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4-7-2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82
贡献
ST
道具劵
|

楼主 |
发表于 2004-10-2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肖 邦 CHOPIN(1810—1840)?
mp3试听曲目:(#Fmajor-barcarole 升F大调船歌)
mp3试听曲目:(Polonaise[hero] 波兰舞曲[英雄])
波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于1810年生于华沙。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他六岁开始跟随契尼学习钢琴,七岁便在私人音乐会上演奏;九岁在慈善音乐会上演奏罗维支的钢琴协奏曲而使听众大为震惊,被誉为钢琴演奏的天才;十岁创作一首进行曲献给了康斯坦丁大公;十二岁跟艾尔斯纳学习作曲。1826年,16岁的肖邦进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这时他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肖邦对祖国波兰怀有深厚的感情。1830年11月,他怀装祖国的泥土,和朋友一起到欧洲各地旅行演出。1831年10月,他在旅途中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万分悲恸,愤然写出了《革命练习曲》这一充满激情的伟大作品。此后他定居在巴黎。尽管在这里他赢得了欧洲一流钢琴家的声誉,但他却时刻思念着自己的祖国。肖邦后半生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亡国的悲愤之情。1837年,他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坚强性格。1849年10月17日,年仅37岁的天才音乐家肖邦在巴黎病逝。临终前他嘱咐姐姐,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通过钢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把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到了精彩绝伦的境界。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
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肖邦与女性
在肖邦的传记中,作为他的恋爱对象而出现的女性不过二、三人.离开祖国之前,他有过一位"从半年前就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但他对这位女性未曾表白过自己的爱情.肖邦去维也纳后也没有忘记她,有时寄信问候,但信件都是通过朋友间接寄送的.他说:"如果这封信落入他人之手,就会给她带来麻烦."由此可见肖邦的慎重性格.他从儿童时期就喜欢安静地思考,或许因为他是成长在只有姊妹的家庭中,所以在性格上较为消极、内向.
引起肖邦关心的另一位女性是玛利亚·沃金斯卡.她的三个弟兄都是肖邦在华沙时代的同学,因此,肖邦在华沙时就和玛利亚很熟,但到了1835年与她在德累斯顿相遇时,才对她开始怀有恋情.1836年夏,他在马利安巴德温泉休养时又和玛利亚及其双亲相会,二人关系愈加亲密,以致订下婚约,但是这一段恋爱并未成功是有种种原因的.据传玛利亚的母亲对此事表示赞同,而玛利亚的父亲对他们两人的关系却冷眼相视.肖邦在巴黎通过作曲和教学虽获得充分的收入,足够供给自己一人生活,但无力供养生长在富裕家庭的这位姑娘.不仅如此,玛丽利亚虽美丽,但性格冷漠,并不象肖邦所想象的那样对他怀有一片衷情.
这段失恋的详情,不为世人所,但从肖邦死后的遗物中,发现他用丝带把玛利亚的来信扎成一束,在上面写上了"我的悲哀".玛利亚于1837年同一位贵族结了婚,但两人关系不好,终于离异.谈到肖邦在巴黎的生活,不能不提及他的情人乔治·桑,(George Sand----原名为B.L.Aurore Dede vant,1804--1876),她最初和一位男爵结婚,并生有孩子,但喜好女扮男装,也使用了乔治这一男人的名字.她写作了多达一百二十篇的文学作品,在巴黎的文坛和社交界中大放异彩.
肖邦与她相识是在失去玛利亚不久的时候.他最初并不喜欢她,便为她的热情所感动,两人关系逐渐加深,从1838年至第二年的整个一冬同去马约卡岛旅行,以后两人在巴黎和在诺罕的乔治·桑的别墅中共同生活.这时肖邦的肺病已相当严重,他受到乔治·桑周到的护理.其后,直到1846年,两人几乎每年一同去诺罕.结果并不美满,于1847年由于某一原因,甚至开始互相憎恨.也许个性强烈的两位艺术家是难以完全结合在一起的,但肖邦在诺罕所写的许多杰作,同乔治·桑有着很深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