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摇滚王勇老师单编弹唱教程第十一集发布
查看: 1822|回复: 1

《和声法则》应用篇 第三十一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1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cz 于 2020-3-11 04:54 编辑

作者:scz

   音乐理论平台概念是和声法则基础性内容,而学院派的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调式概念更为准确一点来说是大小调式。音乐理论平台具有高度理论层次,主要针对的是旋律,而大小调式概念本身几乎与与具体旋律无关,至少可以说是不具备严格理论上的关系。由于西方古典音乐理论存在某些缺陷与漏洞造成后续对一些音乐现象的解释出现明显分歧,应用篇中曾经提到过在如何确定音乐作品调式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教程的不同说法,更为突出的是对“调性”的定义,一种是主音的音高另一种是调式的性质。按着常理作为理论内容是不应当出现不同作者不同版本基本概念上的区别。这一讲着重介绍如何应用《和声法则》从理论上解析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中遗留下来有关调号的问题。请读者先来了解当代相关理论教程有关结论性的说法:“除了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外,还有包含升音的七个大调和包含降音的七个大调。【注1】”,告诉读者调的数量是15 个。“在音乐中所使用的调,一般不超过七个升降号。但偶尔也有多于七个升降号的调。【注2】”,说明七个不是理论上的准确数值。“调号中升号或降号最多为七个【注3】”,指出的是准确的最大理论数据。对于读者来说后两本书上的论述是存在理论上的区别。接下来运用音乐理论平台来解决这些问题,先看看范例。

范例1、E大调调号的由来及详细求解过程【注4】。

音乐理论宝典初始化:
【ROOT】=【1】=【宫】=【Ⅰ】=【0】=【C】;
【#】=【7】=【变宫】=【Ⅶ】=【+5】=【B】;
【b】=【4】=【清角】=【Ⅳ】=【—1】=【F】。

在锁定音乐理论宝典初始化的状态下计算出:
【E】=【Ⅲ】=【+4】=【3】=【角】。
∵【E】=【+4】//平台上的数据,求出的是权值。
∴Re=+4//E的权值是+4。
这个结果表示E大调的调号是4个升号。

下面具体求解每个升号在五线谱上位置。
在音乐理论宝典初始化状态下只顺时针移动音名(A)板。
【ROOT】=【1】=【宫】=【Ⅰ】=【0】=【E】。//指向主音E。
得到从【#】到【b】之间新的音名截取:
【#D】—【#G】—【#C】—【#F】—【B】—【E】—【A】。//其中包含有四个“#”。
其中这四项:
【#D】、【#G】、【#C】、【#F】
    就是E自然大调中在五线谱上四个“#”的位置分别在:
    D、G、C和F上。
如果想要知道在具体的坐标位置上可用前几讲中的公式进行计算,使用已知条件音名来计算几何位置。请读者注意这个几何位置按着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传统标记升号调是从左到右顺序,即从#F开始。
    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还是调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只要计算出它的调性也就是正确的回答了问题。读者都知道E自然大调的主音是E,并且是七声连续音名截取,这两个关键的已知条件决定了任何E自然大调的音乐作品的调性表达式肯定是:
    【Ⅶ】—【Ⅲ】—【Ⅵ】—【Ⅱ】—【Ⅴ】—【Ⅰ】—【Ⅵ】;//音乐组态。
【#D】—【#G】—【#C】—【#F】—【B】—【E】—【A】。//音名截取,其中包含有四个“#”音名,也就是五线谱上与音名有关的位置。在这个具有定理意义的内在逻辑规律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编程并没有多大难度,但是从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寻找出上述内在逻辑规律不是简简单单仅仅运用计算机能够完成。
由于,钢琴键盘上每组键只有七个白键具有各自的独立音名,其它五个黑键只是借助于相邻的白键音名附加上“#”或“b”构成,为此,实际调号是这12个就足够了。然而,无论是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还是五线谱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一定的程度的歧义性,从而出现远多于实际需要的12个,多出来的调号实际上是原始基础12个调号的重复。12 个基础调号是如何确定?回答如下:

