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查看: 2496|回复: 8

传统音乐简介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8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传统音乐简介1: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
“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 Last edited by wyha on 2004-8-18 at 14:29 ]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2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习语

1.知音
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曲同样也是出自于这个典故,伯牙可以称作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琴   
2.得心应手
得心应手:语出自郑国乐师师文的有关弹琴的体会:“内得于心,外应于器”,已成为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美学信条之一。
家,而钟子期则可被称作最早的音乐鉴赏家。
3.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战国时楚地民众爱唱歌。
一天,有一人开始唱《下里巴人》,马上有数千人跟着唱;
再唱《阳菱采薇》,有数百人跟着唱;
可唱到《阳春白雪》时,音调陡然升高,难度加大,能跟得上的就只有十人之数了,这就叫曲高和寡。
这则小故事一方面也说明了楚人歌唱活动的普及。

[ Last edited by wyha on 2004-8-18 at 14:38 ]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4.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出自于战国时期的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当时的齐宣王爱听竽乐,尤其爱听合奏,他那个竽乐队足足有300人。有一位南郭先生呢,看到有机可乘,就混入乐队之中,每天也跟着装腔作调。
就这样过了几年,齐宣王死后,齐湣王即位,可这位主子不爱听合奏,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只好灰溜溜地逃了。
5.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孔子观赏《韶》(相传为舜的乐舞),并与《武》(武王伐商的乐舞)相比较时谓:“《韶》,尽善矣,又尽美矣;《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个美,指的是艺术形式,善,指的是艺术内容。大家都知道,舜是尧禅让而登上王位的;而周武王虽为一代明君,但他的伐纣之举终有弑君之嫌。依孔子那种正统的思想,当然是《韶》尽善尽美,闻之三月不知肉味矣。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5.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孔子观赏《韶》(相传为舜的乐舞),并与《武》(武王伐商的乐舞)相比较时谓:“《韶》,尽善矣,又尽美矣;《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个美,指的是艺术形式,善,指的是艺术内容。大家都知道,舜是尧禅让而登上王位的;而周武王虽为一代明君,但他的伐纣之举终有弑君之嫌。依孔子那种正统的思想,当然是《韶》尽善尽美,闻之三月不知肉味矣。
6.郑卫之音
郑卫之音:指的是郑、卫两国(今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可以说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鼻祖。
河南早期是商民族聚居区,武王伐纣后呢,就将它一分为三,分立诸侯国,这样,就可以监视商民防止他们作乱。武王死后,这三个小国家真的发生叛乱,可被周公旦镇压了,然后他把这块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因此可以说郑卫之音是保留了商音乐的“前朝遗声”。
郑卫两国保存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诗经.国风》160篇,郑风和卫风就占了31篇,且有些大段的分节歌。
郑卫之音感情奔放,热烈、大胆。举个例子,如《诗经.郑风》其中一首《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之偕臧。
可是,当时独守“雅乐”的周王朝对这种音乐却极为排斥,更是由于后来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孔子恶郑声,认为其乱雅乐),郑卫之音不幸地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但后来的魏文候和齐宣王倒还有点爱听郑卫之音。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7.绕梁三日
绕梁三日:战国时期,一位韩国女子韩娥到齐国,先是在齐都西南门卖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后在一家客栈前卖唱时,满腹哀怨,长歌当哭,据书上说是“一时间老幼悲啼涕泪,三日不食”。于是,大家都帮她,安慰她,韩娥为感谢大家的好意,就又唱了一首欢快的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
