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音符之声扩展包豪华版V6重磅发布: s670 770 970 775 975 sx700 sx900 Genos Tyros5
查看: 1016|回复: 6

和小伙伴一起伴奏——杂谈乐队伴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1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小伙伴一起伴奏
                                                                                                                                                                                                                                                                                                          那片海那场雨...
        在本文要说的是“和小伙伴一起伴奏” ,也就是乐队伴奏。因为以前我更多说的是个人伴奏,针对普通琴友的误区作了一些论述。普通琴友在乐队伴奏也同样会有些误区,当然先要说明本人并不是伴奏高手,弹琴水平也不高,更没有和其他人合奏过,没有资格在艺术上指手画脚,我只是针对一般自娱自乐的琴友,而且也做不到和专业一样的伴奏,只能说是降低要求的伴奏,在此仅仅是个人的一些浅见,仅供参考。

        以前有发表过文章,说的是无主旋律的伴奏,也说过不喜欢电子琴的自动伴奏,因为在艺术上来说,它只是适合普通大众的,平时自娱自乐的。反反复复,一成不变的和弦伴奏;以及从始至终,一样的节奏,始终同等的音量,没有渐变,也就是说没有感情,木讷呆板。要想让伴奏精彩,就只有用乐队来伴奏,这就是发表本文的目的。一首歌曲的节奏,风格不同,有的歌曲一开始就高潮,自然鼓也打得急打得响。更多歌曲开始是很轻的,甚至是不打鼓,唱第二段才开始打鼓,慢慢把情绪带上来。有时前一段甚至完全是清唱,没有任何伴奏,例如《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伴奏跟人的感情一样是有轻重缓急的,有时沉默是金,似清晨初醒时的寂静,或是高潮后的冷静;有时似轻风细雨般地轻敲细打;有时鼓声尤如狂风骤雨,万马奔腾。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清唱很没意思。在有伴奏时就唱得格外起劲,尤其是比较激昂的歌曲,忧伤的歌曲有伴奏唱得更投入感情,音乐是第二语言,表达我们的冷暖人生,观众也有同样的感受,这就是伴奏的魅力。“艺术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作品必须主题突出、主角形象分明,作品才能鲜活有生命力,获得大家的喜爱。伴奏是配角不可比主旋律或主唱更抢镜更夺目,相应地低调些,让主角更突出一些。我们普通琴友伴奏存在一些误区,伴奏弹奏主旋律是重复累赘,这是之前说过的。乐队可以独奏也可伴奏。独奏是指某个乐器弹奏主旋律,其它乐器伴奏,很少有单个乐器的独奏,本文说的伴奏多指为人声演唱伴奏。很多人认为乐队就是大家一起伴奏,由始至终的,而且伴奏的都是同样的。老百姓就是喜欢热闹,乐器齐鸣、锣鼓喧天,才显得喜庆欢乐。“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普通人就是图一乐,也没什么不好。如果要讲究艺术的话,这样伴奏音量过大,盖过了人声,而且伴奏单一,没有层次感、立体感。好像大家在拼音量、吼嗓子,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乐器伴奏在没有主旋律(独奏)或主唱的前奏、间奏、尾奏,可以尽情地演奏,在主角表演时就应减小音量、力度,和减少乐器伴奏。听过很多歌曲在高潮时,伴奏为了烘托高潮,音量过高,几乎盖过人声,有噪音之嫌,耳朵很不舒服!本来高潮是歌曲最精华的部分,也就是主旋律或主唱最出彩的地方,反而被遮掩了光芒。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把握分寸,不能为高潮,一哄而上,不分主次,人人是主角。在早期没有先进的扩音设备,人们听音乐,为听得清楚,需要很多乐器一起弹奏。还有话剧也是这样,演员需要很夸张地说话,有些不自然,这也是条件所限。在今天只要在演员身上戴个小小的麦克风,不再需要大噪门,演奏不必用再多乐器合奏。电子琴、电钢琴、合成器自带的,多种乐器音色可以转换,几个人的小型电声乐队就可以演奏大型乐团的曲目。

          组建了乐队,如果想更出色,那就要学会怎么分配编排了。无数的乐队如同天上繁星,音乐素质当然是参差不齐,有的乐队音乐长久不衰,有的短暂如同流星划过。艺术讲究的是错落有致、首尾呼应,而不是众人齐上。主歌(低潮)一般有两段,伴奏不一样不重复,副歌(高潮)重复时伴奏也有变化。很多普及大众的乐谱为了节省篇幅,只有一种伴奏,更没有比较长的间奏。前奏带入歌曲,如同影视的前期宣传,吸引你的眼球;间奏如同电视主持人,妙语铺垫进入第二环节,或者增加气氛掀起高潮;尾奏似主持人意味深长的总结收尾。或者是简短的告别,轻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缺少这些作品就不完美。
        