音乐理论平台上,12个权(R)值所对应的音名就是基础调号,共12个。

如果按着上述12个权值决定调号,五线谱上只能最多保留5 个“#”或“b”号。实际上传统的五线谱允许多于5个“#”或“b”号,当R=±6时为6个“#”或“b”。其中6个“#”调是1=#F调五线谱上最后一个“#”在五线谱高音谱号的+9位置上,这个位置是#E与F是同一个音。当为6 个 “b”调是1=bG调在五线谱上最后一个“b”在+7位置上,这个位置是bC与B是同一个音。很明显#F=bG两者是同一个调的两种表达方式,也被称为等音调 。等音调的特点是音响效果相同功能完全一致,在和声法则高度理论层次上两者的权值R是唯一的,区别是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内调号的表达方式不同。两者有一个实用性很高具有定理意义的规律是:

等音调两调的"#"和"b"数量之和是12。

前面的#F调是6个"#"而后者的bG调是6个"b"它们是等音调,两者"#"与"b"数量之和是12。
另外一个范例是在《新概念乐理教程》第161页例10—20中bD与#C两调是等音调。bD调具有5个"b",而#C调具有7个"#"。两者"#"和"b"数量之和也是12。从理论上讲任何一调号都存在另外等音调调号,这其中只有#F与bG调两个等音调是相同的"#"与"b"数量,而其它任何一个调的"#"与"b"数量与它的等音调都是不相等的。所以,无论是从理论上应用还是实践音乐的应用,都应当选择"#"与"b"数量相对少的那个等音调。西方古典音乐理论的教程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但是读者应当清楚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所用的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重要的问题在于它不是完整严谨的理论内容。
等音调的概念是西方古典音乐理论遗留下来的一个怪胎产生的具有歧义性的定义。假设在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诞生之前能够产生类似于权值那样采用唯一的方式定义替代"#"和"b"的表达方式,绝对不会出现现在这种尴尬复杂的局面。和声法则产生之前已经确定了战略性方向,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兼容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对音乐理论直接描述的正确部分。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等音调”概念并不是错误说法,而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带有某种程度故弄玄虚的味道。音乐理论平台上初始化状态下R=—2到±6的5 组音名包含有等音调的含义,也就是说每组中的两个音都表示是等音调。读者们使用的音乐理论平台上的七个自然音级是没有"#"与"b"的附加,表面上看属单一调号表达。而和声法则的理论观点任何一个调都具有等音调,好象这七个没有"#"与"b"的调在音乐理论平台上没有了等音调。实际上这是误解,现在读者手中的音乐理论宝典是第三版基础型也是基础型最后一版,它的特点是简单省略一些基础理论中前期用不到的内容“等音调”就属于这种内容,现在需要对现有的音乐理论宝典进行升级以适应对等音调处理。升级的方法很简单,不需要重做音乐理论宝典只对原有音乐理论宝典中的七个自然音级的音名添加上它的等音调音名即可。具体方法如下:
原有的七个自然音级:
7|变宫、3|角、6|羽、2|商、5|徵、1|宫、4|清角;
Ⅶ|+5、Ⅲ|+4、Ⅵ |+3、Ⅱ|+2、Ⅴ|+1、Ⅰ|0、Ⅳ|—1;
B、E、A、D、G、C、F。
升级版是在上述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内容:
7|变宫、3|角、6|羽、2|商、5|徵、1|宫、4|清角;
Ⅶ|+5、Ⅲ|+4、Ⅵ |+3、Ⅱ|+2、Ⅴ|+1、Ⅰ|0、Ⅳ|—1;
B|bC、E|bF、A|bbB、D|bbE、G|bbA、C|#B、F|#E。//包含有新的音名。
升级之后的音乐理论宝典上的每个音级所代表的调号都具有了等音调,等音调不是只有两个调之间的事,事实上可以是多个调共同都是等音调。比如xG也是A|bbB的等音调完全可以理解为A|bbB|xG,此时的A调与另外两个bbB调、xG调共为等音调。在当代的音乐创作中几乎不使用bb与x作为调号的标记内容,但是作为理论层次是应当理解它的存在【注5】。

范例2、分析三个升号A大调【注6】和带有两个重降号的bbB大调【注7】构成。

从前面论述得知,A大调与bbB大调属于等音调,存在A|bbB的关系。
升级版音乐理论宝典初始化:
【ROOT】=【1】=【宫】=【Ⅰ】=【0】=【C|#B】;
【#】=【7】=【变宫】=【Ⅶ】=【+5】=【B|bC】;
【b】=【4】=【清角】=【Ⅳ】=【—1】=【F|#E】。