孔子闻韶乐三日不知肉味,韩娥卖唱余音竟绕梁三日,音乐的震憾力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8.龙凤呈祥
这是一名流传颇久的婚庆用语,起源一个颇有神话色彩的典故。
战国时期,秦穆公有女名唤弄玉,貌美且惠,且擅长吹笙。某个月朗星稀的晚上,弄玉正倚窗吹笙,忽然听到隐隐地听到远方传来一阵箫声,清新悠扬,沁人心脾,弄玉被迷住了,忘记了吹笙,只出神地听着,晚上也是枕着箫声入眠。如此美好的夜晚,弄玉当然免不了做个美梦:遥远的天边一朵彩云缓缓而来,待近前,彩云上飞下一只凤凰,凤上坐着一位俊俏的青年小伙,他对弄玉自称是“华山来客”,然后取箫吹之,轻扬宛抑,弄玉情不自禁地和着箫声翩翩起舞......。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9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9.倾国倾城
倾国倾城:语出自汉武帝时音乐家李延年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闻此曲后,遂纳纳其妹为妃,即史上所称的“李夫人”。
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宠爱,后因病重,武帝时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终背对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说是病颜憔悴,怕有损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后,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她怀念不已。白居易据此写了一首讽谕诗《李夫人》。
10.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前,楚汉相争到了决战的时刻,刘邦将楚兵团团围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刘邦为瓦解楚兵军心,就叫兵士们唱起了楚歌,楚兵大多离家已久,早已厌倦了终年的打仗,纷纷弃卸投降。
项羽有一宠姬名虞,两人正在帐中饮酒解愁,忽听到到处都是楚歌声,大惊失色,以为汉兵已占领了楚地,项羽面对心爱的宠姬,和那匹陪他多年战马骓,哀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而忠心不改的虞则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为了不连累项王,便拔剑自刎而死。而项羽在逃到乌江后,面对滔滔的江水,仰天长叹道:“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拔剑自杀。
  后人便根据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女词人李清照唯一作的一首绝句的主角便是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千百年来,项羽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亡国之音
春秋时,卫灵公访晋,同行有乐师师涓,师涓以弹琴著称,记忆超群,耳朵又特灵,曲过耳而不忘。他们经过濮水时,时已晚,便就地而宿。夜里偶闻琴声,便“端坐援琴,听而写之”,稍加练习,便能演奏。
卫灵公抵晋后,晋平公设宴接风,席间免不了要作乐。卫灵公便命师涓奏濮水所听之乐。琴声低扬,宛若细语,晋平公神魂颠倒,连声叫好。正在此时,晋乐师师旷起身制止:“且慢!此乃亡国之音,岂能奏之!”师旷此言一出,满坐皆惊。晋平公问日: “乐师说此为亡国之音,可有根据?” 师旷答道: “商末,纣王无道,偏爱委靡之音。乐师延不制止,反而大作此类乐调,使王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终有武王伐纣之举,落入身死国亡之结局。”
“那这与濮水之乐又有何干?”晋平公仍是不解。 “乐师延事后抱琴而逃,后便在濮水边投河自尽。想必刚才师涓乐师弹奏的乐曲就是从濮水边听来的吧?” 卫灵公和师涓都很惊讶,连连称是。“亡国之音”便由此而来。 
12.琴随人亡
琴随人亡说的是王徽之、献之兄弟之间的故事。
王徽之、献之兄弟感情十分好。晋孝武帝元十二年,两兄弟都病得很重,后来,王徽之很久没听到弟弟的消息,知道他已去,也不悲伤,径去奔丧,在灵床前,拿献之的琴来弹,弦音不谐调,不禁大哭:“琴随人亡!”。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9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3.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琴家,其演奏技艺高超,很受人赞颂。有一天,他携琴出门访友,经过一个山青水秀,花草遍野的地方,不禁心旷神怡,可巧看到不远处有条牛在吃草,心想音乐乃天地之神音,能通宇宙之灵,何不为牛奏一曲呢?于是,他端坐牛前,抚弦弄琴,倾心演奏了一首清旷之曲。可惜的是,牛只顾埋头大嚼青草,曲毕,牛仍没一点反应。
公明仪大为扫兴,转念一想,牛不解音,大概是自已选错了曲子吧。于是,他又接着弹起来,这时的琴声一会儿象蚊子嗡嗡,一会儿象牛犊哞哞,只见牛停止了吃草,抬起头专注地望着公明仪。
14.梨园
唐玄宗李隆基酷爱音乐,并亲自训练了一支多达300人的乐队,乐工常在宫中排练,对政事颇有干扰,李隆基就令人为乐工们另找一排练场所。
御花园后有一个300亩的大梨园,园内梨花洁白如雪,梨叶鲜绿如玉,幽雅僻静,是排练的好地方。过了一段时间,梨子熟了,乐工排练也初见成效,李隆基就带着杨贵妃及大臣们来到梨园,园中硕果累累,芳香诱人,丝弦悠扬,动人心脾,李隆基大悦,当即亲书一匾,称乐工为“梨园弟子”。从此,“梨园”便成为音乐戏曲的代名词,“梨园弟子”也成为乐工艺人的专称。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11-1 15:35 , Processed in 0.04292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