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和弦,作者弦姐上和弦
本文作者:LoT
(详情见推文链接)
在上一周👉 如何像格莱美获奖者一样使用镶边效果器?👈中,笔者给大家介绍了常见软件镶边效果器上最常见、最主要的参数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搭配👉 被困在家中无事干?来学点镶边效果器知识吧!👈一文,你对镶边效果器(Flanger)的了解就已经比较充分了。那么这一周我们来学点什么呢?我们来讨论一下镶边效果器的两个“亲戚”——合唱效果(Chorus)与移相效果(Phasing)。
前排提醒:本篇有大量的音频演示以及笔者唱歌,建议戴上耳机观看,如果你有监听音箱请忽略这条。
一.ADT与合唱效果(Chorus)
在介绍合唱效果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合唱效果与镶边效果的前身:👇 人工音轨加倍(ADT——Artificial Double-Tracking)
我们都知道(或许有观众不知道?)单一的人声有时候听上去会比较窄、比较单调、不够丰满,而音轨加倍可以解决这一个问题,可以轻松让人声(或者其他乐器)听起来更加丰满。
而要实现最真实的音轨加倍,就意味着我们要进行多次录制,因为不管是多厉害的歌手/乐手在演唱/演奏同一段内容时,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模一样,其中可能有细微音准上的差别、动态上的差别或者是音色上的差别等其他微弱的差别,单一地听你可能察觉不到这些差别,但当这些通过多次录制的素材被整合到一起时,这些细微的差别就能形成丰富的听感,从而取悦听众的耳朵。
但出于某些原因(可能是因为额外的工作量或者是效果太真实),有的人就是不喜欢这种音轨加倍效果,而John Lennon就是其中一个。出于这一个原因,列侬询问他的录音工程师Ken Townshend是否可以想一个办法,让他不需要录制两遍也能达到音轨加倍的效果?就这样,人工音轨加倍——ADT就这么诞生了。
它的原理其实不复杂,尤其是在上两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讲过镶边效果的原理的前提下。
ADT的原理其实也是两台磁带录音机,一台播放原始信号、另一台播放延时信号(与镶边效果不同的是,镶边效果要求延时时间很短,低于20ms,从而产生梳状滤波器效应;而ADT的延时时间一般都比较长,通常为20ms~50ms),且延时信号被一个压控放大器控制,产生一些细微的差别,最后将两个信号进行混合,这样只需要录制一遍,就能产生类似于音轨加倍的效果。
当然了,效果肯定没有真正的音轨加倍来得真实。接下来这一段音频就是单轨人声/真正的音轨加倍/ADT的效果对比(笔者开嗓警告,听听效果就好了,我知道自己唱功不行):
在ADT的前提之下,合唱效果(Chorus)其实也就不难理解。它可以被认为是ADT的一种形式,只是在设置上有细微的差别。而相比于ADT,合唱效果器更多会出现在合成器上,与镶边、移相等效果一同被称作调制效果(Modulation Effects)。当你想用合成器达到那种很复古的合成弦乐音色时,往往都会用到合唱效果器,那它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效果?请听下面一段音频演示:
(片段中为干声与合唱效果器的多次切换,试试你能不能听出差别?)
通过对比可以听到,加了合唱效果后整个声音变得更加丰富,声像也变宽了。但同时你也可以感受到经过合唱效果器处理后的声音不再那么集中,声音变松弛了,同时也往后移了,这对于背景人声以及铺底音色来说当然是不错的,但如果你想让这个元素更突出、更靠前、更容易被听众捕捉到的话,这时合唱效果可能就不是你的菜了。什么时候用以及如何使用,都要根据你想要的效果来进行选择,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
上面的音色以及合唱效果均来自于这一台minilogue xd
二.移相效果(Phasing)
上文提到的ADT、合唱以及镶边效果,它们三者实现方式都大同小异,都是基于延时发展出来的效果。虽然实现方式差不多,镶边效果与ADT、合唱效果这两者,在听感上却天差地别。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镶边效果其极短的延时时间与合唱效果(以及ADT)稍长的延时时间的差别。 但镶边效果的另一个“亲戚”——移相效果(Phasing),在听感上就跟镶边效果比较接近了,到底有多接近?先给大家一段音频,你能猜对哪一段使用了镶边效果、哪一段用了移相效果吗?
能猜出来吗?猜不出来也无所谓,答案我们先不公布,我们先来看看它们两个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就原理上,两者其实有本质上的不同,移相效果之所以叫移相是因为其改变的是某些频率的相位;而镶边效果改变的则是两个信号之间的延时,从而改变所有频率的相位。
(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有一点硬核)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在介绍滤波器的时候了。👉你一定会用到的效果器——滤波器(Filter)👈一文的末尾,我们简单提到了一下全通滤波器,当时我们还说一个不过滤任何频率的滤波器凭啥叫滤波器?okay,这里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全通滤波器虽然不会对任何频率产生幅度上的变化,但却可以通过改变参数,对指定的频率的相位进行改变。但人耳对于相位并不敏感,所以单纯听经过全通滤波器处理后的声音,事实上很难察觉。
看UI是不是觉得跟上周的主角Flanger差不多? 但背后的原理却是不一样的 但是,当原始音频与处理后的音频混合起来之后,效果就能被听出来了。不是因为你听出了某些频率的相位发生了变化,而是某一个频率在经过全通滤波器之后相位发生了180度的变化,与原始的信号一混合,在这个位置就产生了相位抵消,产生了一个凹陷。
仅仅只有一个凹陷对于没有受过长期练耳的人其实也还是有点难察觉的。不过就像上周讲的镶边效果器(Flanger)一样,移相效果器(Phaser)也通过一个LFO去调制,让这个凹陷上下移动,再加上一个移相效果器通常会同时产生不止一个凹陷(通常会有三处以上凹陷),所以与原始信号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硬核部分结束!)
Phaser
所以你现在会区分了吗?还没有一丝头绪?其实我猜你肯定能听出来它们两者并不同,只是不知道哪一个是镶边效果、哪一个是移相效果,我猜得对吗?那么接下来你问自己一个问题:相比于原始素材,哪一个的效果更加明显?人工味道更重?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这个你听起来人工处理痕迹更加明显的,就是镶边效果,而另外一个就是移相效果。
Flanger
这么判断有什么依据呢?其实上文已经给了答案了,我们说一般的移相效果器可以产生3个左右的凹陷,但你想一想镶边效果器能产生多少个这样的凹陷?远比移相效果器产生的要多,而且镶边效果器产生的凹陷,其分布是按照谐波关系排列的,比如我100Hz的地方产生了第一个凹陷(对应延时时间为5ms),那么在300Hz、500Hz、700Hz、900Hz、1.1kHz、1.3kHz…(就是以100Hz为基频,其奇次谐波所在位置)都是一个凹陷。这样一对比,移相那区区三个凹陷简直跟玩儿似的。所以经过镶边效果器出来的声音相比经过移相效果器的声音,会更加的魔幻、更加不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