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音符之声扩展包豪华版V6重磅发布: s670 770 970 775 975 sx700 sx900 Genos Tyros5
查看: 1532|回复: 0

初学者使用软音源必备参考书籍资料1(转贴,希望对大家有点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基本信息】:
丛书名:现代录音技术丛书
作者:周小东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曰期:2006-1-1
ISBN:750434771X
页数:408
版次:1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印次:1
印刷时间:2006/01/01
用纸:胶版纸
【内容提要】:
    本书以实际录音流程为线索,从原始的物理声信号激发到包括混音及母带处理的后期制作工艺,对各环节中的技术要点作了较为系统详细的阐述及说明,其中包括录音声学基础,换能器设计与应用,调音台及周边信号处理设备的原理及应用,模拟及数字信号存储系统,二声道到多声道立体声原理及拾音制式,乐器声学及乐器拾音,音频节目后期处理工艺等,本书主要面对目前在本专业内的在校学生及处于一线工作的录音制作人员。

【目录】:

第1章 录音声学基础
1.1 分贝
1.2 VU表、峰值表及相位表的使用
1.3 声波的自然传输
1.4 声干涉
1.5 声强、声功率及声压级
1.6 心理声学在录音节目制作中的作用
1.7 建筑声学在录音节目制作中的作用
第2章 换能器:传声器与扬声器
2.1 传声器设计
2.2 麦克风特性
2.3 其他类型的麦克风
2.4 麦克风前置放大器
2.5 麦克风接头
2.6 麦克风电缆
2.7 扬声器设计
2.8 扬声器特性
2.9 塞勒—斯莫尔参数
2.10 号筒及组合扬声器
第3章 调音台及音频信号处理系统
3.1 调音台设计
3.2 调音台应用
3.3 模拟调音台技术特性
3.4 调音台声道编组
3.5 调音台自动化系统
3.6 信号处理设备原理
第4章 音频信号存储系统
4.1 磁记录系统
4.2 数字信号记录系统
4.3 带存储系统
4.4 盘存储系统
4.5 信号传输与连接
4.6 计算机音频文件格式
第5章 二声道、三声道及多声道立体声原理及拾音技术
5.1 二声道幻象声源的建立
5.2 二声道信号格式
5.3 二声道立体声
5.4 三声道立体声
5.5 四声道立体声
5.6 5.1声道立体声
5.7 其他多声道音频格式
5.8 环绕声系统
5.9 环绕立体声拾音技术的建立与发展
5.10 原场麦克风原理
第6章 乐器声学及乐器拾音
6.1 弦振动乐器声学原理及拾音方式
……
第7章 混音及母带制作技术  
  

  
   
  

详细信息:
作者:胡泽、雷伟
系列:现代录音技术丛书
出版曰期:2005-7-1
ISBN:7504346578
页数:460
印刷时间:2005-7-1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印张:29.75
字数:400000
用纸:胶版纸
作者简介:
胡泽,1991年就读于原北京广播学院录音工程系录音艺术专业,1995年在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数字电视方向硕士研究生,1998年毕业至今在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学院录音工程教研室任教。承担了多门课程的本科教学任务,同时还参加并完成了多项部级及学院级科研项目,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数字音频工作站》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多声道数字音频系统的编码及应用》获2002年度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
雷伟,1998年就读于原北京广播学院录音工程系录音艺术专业录音工程方向,2002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学院攻读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影视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对录音技术、录音艺术及电影、电视音乐音响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研究。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学院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部分对计算机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详尽的分析、介绍。第一部分为硬件部分,介绍计算机音频工作站系统构成、专业声卡、声卡驱动方面的知识;第二部分为软件部分,以具体的软件为例,按照软件的功能分类介绍当前计算机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中的应用软件,包括单轨音频编辑软件、多轨音频编辑软件、综合型音频工作站软件、软件效果器、软件乐器等;第三部分为软硬件综合部分,以两种高端计算机数字音频工作站为例,介绍软件和硬件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在计算机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中起协调工作的。
本书理论性较高,适合相关专业本科及专科学生教学使用,也可供本行业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 硬件部分
第一章 计算机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构成
1.1 MIDI设备
1.2 音频设备
1.3 通用设备
1.4 选用设备
第二章 声卡及其驱动
2.1 由创新公司声卡说起
2.2 声卡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3 声卡的驱动格式
2.4 解析专业声卡
2.5 “创新”专用卡的KX驱动
第二篇 软件部分
第三章 单机音频编辑软件
3.1 Sony Sound Forge 7.0
3.2 Steinberg WaveLab5.0
第四章 多轨音频编辑软件
4.1 Adobe Audition 1.5
4.2 Magix Samplitude 2496 Professional 7.2
第五章 综合型音频工作站软件
5.1 Cakewalk Sonar 3.1
5.2 Steinberg Cubase SX2.2/Nuendo 2.2
5.3 Emagic Logic Audio Platnum 5.51
第六章 软件效果器和软件乐器
……
第七章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中的其他软件
第三篇 软硬件结合部分
第八章 顶级计算机音频工作站系统
参考书目
后记





