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9-9-14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
精华
积分46
贡献
ST
道具劵
|
马上登陆,参与交流。无法注册或登陆请加QQ群:777694204 或Email:admin@cnkeyboard.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舞魂
杜洪宁
从爱跳舞的娃娃到战士
十多年前,每当我碰到古蔺的人我就会问:“你认识梅永刚吗?“认识”。我再问:“你知道关于他的事吗?”“晓得点,他和他的妹妹小时候都很喜欢跳舞,那年月,古蔺的大街小巷都是他们蹦蹦跳跳的舞台哦。”时间又过了很多年,知道他的人更少了。现在,他是国家一级编导,省舞校大学部教授,川大和川师大等名校聘请的客座教授,是全国都很有名气的舞蹈艺术家呢。
刚认识梅永刚的时候是在1975年三月,我们一同分到师宣队,住在师招待所,我们是上下铺,他在下我在上。当时我还才二十岁,他比我还小四岁多。他长得黑黑瘦瘦的,满口古蔺土语,说话办事孩子气。当兵前他连小学都没毕业,很多字都写不来,但性格特别“疯”,走着走着路突然来一个旋转;吃着吃着饭一下把腿举到了头顶。学普通话的时候,把录音机说成了“六”音机;站队报数时把那个“八”字拖得又深硬又夸张,引得大家笑死了。因为我们是泸州老乡,很自然的成了好朋友,他缠着我大凡小事要照顾。而且每天晚上他还要爬上我的床,让我给他压三百次胯,他却悠闲地在本本上画舞蹈设计,我却累得出汗。他心里还记着数呢,少压一次都不行。
他的被子是最脏的,毛巾是最黑的,床底下满是没洗的练功鞋、臭袜子。师宣队修建自己的营房时,搞劳动他是最怕的,干活总是羞羞的,嘴里还喃喃的。最要命的是:他在厕所里偷偷摸摸用化装笔画眉毛的事被揭发出来了,宣传队立刻炸了锅。队里领导和老兵们并没有因为他是业务尖子,刻苦练功,热爱舞蹈而原谅他,而只觉得梅永刚问题很多。有的领导还断定这个兵不会有什么出息,他终于被下放去了最艰苦的二十三团。
天山雄鹰
梅永刚到了白雪皑皑的奎先达坂,从此雪山上多了一道景观: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从营房里钻出个身着黑色练功服,扎着练功带,穿着芭蕾舞鞋瘦纤纤的人。他蹬上冰雪高处,开始练起功。一个个“剪式跳、临空越”在冰凌上飞舞起来。战士们远远的围着看,有的领导觉得奇怪:“问是谁,怎么回事?”有人回答:“师宣队来的,不好管。”因为天天如此,战士们也就看习惯了,但是连队领导总还是想把他撵走!
我们都知道他在受着苦,师宣队这么好的环境他都不能适应,连队那种开山放炮的地方他怎能发挥他的专长,怎能生存呢?我们盼望着能打救他。机会终于等来了:七六年铁道兵兵部决定在黑龙江嫩江基地搞一次文艺汇演,时间定在九月,紧张的创作和排练开始了。我们开始游说,要求领导把梅永刚调回来,领导再三考虑终于让我们如愿以偿。队里根据梅永刚的条件为他量身创作了一个独舞“天山雄鹰”,这个节目表现了铁道兵战士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搞活天山”的号召;顶风冒雪,誓死修建南疆铁路的情景;歌颂了铁道兵战士雪莲般的精神和雄赢一样的性格。我们这一台充满新疆风情的节目成功的带到了嫩江,“天山雄鹰”终于潇洒地在舞台上飞了一回。
舞的轨迹
今年夏天,因为到新疆去演出,梅永刚专门去了阿拉沟,还带回一张战友拍摄的照片:铁五师的师部变成了长满了高大白杨树的河滩,唯一能看到的痕迹是篮球场的一截看台,还有我们亲手修建的拦洪堤的一段铁丝网。面对照片,我和梅永刚不禁感慨万千,三十年前,我们那一群铁道兵人火热的生活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就是在那里,梅永刚熟悉和钻研了维吾尔、哈萨克等新疆舞蹈,后来又有机会学习了蒙古舞和朝鲜舞,可以说他的舞蹈功底,是来源于艰苦的阿拉沟,得益于部队的培养。而那种不屈不挠的性格形成也和那段当兵的历史有关。退伍后他又一头扎进了九寨沟,到羌族人的大山里磨练了整整十年,把羌族舞蹈的精髓尽数收入曩中,因此,后来成了羌族舞的专家。然后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学完三年,完成了专业的升华。当他回到省舞校任教的时候他早已过了叱咤舞台的年龄,于是掉头专门潜心教学和编导。如今他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各种奖状塞满了抽屉,他创作和编导的很多作品在国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亚运会成都赛区开幕式上编导的“火把舞”那神奇的羌族舞蹈和音乐伴随着通红的火把强烈的感染着我,让我为泸州人一直骄傲了许久。
几十年练功,几十年跳舞,几十年无怨无悔的追求,他为舞蹈付出得太多太多。他也变成熟了许多,但他的笑声和古蔺话还是没变。也许是因为跳舞,他一生中没有婚恋的历史,更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在他极其简陋的家中甚至还没有一套象样的沙发。但他是充实的,他的舞蹈就是他的沙发和爱人;他同时也是幸福的,他的甜蜜就是“生命在舞中”。
有人看来,他的人生好象有点残缺和遗憾,但在我看来,这种残缺和遗憾正好点缀着一种特别壮丽的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