已知条件中的A大调指的是自然大调具有7个连续截取的音级,主音是A。bbB大调也是自然大调具有7个连续截取音级,主音是bbB。

将主音A送上音乐理论平台并作截取得到【A|bbB】。
只移动音名板根音ROOT指向A|bbB:
【ROOT】=【1】=【宫】=【Ⅰ】=【0】=【A|bbB】//请读者记住这个表达式中的等音调是【A|bbB】。
简化得到:
【ROOT】=【Ⅰ】=【0】=【A】。//首先计算调号为【A】时五线谱上的调号。
     计算出七声自然大调的截取范围:
【#】=【7 】= 【Ⅶ 】=【+5】=【#G】;
【b】=【4 】= 【Ⅳ 】=【—1】=【D】。
至此已经得出了A自然大调的调性表达式:
    【Ⅶ】—【Ⅲ】—【Ⅵ】—【Ⅱ】—【Ⅴ】—【Ⅰ】—【Ⅳ】;
【#G|bA】—【#C|bD】—【#F|bG】—【B|bC】—【E|bF】—【A|bbB】—【D|bbE】。//音名截取加入了一个等音调音名。
理论上调性表达式中的音名截取具有全方位的表达出音乐作品在五线谱上“#”或者“b”号调的数量。这个数量上不会超过12 个(请读者注意!不是七个。因为和声法则适用于所有音乐。不是仅仅为了七声的自然大小调式。),请读者记住“#”号调是从#F开始而“b”号调是从bB开始来计算它们的调号。有一个定理意义的结论:

如果一个调是“#”号调,那么它肯定有一个“b”号调作为等音调。而两者“#”、“b”号数量之和为12。每一个调号的表达只能用“#,x”、“b,bb”两者之一,不能混用。

本范例中的A调如果用“#”号表达,从音名截取上看是:
#F、#C、#G共三个。//这个结果与《新概念乐理教程》第159页例10—15惊人的一致。
bbB调与A调是等音调,具有A|bbB的关系。已经计算出A是具有三个“#”号的调,作为等音调的bbB必然是9个"b"号的调(请读者注意!12—3=9。)。那么这9 个“b”号是如何出现在音乐理论平台上?解答如下(请读者高度注意!牢记 “b”号调必须从bB开始。也就是说“b”号调必须首先出现bB,没有例外。):
(bB)—(bE)—【bA】—【bD】—【bG】—【bC】—【bF】—【bbB】—【bbE】。
该范例取自于《新概念乐理教程》第164页例10—24。书中答案只是上述表达式中 具有【】也就是被截取的七个“b”号的音级,而另外两个(bB)、(bE)不在七个之内也就是不在七声自然大调的音乐作品之内的音级,也就是说没有(bB)、(bE)的出现也不会影响作品的音响效果。但是必须注意!类似于"bB"与"bbB"情况并不能在同一个五线谱的调号位置上有两个"b”与"bb"标记同时出现(这就是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运用五线谱所表现出的漏洞缺陷之一)。否则一定会造成错误结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其中一个移出调号位置到旋律内部, 那么,究竟应当移哪一个呢?请读者注意后续论述。
通过以上的论证,已经对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调号的概念有了足够的认识,下面将归纳到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内容。
音乐理论平台初始化状态的已知条件是:
【C】=【0】;//其中【0】表示权值Rc=0。
直接得出:
【A】=【+3】;//权值Ra=+3。
表明A调可以是具有3个“#”的调号。
由于权值R符合补码运算规则,因此【A】还必须存在另外一个Ra值:
Ra=—9。
也就是:
【A】=【—9】。
明确表示A调还有一个用9 个“b”号表达的等音调。那就是bbB调。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永远存在这种相互依存共生的分别用“#”号与“b”号表达的等音调。学院派的相关音乐理论教程多采用类似“一览表”的方法并在某种程度上是轻描淡写缺少完整性。如:前面讲到的A大调的调号只提到是三个“#”号,而A大调的调号能用几个“b”号准确表达?这些教程采取回避态度。应当说从理论层次上讲是说不过去,即便如此尴尬的是笔者没有发现任何一位读者对此提出过异议。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音乐领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论层次的深度改革创新。最后再加上一个范例作为本讲内容的结束。