【基本信息】:
作者:宁佐良
ISRC:CN-E12-05-0014-0/V.G4
出版时间:2005年6月1曰
地区:大陆
配音/语种:国语
碟片:5VCD

【作者简介】:
        宁佐良,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中国电子琴学会理事、上海音协会员、上海华新乐器有限公司音乐总监。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任教,担任课程有《电脑音乐概论》、《多媒体音乐教学技术》、《管弦乐法》、《视唱练耳》等。著有《现代音乐教育技术》、《音乐欣赏入门》、《电脑音乐新天地》等专著,主持开发了《钢琴考级指南》电脑软件。

【目录】:
第一片:
一、关于计算机音乐
1 计算机音乐的用途
2 计算机音乐和MIDI
3 GM GS XG SMF格式
4 学习计算机音乐的基本条件
二、计算机音乐系统的基本配置
5 硬件方面
6 软件方面
三、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基本步骤
前期工作(MIDI制作)
7 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
8 软件的界面
9 个性化的设置
10 鼠标输入、MIDI键盘输入

第二片:
1 常用的编辑方法
2 快速的操作
3 旋律声部的输入
4 和声铺垫声部的输入
5 和声节奏声部的输入
6 节奏声部的输入

第三片:
1 低音声部的输入
2 乐曲中间的变化
3 MIDI音轨的总体调整
4 MIDI的编辑
5 SONAR软件与CAKEWALK软件
后期工作(音频制作)
6 把MIDI缩混为音频文件

第四片:
1 人声及特色乐器的录音
2 音频的处理
3 母盘刻录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巧的应用
4 音色的人性化处理
5 管弦乐队的编组
6 为歌曲配伴奏的要领

第五片:
1 应用自动音乐软件制作MIDI音乐
2 把钢琴作品改编为MIDI音乐
3 和视频同步制作MIDI音乐
乐曲制作示范
4 《TAKE FIVE》爵士音乐
5 《谍中谍》电影主题曲
6 《与狼共舞》电影音乐片段
7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片段

1.本书采用纸张介质发行,印刷精美,附带一张光盘,内容包含:CAKEWALK SONAR 4 PRODUCER EDITION,汉化软件,实用素材等。
2.本书来源于原版的用户指南,所以99%忠实于原版。全书正文内容一共450页。详细讲述录制,回放,事件编辑,鼓映射,软合成器,自动控制,乐器定义,环绕声,同步等所有音频工作所涉及的内容。 目录:
第1章:介绍
第2章:指南
第3章:回放控制
第4章:录制
第5章:编排
第6章:使用Loops
第7章:编辑MIDI事件和控制轮
第8章:鼓映射表和鼓映射区
第9章:编辑音频
第10章:使用软件合成器
第11章:混音和效果应用
第12章:环绕声混音
第13章:使用自动控制
第14章:排版,模板和快捷键定义
第15章:使用乐谱和歌词
第16章:使用乐器定义
第17章:使用系统专有数据
第18章:设备的同步
第19章:音频文件管理
第20章:改善音频性能
附录A:疑难解答
附录B:硬件设置
附录C:Cyclone合成器
附录D:SONAR 4的新特性
以下附录为新添加:
附录E:乐器音色列表
附录F:MIDI控制参数
附录G:MIDI设备生产商ID代码

[ 本帖最后由 iceman0739 于 2007-9-24 15:42 编辑 ]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7-6 00:55 , Processed in 0.0390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