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快捷登录

搜索
baidu
查看: 2035|回复: 5

关于儿童消费的忠告[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当玩具堆得越来越高,当索要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当孩子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孩子的房间里就充满了某种无聊。

    ●上瘾问题和消费问题其实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注意,而且要以无伤害的方式进行。

    需要对孩子说“不”

    我们通过媒体和亲身经历了解到:孩子的愿望常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许多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对有些孩子每日提出的过高要求感到不舒服。孩子非常自在地希望得到价值高达两位数或者甚至三位数的玩具;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概念,不知道这些数额有多大。

    大部分电视频道的儿童节目,在播放前后和播放过程中穿插着广告。这种目标明确的宣传活动,旨在挖掘未来顾客的潜力。令父母感到担心的是,广告唤醒了幼年观众的大量愿望,而有些愿望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有的孩子希望得到的礼物是国外进口的动物,一般商店不可能销售这些动物。非常遗憾的是,这样的愿望也经常得到满足。

    其他孩子“只”希望得到一辆自行车,但是他们根本不考虑,自行车首先是一种运动工具。他们希望得到最现代的、最轻的、最快的“万能自行车”。但是这样的自行车非常昂贵。

    即使经济情况许可,过高的生日要求也不应该得到满足。在满足了这样的愿望之后,最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下一次送什么东西呢?我们当父母的明年能给什么东西呢?

    即使说一次“不”,会带来孩子的不快,您也需要这么做!

    送玩具要注意三点

    除了营养,玩具是给孩子提供的第一个真正的消费品。在我们这个时代,孩子有太多机会得到赠送的玩具。如何赠送玩具和如何消费玩具,需要注意三点:不要太早,不要太多,不要太快。

    我想借此表达这样的意思(这种体会是我的亲身经历,也是我多年观察幼儿园孩子得来的):孩子经常得到太多的礼物,这些礼物并不适合他们的年龄和目前的发育状况。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三岁的孩子站在电动赛车跑道前,却不知道怎么玩。一辆普通小车,或许倒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有许多孩子和青少年,他们只是说出了自己的一个愿望、一种心情和一种想法,马上就得到了实现。当出现这种被认为是热切的希望时,有时是值得等一段时间的。儿子或者女儿两周以后仍然还有这种愿望吗?长期渴望并经过艰苦努力后获得的东西,人们才会与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可以注意到,在孩子的玩具世界里,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一起玩的伙伴和兄弟姐妹越来越少,代之以玩具塞得满满的儿童房间。这也是玩具工业发展的结果。几乎每个玩具产品都有一个基本配置,通过一整套替代产品体系逐渐完善。比如:一开始,著名的芭比只有几件衣物和几件附设;后来,她渐渐地拥有了房子、汽车、移动车房、狗和马等。孩子如果已经拥有大量的小饰物,他决不会去开动脑子,用硬纸板制作房子,用手绢制作衣物。包括“乐高”在内,几乎所有的结构材料或者用结构材料制作的组合以及扮演角色的小人物(比如游戏活动装置、铁路等),都有一整套设计精巧的扩展系统。附带在包装盒内的广告小条给孩子这样的印象:缺少这一样或者那一样附件,永远也玩不好这套玩具,比如邻居家的孩子就买全了所有的附件。有这样的父母,他们在对待自己后代日益增强的愿望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而另外一些家庭,它们孩子的特点是:已经没有物质上的需求了。在孩子们产生这些愿望之前,所有的东西都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

    在孩子居住的房间里,越来越弥漫着这样的气氛:没有兴趣,游戏障碍。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玩具的数量和花样多得令人窒息。

    一切都设计好了,一切都发明好了——孩子的发明精神、想像力和游戏能力,还到哪儿去发展呢?

    购物瘾是怎么回事

    现在,大部分日常交易不再以现金的方式进行。于是,孩子会有这样的感觉:钱从未被支付出去。这使孩子对钱的真正价值和对等价值模糊不清。

    父母作为榜样,和周围环境一起,在用钱的方式上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有些家庭因购买东西而带来的愉快,只持续非常短暂的时间。之后,才买回来的衣服、玩具等,和以前购买的东西一起堆放在柜子里,无人理会。

    年满16岁的孩子,就能得到一张在自动取款机上使用的电子卡。18岁的孩子,账单上已经有好几千马克的欠款。这已经不是特例了。

    购物上瘾指的是这样的人,他们迫切需要购买他们不一定用得上的东西。因为一定要拥有某些消费品,许多人陷入经济困境。但是,他们对新购买的东西很快又失去了兴趣。购物上瘾的人,缺少关注他人。购物成为对他们的一种补偿或者一种安慰。

    有购物瘾的人在购物时觉得自己强大有力,受人欢迎,业已长大成人,并觉得无比幸福。他们在采购时有这样的感觉:不受约束,能够把握自己。他们经常以这样方式获得他人的承认,被他人接受。

    上述情况的反反复复,以及产生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比如缺少自信心、得不到承认……),常能使人变得颓废。不断采购有时正是用来压制颓废情绪的。购物上瘾最终也将形成恶性循环。渐渐地,许多有购物瘾的人债台高筑,他们对此保持绝对的沉默。