范例3、分析具有一个重升号的#G大调的调号产生【注8】。

∵#G大调与bA大调属等音调,bA大调的调号具有4个“b”【注9】。
∴#G大调的调号应当具有8个“#”号。
音乐理论宝典初始化:
【ROOT】=【1|#7】=【宫】=【Ⅰ|#Ⅶ】=【0】=【C|#B】;
【#】=【7|b1】=【变宫】=【Ⅶ|bⅠ】=【+5】=【B|bC】;
【b】=【4|#3】=【清角】=【Ⅳ|#Ⅲ】=【—1】=【F|#E】。
已知条件是#G自然大调主音为 #G,七个音级。
将主音#G送上音乐理论平台并作音名截取:
【G|bbA】—【C|#b】—【F|#E】—【#A|bB】—【#D|bE】—【#G|bA】—【#C|bD】—(#F|bG)。//旋律音内部包含有4个“b”音名分别是【bB】、【bE】、【bA】和【bD】,这是bA调的标称调号的标记。
其中【G|bbA】作为等音调也包括“xF”,将上述音名截取改为:
【G|xF】—【C|#B】—【F|#E】—【#A|bB】—【#D|bE】—【#G|bA】—【#C|bD】—(#F|bG)。//各个音级全部用“#”号表达。其中“x”表示重升也属于“#”号,相当于“##”,xF正确的理解是#(#F)。
∵主音是 【#G|bA】。
∴【Ⅰ】=【#G|bA】。
得出音乐组态:
【Ⅶ】—【Ⅲ】—【Ⅵ】—【Ⅱ】—【Ⅴ】—【Ⅰ】—【Ⅳ】。//属于自然大调的音乐组态。
请读者高度注意下面的分析!
只保留音名截取中带有升号的音名:
【xF】—【#B】—【#E】—【#A】—【#D】—【#G】—【#C】—(#F)。
这就是#G大调理论上存在的具有8个“#”号的调号。顺序是从(#F)开始。而(#F)不在这个#G大调的音乐作品之内,从“#”号调号的构成上必须从(#F)开始,因此(#F)从理论上讲必须存在。另外一个值得读者高度关注的是五线谱同一个线与间也就是同一个线号上不能出了两个及多于两个升、降号。当超过七个以上升、降号必然会出现这种现象。【xF】也就是#(#F)与(#F)是在同一条线上,解决的办法是将【xF】=【#(#F)】中的“(#F)”移到旋律内部离开调号位置。从理论层次上考虑不提倡将 【#F】移除五线谱的调号位置,而是一个单独的“#”保留在调号位置上,则起到旋律内部#F和F升半音的作用,实际的音响效果就是xF=##F和#F。不过,在五线谱调号位置变为七个“#”号之后,其标称调号成为#C调,实质设有任何变化。所以,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中的调号概念不是一个完整的具有真正理论意义的概念。这也是在和声法则的基础理论概念“调性表达式”中不允许出现与调号有关内容的原因之一。

    从实际应用上考虑,#G大调是使用具有4个“b”号作为标称调号:
【bB】—【bE】—【bA】—【bD】。
不使用8个“#”号的调号。而西方古典音乐理论教程中是将也是4个“b号bA调列为14个西方古典音乐理论体系法定调号内容,不承认它的等音调#G调的存在。范例3的论述无论如何解释,在音乐理论平台上有一点是不变的也是唯一的,那就是权值R=—4。R=—4是解决这道棘手问题唯一捷径的起点。


【注1】摘自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试用教材《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第77页。
【注2】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基本乐理通用教标》李重光编著第89页。
【注3】摘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概念乐理教程》任达敏编著第158页。
【注4】摘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概念乐理教程》任达敏编著第159页例10—15。
【注5】关于bb与x加入五线谱调号的内容,请读者参考任达敏《新概念乐理教程》第164页例10—25。“两个重降号bbB大调”。作者是以“专栏信息”的形式加入该内容。
【注6】内容摘自《新概念乐理教程》第159页例10—15。
【注7】内容摘自《新概念乐理教程》第164页例10—25。
【注8】内容摘自《新概念乐理教程》第164页例10—25。
【注9】《新概念乐理教程》第160页例10—18,查bA大调的调号。

2020年3 月6日于沈阳长白岛

评分

参与人数 1琴币 +9 收起 理由
qyjs + 9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的好资料,顶!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4-4-25 12:32 , Processed in 0.0482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