确定调式的问题,书中明确写到“首先要依靠听觉”,可见听觉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地位。笔者的第一感觉是不太好理解,书中没有分析过程,它的结果——C为主音的徵调式,笔者认为是正确的。如果要求读者不去死记硬背的前提条件是明确内在机理,掌握它的理论规律。从客观上讲应当说《苏武牧羊》运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进行调式分析具有相当的难度,很不容易将过程说得清楚。林文信《12小时 • • •》第62页《哭砂》调式被确定为C大调,笔者认为应当是C宫调不是C大调。现在笔者立即对《苏武牧羊》进行确定调式计算,请两位朋友参考书中解答进行对比。
《苏武牧羊》的已知条件:
主音是C。
旋律中音名名单:C、D、F、G、A。//共五项。
标称调号:1=C。
将音名音乐理论平台并作音名截取得出:
【A】—【D】—【G】—【C】—【F】。
∵主音是C。
∴Ⅰ=C。
根据Ⅰ=C建立音乐组态:
【Ⅵ】—【Ⅱ】—【Ⅴ】—【Ⅰ】—【Ⅳ】。
调性表达式:
【Ⅵ】—【Ⅱ】—【Ⅴ】—【Ⅰ】—【Ⅳ】;//连续五声表明是五声民族调式。
【A】—【D】—【G】—【C】—【F】。//
现在确定具体五声调式的名称。
五声必须具备:
【3|角】—【6|羽】—【2|商】—【5|徵】—【1|宫】。
三个表达式之间的纵向关系存在:
【Ⅰ】=【C】=【5|徵】
表明:C徵徵式。
【1|宫】=【F】
包含有1=F。
表明正确调号是1=F。
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苏武牧羊》中原本是1=C说成1=F.
原因在于在《苏武牧羊》这个特例中,在它的五线谱的三线加上一个“b”对原谱的音响效果没有任何影响,是一个无效的位置。正确的理解是在五线谱三线上原有一个“b”表明是1=F,后被去掉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从而造成了1=C假象。应当说是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遗留下来的缺陷。
当读者学会了使用音乐理论平台之后,上述过程不必书写直接在音乐理论平台上完成。
最后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读者只要是被送上音乐理论平台的音乐旋律,计算出的结果不需要经过听觉。也就是说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中强行要求读者通过视听的作法在音乐理论平台上已经没有必要。
另外一个问题是有关不同调性的音乐作品色彩方面,多数现有的理论基础教程采用回避的态度,而在蔡松琦著《流行音乐和声技法》第七章有所介绍几种调式色彩的比较。缺少点规律性的论述,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内好象也是一个难点。而在音乐理论平台上不是难点,有它的结论性论述。这些具有定理意义的结论性论述同样不需要读者通过听觉,原因是笔者在产生结论之前已经作过数不清次数的视听比较,没有必要让读者去重复。如果人生给笔者时间将在应用篇作色彩最后的论述。

  SCZ 沈阳长白岛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们这些老琴童来说就象天书一样 。理论不错,太难。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教学太深奥了 对于我们这些老琴童来说就象天书一样 我想对那些高手而言 一定很有用!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qygw2018 发表于 2021-7-14 15:42
此教学太深奥了 对于我们这些老琴童来说就象天书一样 我想对那些高手而言 一定很有用!

楼主的回复笔者已经阅读了,连同22楼读者的疑问共同加以解答。
首先,“天书”的说法不恰当。《和声法则》主要是针对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以及传统和声学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所存在不同的认识,拿出来与读者共同探讨,磋商。为此,必然要认识到对于现代主流音乐现象而言旧有的理论观点包含有缺陷、漏洞甚至是错误,必定是几百年之前形成的理论主体与当代主流音乐出现不协和的现象是历史原因造成。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相当多的读者不能理解缺乏正确的认识。而错误的认为西方古典古典音乐理论体系是完善甚至是完美的,造成的结果使许多读者很难接受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追根朔源找出西方古典音乐理论针对当代主流音乐出现缺陷错误的原因。《和声法则》的理论观点是由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中的“调式”概念造成的诸多理论上问题的根源。这一点也是相当多的读者难以接受的理论观点,认为音乐理论必须“先是调式”结果造成“调式挂靠” 严重错误的和声现象并且几乎没有被读者发现。
第三,在《和声法则》中发现并公开了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挖掘出错误根源,接下来的工作自然是如何彻底解决这些个问题。很明显已经超出了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所能承受的范围。这又是一个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持有者不愿意接受的理论观点,恰恰《和声法则》做到了。
最后,建议两位读者阅读刘老师同非先生的回复,可以帮助改变读“天书”的感觉。多提出具体的问题,便于笔者有方向的加以解答。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我来看看学习学习!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8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8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8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深奥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9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您的讲解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4-4-25 18:16 , Processed in 0.119049 second(s), 8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