          我们伴奏总是有种像是凑热闹,一种玩乐的心态。伴奏时不分你我,不求主次,很热闹但却像嘈杂的菜市场。如果你追求美,听歌时嫌有些歌曲过于吵,伴奏太杂;唱歌时伴奏凌乱没有感觉,唱得不贴心、不投入。在主旋律或主唱的进行同时,乐器弹奏和弦、副旋律、低音伴随,其它乐器(换音色)在间歇时点缀。高潮时可以乐器多点,但是不能群魔乱舞,要控制好伴奏与人声音量的比例。

       小型流行乐队(电声乐队),一般是键盘(电子琴、电钢琴、合成器)也可以是电吉他(主音吉他),solo(独奏)时弹奏主旋律,或者在间奏时,有时有一段独奏的旋律。承担中、高音旋律的伴奏,在歌曲间歇间常常需要中音或高音的点缀,有时前后间歇的点缀,还会互相呼应、此起彼伏。副旋律在主旋律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同时进行,不宜比主旋律更出彩,它是在横向上独立的旋律,纵向与主旋律的和弦相同。这独立不是绝对的,是要符合主旋律的意境的。例如歌曲主旋律描述一个人欢快地走在旅途中,那副旋律就应该是让人轻松愉快的旋律,如果是忧伤的旋律就牛头不对马嘴,也就是说副旋律是相近或符合情境的。复调是副旋律的写作方法,副旋律与主旋律并行,有时是多条,采用“对位法”来编写,这个比较难搞,我们没有那么专业就算了,我觉得并行的旋律声部过多,太嘈杂!尤其是以人声为主的通俗流行乐。我们普通人听得更多的是人声,而在音乐家的耳朵里,更多是乐器的编配,关注的角度不同吧!也不是每首歌曲都要写副旋律,更多的是歌曲间歇(长音)时插入短副旋律,以高八度和主旋律或主唱区分开。节奏吉他弹和弦进行,与主旋律或主唱并行,产生和声效果。键盘和电吉他可以互换,你和声我旋律。低音吉他也就是电贝司(贝斯),负责弹奏低音。低音它是伴奏的基石,也是与和弦相关,相对旋律、和声要简洁,甚至是单线条的和弦根音进行,低调不争不抢,看似简单,却是缺之不可。单是架子鼓打节奏,会有些干涩,贝司的低音围绕就增色不少,我们喜欢的重低音,就是这样而来,厚重有沉淀的感觉。贝司弹奏第一拍(强拍)时相对要重一点。听没有低音的歌曲,就像是没有插耳机(带低音)的手机直接听,声音单薄感觉轻飘飘。手提电脑不连接低音炮,效果也是如此,可见低音的重要性。总之低音打底,和声架梁,间歇旋律插花,副旋律为伴。架子鼓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除了电声乐队还有其他形式的乐队,例如民族乐器,本文针对通俗流行歌曲,不对其他作论述。不过由于电子琴有多种音色,可以转换,但要注意歌曲的风格,以及转换适当的位置,音色过多转换频繁,会让人感觉凌乱。

          组建了乐队要想伴奏出色,当然要分配好各乐器,在艺术上叫 “配器”。觉得自己水平不行,或者嫌写谱累,可以买电声乐队的总谱。不过很多是五线谱的,要转成简谱也挺麻烦的。如果你要求不太高,自娱自乐而已,或者自认为自己的乐感挺好,像作诗一样随口而出,而且写文章也不错,把编写乐谱当成写文章,并且带有感情的写。歌曲的的每一句都是有感情起伏的,句与句之间也是有情感联系。写伴奏其实就是写与主旋律相近的旋律,和弦只不过是几个音,重叠一起共同发声,根据每个和弦的发声效果,按规律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乐句的和弦。如C和弦听起来,有开始或结尾的感觉,所以经常是放在乐句的首和尾,F和弦因为听起来明亮,常常放在中间乐句的高潮处,当然感情是多变的,有时会大起大落,按情感走向来配和弦。明白各常用和弦的特点,用琴弹奏这些和弦,再按常用的几种和弦走向弹奏,感受一下和弦进行的效果,在给歌曲编配和弦时,弹奏一遍听下整体效果怎样。