    咨询机构和心理医生,也许可以给顾客展示产生这种上瘾行为的真正原因。如果是行为治疗,那么可以具体考虑如何开始一种新生活。对债台高筑的人而言,通过咨询,可以为个人生活制订合适的经济计划。

    随身听留下后遗症

    头上戴着随身听,手里拿一罐可乐,眼睛盯着一本连环漫画。原则上讲,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只要它们还停留在发展阶段。

    但是对某些少年儿童来说,要是“没有上述东西”,生活就没有意义。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开始考虑:这些习惯是否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用随身听干什么?我从孩子身上了解到:孩子用它去解除无聊,将它当做保姆(如果父母刚好没有时间),用它使自己安静,陪伴自己入睡,代替大人讲故事和小人书等。听磁带可以使父母和老师的良知得到安慰,为了满足这种愿望,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随身听给少年儿童提供了“逃避的机会”。阿斯特里特·利森写过一本名叫《金钱不起作用》的书,她写道:“使用者试图因此使自己的感情开朗起来。但是,只有当听过东西还存在,才能使感情开朗起来。随身听直接在耳朵上特别强烈地作用于听觉,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杂音,所以它播放的东西可以被描绘成猛兽洪水,消费者将其描绘成意识的延伸,就像吸食了麻醉品一样。”

    过多地使用随身听,会使人慢慢地变得被动,变得片面,可能会留下“后遗症”:逐渐疏远社会,经历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并行发展的(随身听的消费者听着自己的音乐,经历着自己的世界,但是看着一个无声的“外在世界”,从一个完全不现实的角度参与其中)。许多少年儿童就常常避免同外界说话,而将耳机塞进耳朵,走进自己的生活。

    整日只沉湎于自己的连环漫画(一种特别的虚幻世界)和其他杂志的孩子,他们的情形也这样。他们对其他事情不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能够从自己的地平线上往外看。我想到了一幅三只猴子的画。一只猴子听不见,另一只猴子看不见,第三只猴子不会说话。所以,他们绝不可能是人,而且不可能得到发展。这幅画的含义是否可以转借?

    对于没有随身听就没法生活的少年儿童来说,父母非常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并表示自己为此感到担忧。

    对于听磁带、看连环画和喝某种饮料,有一句很值得参考的名言:越少越好!

    电视不能取代现实

    在1985年时,少年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就算得上是看电视时间太长的人。在这样的家庭里,几乎没有一天不看电视。

    父母喜欢提到一种“附带教育效果”。注意,这可能只是一种“二手信息”,只要用有限的感官(视觉和听觉)就可以接受这些二手信息。其实,散步时观察老鼠之家及其洞穴的经历,与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此类题材的动物节目,这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看、听、闻、触、嗅、调查、咨询和解释——这些都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开展这种方式的活动,最好是“协同作战”。而电视只能向孩子展示世界的一小部分。

    孩子逐渐脱离家庭和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这又是一个问题。德国1/4的学龄前儿童有语言障碍。1996年,在明斯特举办的专业大会上,德国语言恢复教育协会指出:急剧增长的电视消费和家庭内部谈话的减少,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多看电视的孩子还会受到身体方面的伤害,比如眼睛受伤害,头疼,无法保持一定的姿势,内循环有问题消化不良,神经高度紧张和失眠。

    如果孩子挑选渲染暴力和对孩子的年龄不宜的节目内容,那么父母就更为担心。

    那怎么办呢?孩子着了魔似的迷上电视,通过施加压力和同他们争吵使他们远离这个媒体,无疑是错误的。需要给他们学会正确消费和有节制消费的机会。如果完全禁止他们看电视,那么和别的孩子相比,他们就会有受歧视的感觉。

    大部分情况下,父母是最好的模范。他们可以告诉孩子,如何理智地为自己或者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作决定,看什么节目、是否看和为什么看?

    电脑游戏、因特网同样包含上瘾的危险,过度利用也会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性。患有这种依赖性的人,深陷在这种媒体的魅力中而不能自拔。

    从根本上讲,适用于电视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对它们的消费:所有这些媒体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可以给人以乐趣,并扩大视野。尽管如此,它们仍然只能占据业余时间的一小部分。对生活而言,现实经历远比在这些虚拟世界中“潜水”重要得多。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发表于 2005-6-1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姐,贴子太长没人会耐心看下去滴。。。。。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我觉的看了有启发就贴来了,还有那一说.好啊,那以后贴短点的.

告诉你啊,这里灌水可是不给加分的.

欢迎你啊.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啊。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家长们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所以孩子们往往不知道挣钱的艰辛。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还算比较严格的,从来不给她零用钱,也不买名牌衣服,买书也是精心挑选打折的好书。就是这样,我还是觉得孩子对钱的态度很随便,动不动就说:“买就是了。”真想让她到山区去住两个月,体会一下生活的艰辛。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孩子的消费是我们家长的难题,不做家长是很难意识到的.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7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啊!
温馨提示: 发帖标题请概括内容,回帖请勿使用无意义字符或纯表情。积极参与发帖回帖交流能提高会员等级(提升下载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微信公众号|领红包|举报|黑屋|手机|Archiver|官方QQ群:777694204|键盘中国 ( 粤ICP备19059169号-1 )

GMT+8, 2025-9-18 04:14 , Processed in 0.04353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