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7-2-14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1076
贡献
ST
道具劵
|
5、在说说旋律的指法设计,这点在乐曲的弹奏、演唱伴奏中的前奏、间奏(包括乐段之间可能的大段的变奏<时髦说法是SOLO>)、尾奏中至关重要,也是整个演奏或伴奏中出彩的地方.要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乐句要弹连贯,就象说一句话一样,不能结结巴巴,同吉他走单音旋律要用到5种旋律音节指法差不多,一个乐句中如果由于音域的关系需要两种以上的原位指法才能完成的话,为了保证连贯性,两个原位中间的转换就要通过扩指、缩指、跨指、穿指、长音换指、同音轮指等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套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能保证乐句连贯,怎么顺手怎么弄,这就要参照一些键盘类教程指法设计方面的内容.另一个问题就是乐器的个性表现,即乐器演奏技法的模仿,比如吉他效果的模仿,SAX的效果模仿,弦乐效果的模仿,打击乐器组中吊镲效果的模仿.在这个方面电子琴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诸如滑音钮、颤音论、弯音轮等实现,在一个就是把他们作成几个不同的音色,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注册记忆之类的手段进行调用,比如弦乐有的作成了长弓、拨奏、震音三个音色,已模拟同一乐曲不同演奏技巧的不同效果,还有通过按键力度进行控制的等等.对待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多听(即听真乐器的演奏)、多练、多琢磨.
6、接下来说一说单一和声乐器演奏问题.在歌曲及乐曲中,往往有很多大段的钢琴、电钢、管风琴和吉他的独奏(不是走但旋律),其实原理都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个性表现的差异.如果你自己作过吉他编曲的话应该很清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旋律的和声走向为基础,旋律音在强拍上加和弦根音,其他位置上如果音符很密集就走单旋律,一般的音符随便加一个3度5度之类音程不打架的和弦内音,空拍填一个底8度的同名音,附点之类的下面也填些3度5度之类的音程不打架的和弦内音,长音处是出彩的地方,给一个好的和弦织体把他填满,想做得精致一点在织体结构上用点工夫,在和弦的色彩化(加点外音,就像做菜加点酌料一样搞点味道)用点工夫,把和弦根音理顺一下,搞成音节的上行或下行或级进,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加点低音过门,和旋律形成"妹妹唱歌哥哥和的效果<复调>).所谓钢琴的即兴演奏也就是这么几招,不过有手高手低的区别,编出来可能有些感官上的差异,但大的方向大家都是一样的,夫夫的视频就是做到100集,说的也是这点事,高也就高在细节精致处理上.
7、最后说电子琴演奏的一个需要总体把握的全局问题—编曲.这个问题有点说高了,其实我们所做的根本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编曲,说是COPY,或是扒带更确切些,因为我们所演奏的极少是原创的歌曲和乐曲,旋律人家写完了,和声人家配完了,配器人家做完了,带子人家已经发了,该火得已经火了,我们只不过是觉得做得好听,要自己亲自操刀COPY一下,跟人家学点这里面的手艺.学手艺也就是两步:第一部,把原版听熟、吃透,第二步把它大卸八块,把它拆成零件,看他用了什么东西,怎么用的,好在那,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完了在把它装回去,实现国产化!要拆出什么东西来呢调式,调性,旋律,曲式,和声,编曲,配器.如果你玩过吉他,自己作过弹唱编曲的话,那么你差的就是最后一个环节—配器,即旋律和织体的色彩化、多样化.因为你现在的表达工具不仅仅是一把万能的吉他了,是一个乐队,不能千事万事一肩挑,你是这个乐队的编曲兼指挥,应该把各个声部分下去.一个成功的电子琴编曲和演奏的关键在于对声部、和声以及伴奏的总体把握,在和声基本走顺以后,伴奏就成为关键.一般而言,伴奏分有明显规律的伴奏和个性化的伴奏两种,这在吉他弹唱的编曲上也是如此.比如编吉他弹唱,前奏、间奏(包括SOLO),未奏这是比较个性化的东西,但主歌、副歌的伴奏风格就相对规整,可以给一个基本稳定的伴奏织体(即吉他的伴奏节奏型),没特殊情况就可以用伴奏织体走和声序进就可以了,这和电子琴是基本一样的,只不过电子琴对比较规整的主歌副歌的伴奏是通过自动伴奏(风格)来实现的,个性化的伴奏也要靠手动完成,两者各有优势.电子琴的优势是丰富的音色、丰满的织体效果,和声的立体化和音色的立体化,气势恢弘,但自动伴奏部分比较僵化,并且可编辑性差,应对多样化的伴奏风格显得明显不足.论坛大家天天都在讨论换琴,换什么,一是换音色,更好,更逼真,再一个就是换节奏了.吉他有吉他的优势,只要你能想出来,并且技术还过的去,就可以搞出你需要的节奏来!在这一点上要尤其注意!当然你如果是编曲配器兼演奏的高手,完全可以用中档以上带节奏制作的琴自己做节奏,但与自己用吉他做节奏的难度要大一些喽!就在这个论坛听到过高手用自编节奏配合长音弹的一首《回心转意》和原版几乎毫无二致!但做到这种程度与把整首歌曲作成MIDI,然后留下一轨自己弹区别就不大了,这可能也是以后电子琴自动伴奏系统的发展方向.