          和弦同单线条的旋律相比,就是多了和声效果,当然写旋律因为是单音进行,更像是写文章,就是文字游戏,千变万化。文章可以写得很流畅,像琅琅上口的歌曲。有的歌曲主歌(低潮)很平白,甚至不好唱很饶舌,但是副歌(高潮)时却是很精彩,让人死死地记住这段旋律,反复哼唱在心。分解和弦就更像是旋律了,只不过限制在和弦组成音,也会加点和弦外音(弱拍上),来增加变化,但是和旋律相比分解和弦之间的连接,就没有像旋律一样行云流水。和弦讲究的是纵向的和声效果,而旋律是横向进行的、叙述性的。明白歌曲的结构,写旋律、配和弦。很多人不会唱谱,也就不会根据自己随口而出的旋律记谱,可以用手机下载根据自己的哼唱转为乐谱的软件。例如Hum On(哼歌谱曲),有Hum On汉化版。还有ScoreCloud Express(听声写乐谱),不过这个暂不支持安卓手机,你可以用手机录音,再在电脑上用这个软件。可惜的是,都是转成五线谱,不过有五线谱转简谱的软件。如果能直接转成简谱那该多好啊!不过乐理知识还是要知道一些,你哼的旋律的调式,是大调式还是小调式?以便于编写和弦进行。首调式记谱还是固定调式记谱?当然普通人一般是首调式,但是碰到五线谱记谱,就必须分清楚。五线谱也可以是首调式,但更多的是固定调式记谱。首调式记谱必须知道你唱的是多高的调,记录适合自己演唱的调,别人演唱改调也快。如果嫌麻烦自己写伴奏谱太累,你也可以下载哼唱编曲软件,也就是根据你的随口哼唱,自动写伴奏的软件。不过仅是出伴奏不能形成乐谱,我们不能自己弹,只能像k歌那样只能唱,那就失去自己弹奏的乐趣了!

         了解乐队各乐器的分工来写谱,下例是一小段小型电声乐队伴奏谱,本人水平有限。专业伴奏总谱多是五线谱,本文针对不习惯或不喜欢五线谱的普通琴友,为了节省篇幅,省去可有可无的主旋律;为了更易于演奏,节省看谱时间,实现快看快弹,将常用和弦作了简化,都是常用的,已经熟记于心。就像“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央视”。电视剧里面干部的称呼,不知何时开始省去了“长”字。可见简化给人们在称呼上带来的方便。还有写作不仅名称,简化字本身就方便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东西完全可以简约,更省心更高效。你可以查看《简谱风暴》,在此不再重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琴币 +8 收起 理由
Tomas77 + 3 很认真,很用心。
qyjs + 5 言之有物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3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的文章,写得不错,通俗,易懂!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3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写得非常好。童丽歌曲的伴奏就编排的非常美妙及律动,简单几件民乐加电声配合的天衣无缝,给歌曲锦上添花,,就光听那伴奏就是种享受。难怪人家版权保护,她的歌曲伴奏很难找到,找到了也是消音版的,无法使用。本人纯爱好者自己的感受。楼主所言非常正确。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器之间的配合演奏,其实也像写文章,可以描绘场景,可以表达情感。例如我行走在山间,长流不息的溪水,断断续续的鸟鸣,远处传来牧童的笛声。主旋律是你的哼唱;和声像是你歌声的回音,声音有重叠、有渐变;鸟儿清脆的鸣叫,以高八度音,在间歇时点缀(副旋律),而且有所不同,有如求偶的鸟儿在对话;潺潺的溪水,缓缓的流动,作为低音环绕在耳;牧童的笛声,悠远飘渺仿佛飘在空中,作为另一段副旋律,笛声要轻,有远处的感觉。节奏感强的人,听到有规律的声音,都会在心里打鼓。寺庙悠扬的钟声、清脆的木鱼声,一下一下地拨动着你的心弦,跟着一起颤动。
         乐器间配合就是这样,声音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远有近,才能体现出声音的层次感、立体感、距离感,还有描述心情心境的,包括愤怒、哀伤。音乐是第二语言,人们除语言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乐器间伴奏也是要分音量、力度、缓急,来表现这些音乐作品,而不是一拥而上,众人齐乐。没有区分就如同小学生齐声朗读课文,除了整齐外空无一物;没有细品,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狼吞虎咽,结果不知何味。多声部的音乐作品,如果不分主次,或者与情境不符,不管怎样数量太多,处理不好总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像是倒在大盆里的剩菜,吃起来五味杂陈。当美的东西铺天盖地、连续不断地向你袭来,你只能是审美疲劳。很喜欢在超市买东西,因为有众多选择,但大多时候你为选择而困扰。
        通俗流行歌曲短小精干,虽然不能像大型曲目那样,但是再短小它也有思想,就像有些精典的小品,虽然不是几十集的连续剧,却照样能够让人回味无穷。
        为什么春节晚会越来越难搞?老百姓的品味更高了。生活富裕了,人们的心里从柴米油盐,转移到精神生活了,开始思考评论影视作品,欣赏音乐曲目,爱美是人之常情,对艺术作品的挑剔也在情理之中。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新歌的编曲套路也渐渐改变了,以前港台抒情歌曲常用的Fm水晶电钢琴音色,现在很少用了,基本都是有特色的原声钢琴。以前间奏电吉他大段solo,现在也几乎不用了。四大件想奏原版也不容易了。当然改编成摇滚风格还是可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琴币 +1 收起 理由
Tomas77 + 1 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得很用心。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1-7 09:41 , Processed in 0.05210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