8、再一个就是注意随着乐曲(歌曲)的的进行节奏的密度、音乐的厚度问题.对于叙事曲风格比较典型的曲式结构是:前奏+主歌1+主歌2+副歌1+副歌2+间奏(包括SOLO)+主歌+尾奏.吉他弹唱的处理是:前奏+分解+半分解+扫弦+吉他独奏+主歌分解或半分解+尾奏,思路是随着音乐情绪的深入,节奏逐渐加密,织体逐步加厚,最后又回到音乐刚开始的情绪,就像和声序进一样,稳定-不稳定-较稳定-稳定,从织体体厚度而言,也是从薄—厚—较厚—再到薄,说这么多,是不是感觉有点晕了,没关系,只要你不搞原创(其实99%都是这样),做COPY(扒带),只要按着原版去模仿就完了,为什么去COPY,因为好听,为什么好听,如果追一追道理,道理基本就是这些.吉他都实现了,在电子琴上怎么实现,节奏密度和织体厚度怎么实现,手动伴奏就不用说了,完全可以自己控制,自动节奏怎么办?一靠风格本身的变走奏,550是2变奏,740乃至3000是4变奏,变奏变什么?变节奏的密度和强度,变节奏织体的厚度,二是靠琴本身风格伴奏织体的哑音功能.比如YAMAHA PSR-550,伴奏部分由8轨构成,什么是轨?是处于某一声部的一组乐器.550中,9轨是子节奏,是什么?是除了架子鼓之外的打击乐器,比如沙锤、碰钟、三角铁等等.10轨一般就是架子鼓,11轨是什么?是贝司,风格不同也可能是别的,但都是低音乐器,比如低音提琴,长号,圆号等,12轨是和弦1,13轨是和弦2,一个用来弹和弦分解,一个用来打节奏,也可能是钢琴,也可能是电钢,也可也可能是吉他或竖琴,14,15,16分别是长音,乐句1,乐句2,乐句是用来修饰和弦的单调性,长音是最有个性化的东西,做节奏过门,旋律过门,自然效果(风声,雷声,火车声,水流声,鸟鸣等等)做长音,去找曲波,他玩的比较油).哑因音怎么用?我只让你听以下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刚开始,节奏什么都没进,就一个口琴和电钢柱式,接着,手击吊镲进来,在接着贝司,鼓,再接着....,总之是一点一点厚起来的,是一点一点密起来,最后,在一点一点退出去,当然,一个节奏一直到底的也有,比如张振岳的《爱的初体验》.曲波的视频演示《恰似你的温柔》在节奏处理上说的就是就是这个事.主歌或副歌在反复时加厚除了节奏加厚外,如果是乐器独奏可以采用音色的变换、迭加,混响效果的加入,合唱的加入来实现....,如此等等.
9、最后说说弹电子琴和五线谱的关系,五线谱,我想在论坛上做个结论,就是大家不要再争论了,轻了,不解决问题,重了会有伤害,再一点,不要把弹电子琴和电子琴的考级扯到一起,不是一回事!就像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传统文化,有孔子,而且现在在全世界有多少多少个孔子学院,但就是现在把他老人家叫醒,他的那一套是解决不了中国现在的问题的,祖宗就是祖宗,放在那做个牌位就完了,别跟他较真,谁也不要去碰他,大家讨论起问题来就会相安无事,还是听总设计师的吧,发展是硬道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其实五线谱就是钢琴指法谱,就像六线谱是吉他的指法谱一样,他只能提示人们在弹奏的时候去按那个键子,至于调性,和声,调式都不是直观反映出来的,靠你去推算,结果是什么呢,如果你弹响了,而且弹对了,结果是正确的,但这不容易,我不向你要和弦,就算你数对了升降号,搞对了调性,但就加了升降号的每一给个线或间对应的是白键子还是黑键子就得想一会儿,但要知道,音乐上对乐句弹奏最基本的要求是连贯,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3年5年把自己锁在家里12个调我绝对会弹的如数家针式的,但音乐是大众的,是为大众服务的,这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大众搞出了旋律,却搞不懂谱,把谱搞通了的学院派又搞不出旋律,谁对了?谁错了?究竟是衣服给人穿的还是人给衣服穿的?到现在我没弄明白!也许有人不服气,那好办,我搞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非常简单的曲子,名字不能告诉你呀,和声就走I-Ⅵ-Ⅴ,旋律就不变奏了,免的难为你,但要走走双音吆,不然不好听,和声织体吗,有点一般的变化,不复杂,然后我用大谱表记谱(键盘标准谱),调性吗,7个升号或7个降号,要求你在5分钟内说出曲子的调性,用首调唱名哼出旋律,说出曲子的名称,伴奏和声的级数和转位.如果我用简谱记谱,和弦用和弦标记,随便给一个看我帖子的人,我还不知道他多少时间能把上述问题搞清楚....这让我想起了安徒生的一个童话《皇帝的新装》,大家都不愿意说皇帝没穿衣服,因为说皇帝没穿衣服的人都是全世界最愚蠢的人,小孩子吗,童言无忌,就不必和他较真了,为了我们不成为全世界最愚蠢的人,我们就不要去关心和讨论皇帝的衣服了,我们该穿什么穿什么,与皇帝的衣服无关!你如果好信的话,把一个你认为很复杂的钢琴五线谱的谱子翻译成简谱,只有短短的几行,你发现只能有三样东西:旋律、旋律音阶下面的3度或5度和音(反正音程不打架就可以,不包括音乐为了特殊的气氛所做的特殊处理喽),下面就是和声织体,但五线谱它不直接告诉你,而是说,算算看,算对了我送你进音乐的天国.......
向政府交代,在写到4003个字的时候被朋友叫去喝酒吹牛,所以在4003字之后可能有醉话,上面就是一点体会,我是业余爱好者,只是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对的地方请专业人士指正,我很虚心,不必有顾虑,我脸长的不大,但皮厚,更欢迎路见不平之人拍砖! 太晚了,明天上班,没仔细校对,希望大家鉴谅,更希望大家多多交流玩琴的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